德国媒体最近跳脚了。《南德意志报》连发文章,给中国稀土政策扣了三顶大帽子,什么"战略武器""绑架全世界",说得那叫一个义愤填膺。
可问题是,这些指控站得住脚吗?当全球70%的稀土都来自中国,当欧洲新能源车离不开中国的稀土磁体,德国这波操作到底是理直气壮,还是心虚得很?
中国稀土到底有多牛?
德国为啥这么急?稀土绝对是高科技产业的命门,从手机屏幕到电动车电机,从风力发电机到导弹制导系统,哪样都离不开它。
截至2024年,中国稀土储量4400万吨,占全球近一半。2024年中国稀土产量27万吨,占全球70%。这还不算完,全球90%以上的稀土分离提纯都在中国完成。就算别的国家挖出来的稀土矿,最后还得送到中国来加工成能用的材料。
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上的地位,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从上游开采到下游应用,中国用了三十年时间建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
中国稀土集团和北方稀土这两大巨头,控制着国内85%的开采指标和90%的冶炼产能。更关键的是,中国掌握着全球90%的稀土加工专利。想搞稀土产业?技术上也得看中国脸色。
特别是在稀土永磁材料领域,中国的技术优势更加明显。2025年中国稀土磁体出口占比达到55%,比2023年增长了12个百分点。
德国三大指控,哪个站得住脚?
德国媒体给中国列的第一条"罪状"是环境污染。说中国是靠牺牲环境和民众健康换来的稀土垄断。这话听起来冠冕堂皇,实际上站不住脚。
没错,中国稀土开采确实曾经面临环境问题。内蒙古包头的白云鄂博矿区,过去确实因为尾矿堆积造成了污染。但关键是,中国没有回避这些问题,而是在积极解决。近年来,中国大力推广新的开采技术,化学物质使用量比十年前减少了一半以上。曾经污染严重的矿区,现在空气质量都有了明显改善。
更重要的是,德国这种指控完全是双重标准。西方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就把这些污染性产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现在反过来用环保名义指责中国,这不是典型的双标吗?
第二条更离谱,说西方国家因为环保没开采本国稀土,暗示中国不顾环保疯狂开采。这完全是颠倒黑白。以德国为例,它的稀土矿品位只有0.1%,开采成本高得离谱,根本没有经济价值。这跟环保有什么关系?纯粹是因为不划算。
美国确实有稀土资源,山口矿也重新开工了,但产品竞争力根本比不上中国。澳大利亚、巴西这些国家虽然有矿,但缺乏完整的产业链,挖出来的矿石还得送到中国来加工。这不是环保意识强,而是技术跟不上。
荒最谬的是,第三条还说,中国把稀土当武器"绑架"全世界。但事实是,中国的稀土管制完全是被动反应。2025年4月,美国升级对中国芯片材料的制裁,中国才收紧了镓、铽等7种战略稀土的出口。而且这种管制主要针对军用领域,民用市场基本不受影响。
2025年6月,中国对美稀土磁体出口单月暴增660%,达到352.8吨。如果真是"勒索",会有这种增长吗?中国的管制措施很精准,主要限制那些用于导弹制导系统的敏感材料,这完全合理合法。
欧洲的稀土焦虑症
德国这次跳脚,说到底还是焦虑。欧洲在新能源转型过程中,对稀土的依赖越来越重。风力发电机需要钕铁硼永磁体,电动车电机离不开稀土材料,而这些东西基本都得从中国进口。
中国实施管制后,欧洲氧化铽价格飙涨210%,一度达到3000美元每公斤。虽然2025年6月中国放宽民用出口后价格回落了30%,但这种价格震荡足以让欧洲产业界心惊肉跳。
欧盟也在想办法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它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40%的自给率,但这谈何容易?技术是最大的障碍。即使欧洲有稀土矿,也缺乏分离提纯技术。而中国在这方面的专利壁垒,让欧洲想要突破变得极其困难。
特斯拉尝试研发无稀土电机,结果效率下降了15%。回收稀土的技术虽然在发展,但目前只能满足全球10%的需求。美国投资50亿美元建设本土供应链,但专家预计至少需要5年才能见效。这期间,欧美只能继续依赖中国。
更让欧洲头疼的是,中国的稀土战略越来越精准。以前主要出口原料,现在越来越多地出口高附加值产品。中国还建立了区块链溯源系统,供应链透明度达到99%,在合规方面的话语权越来越强。
全球稀土格局
德国这次指控中国,实际上反映了,现在的中国不再只做"世界工厂",而是要在产业链上游占据主导地位。这让习惯了技术霸权的西方国家很不适应。
中国的策略很清晰:从控制资源转向控制技术。2025年,中国禁止稀土萃取分离等4项技术出口,主导ISO稀土回收标准制定。这种"资源控制+技术壁垒"的双重优势,让欧美想要重建供应链变得异常困难。
中国还在实施精准的反制策略。对韩国开放稀土出口,但禁售美国军工企业,这种差别化政策有效分化了美欧供应链。美国F-35战斗机因为钐钴磁体短缺推迟试飞,暴露了西方军工对中国材料的深度依赖。
但这场博弈的最终结果,可能不是零和游戏。全球化时代,完全脱钩既不现实也不经济。中国在稀土产业的领先地位,为全球高科技发展和能源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合理的做法是承认这种贡献,通过平等合作实现共赢。
德国媒体的指控,更多反映的是对自身产业竞争力下降的焦虑。与其无端指责抹黑,不如正视现实,在尊重中国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寻求合作。
毕竟,在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今天,谁也离不开谁。中国有技术和产能,欧洲有市场和应用,完全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稀土这盘大棋,中国已经走在了前面。德国急也好,慌也好,都改变不了这个现实。倒不如放下身段,好好谈合作,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