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高端制造业争夺战愈演愈烈的当下,稀土资源已不是简单的战略物资,而是各国“工业安全感”的核心来源。
而就在这个关键时点,有消息人士称,印度总理莫迪在与中国、缅甸官方渠道接连碰壁之后,他竟然悄悄转向了一支非国家武装组织,试图从克钦独立军手里拿到稀土矿。
这种剑走偏锋的操作,不仅暴露出印度当前稀土困局的严重性,更揭示出它在整个产业链条上的深层结构性短板。
莫迪的急迫心情不难理解。自2025年初起,中国对稀土产品施加更严格的出口管控,尤其是对用于导弹制导、精密制造的重稀土元素如镝、铽设下技术门槛。
这让一直在新能源、电动车和军工领域试图奋起直追的印度瞬间陷入“卡脖子”状态。根据印度工业部内部数据,在中国宣布管制后的72小时内,印度国内企业的稀土库存几近枯竭。
数十家电动车和风电涡轮厂商被迫停产,这场危机在印度本土媒体上被称为“绿色断供”。而印度政府并非没有尝试通过正规渠道解决燃眉之急。
2025年年初,印度商务部长紧急联系北京,试图在稀土出口政策上获得豁免。但中方态度异常坚定,明确表示:稀土出口必须符合国际规范,不会对任何国家开特殊通道。
印度碰了一鼻子灰,只能转向第二条路——缅甸。8月末,莫迪借参加上合组织峰会之机,在上海与缅甸军政府首脑敏昂莱举行了闭门会谈,提出希望在缅甸东北部共同开发稀土矿。
然而,谈判结果并不理想。缅方担心激怒中国,加之自身控制区域有限,并未与印度达成任何实质性协议。此路不通之下,莫迪干脆直接“绕过国家”,找上了缅北的克钦独立军。
这一出走偏锋的操作,不仅突破了印度以往一贯强调“主权合作”的外交底线,更是首次出现印度官方与缅甸非国家武装存在直接接触。
据知情人士透露,印度外交部早在7月就与克钦独立军进行了一次线上会议,随后由印度矿业部向国内数家国企与私企下达任务:前往缅甸克钦控制区,设法获取稀土原矿样品,送回印度实验室进行成分分析。
克钦独立军随后也做出回应,表示愿意为印度方面采集初步样本,并正在研究向印度批量出口稀土原矿的可行性。看似一拍即合,实则暗藏风险。
问题在于,即便矿石拿到了,印度真的能用得上吗?表面看,印度并不缺稀土资源,690万吨的储量在全球排名第三,理论上足以满足本国制造业发展数十年。
但现实是,这些资源几乎无法转化为战略资产。原因有三:首先是技术短板。印度当前最先进的稀土提纯工艺纯度只能勉强达到82%,远低于军工或新能源企业对磁性材料的稳定性要求。
而中国的多级逆流萃取技术,纯度已接近99.99%,全球99.9%的重稀土分离能力掌握在中国手中。即便印度从缅北搞来原矿,最终也只能堆在仓库里,没法变成可用材料。
其次是开采方式落后。与中国采用的原地浸矿技术相比,印度还停留在露天挖矿阶段。每开采1吨稀土,要先挖掉3吨废石,水耗高、人力成本是中国的两倍。
在环保审批方面更是层层设限,拉贾斯坦邦新发现的稀土矿区,有80%属于生态敏感区,一项开采申请要走完12个部门,光环境评估就需两年。去年提交的所有申请至今仍无人批复,堪称“资源富矿、制度死局”。
再者,更致命的是产业链缺失。印度没有成熟的分离设施、没有稳定的化工试剂供应、没有足够的专利积累,也没有能承接中游冶炼到下游磁材制造的骨干企业。
即使某天从克钦独立军手里拿到了足够的原矿,也缺乏将其转化为导弹制导系统、永磁电机、精密医疗设备所需材料的能力。
实际上,这种“资源有、产品无”的尴尬困境并非今日才有。印度制定稀土战略已有十年,但因《原子矿物法》限制,凡含铀、钍的稀土矿只能由国企开采,而这些国企去年勘探预算执行率仅30%。
加之军方对外资技术引进设限,民间资本频频受挫,整个体系形成了典型的“管得多、投得少、做不成”的怪圈。
而从与克钦独立军合作的角度看,印度恐怕还低估了其中的地缘政治风险。克钦控制区域与中国云南接壤,历史上90%以上的缅甸稀土原矿都要运往云南进行加工。
长期以来,中国对该地区形成了稳定的影响力和商业通道,印度贸然插手,不仅可能引发中国的不满,更可能激化缅甸内部的族群矛盾。
更重要的是,莫迪此举极有可能被视为在国际上为“非国家武装”背书,这与其一贯标榜的反恐与主权原则形成严重反差,未来在多边组织中恐怕会遭遇外交反噬。
更深一层的问题在于,印度的这场稀土突围战,本质上并非资源之争,而是能力之争。中国之所以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上占据主导,不是因为稀土多,而是因为它掌握了从采矿设备,到分离工艺,再到最终磁性材料和专利应用的整条生态链。
印度的稀土焦虑,其实是制造业野心与技术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它的问题不是哪里没有矿,而是没有足够的工业基础、技术能力和制度效率将这些矿变成可以改变世界格局的工具。
在这种结构性困境下,任何“抄近路”的尝试,无论多么急迫,最终都只会是空中楼阁。今天,莫迪把希望寄托在一支缅北的地方武装上,明天呢?是去非洲找民兵,还是去南美挖老矿?
这场稀土博弈的真正底牌,从来就不在谁有多少原矿,而在谁能把原矿变成导弹、汽车、能源、专利和话语权。而这张底牌,印度根本还没准备好。
信息来源:印度正寻求以更便捷的方式获取中国稀土?外交部回应 长安街知事2025-08-15 18:3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