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映电影《封神第一部》片尾彩蛋中,额生三眼的闻仲太师骑着墨麒麟踏火而归,身后跟随着巨灵神般的魔家四将和策马而来的邓婵玉。这支震撼的凯旋队伍,刚结束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远征,北海之战苦熬十年(原著实为十五年)终于班师回朝。
观众们看得热血沸腾的同时,心头也浮起巨大疑云:究竟什么样的对手,能让殷商最强战神耗上整整十五年?电影里没说清楚,但三百多年前的《封神演义》原著,早埋下了令人脊背发凉的真相。
闻仲是谁?在商纣王朝中,他不仅是执掌兵权的太师,更是纣王父亲托孤的重臣,堪称纣王唯一敬畏的人物。当文武百官战战兢兢时,只有闻仲敢手持金鞭痛斥纣王的荒唐,甚至传说若他在朝,妲己早成了“狐狸围脖”。
然而正是这位定海神针,却在纣王七年突然率军北上,一头扎进北海战场,再归来时朝歌已天翻地覆。
原著轻描淡写的一句“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诸侯袁福通等”,背后却是吞噬大商国运的深渊。闻仲自己都坦言:“年年见报,日月通知,只是心悬两地,北海难平。”
十五年间他分身乏术,只能眼睁睁看着朝歌沦陷。
从贝加尔湖到北欧的奇幻猜想
北海究竟在哪儿?这个问题引发了千年的口水仗。最浪漫的猜测,莫过于闻仲一路打到北欧,跟奥丁抢雷神之锤去了。
支持者振振有词:闻仲凯旋时额头多了一只眼,而北欧神话里奥丁恰好为求智慧牺牲左眼;更巧的是,雷神索尔的锤子威力大减,只因闻仲夺走了能压制死亡女神海拉的“公锤”,奥丁无奈只能把次品“母锤”传给儿子。
甚至有人调侃,北欧品牌“阿斯加德”内存条能在中国热卖,全因老祖宗当年打下的交情。
地理派学者则展开地图较真。一派指着贝加尔湖(古称北海):“看!申公豹封神后就被派去堵北海眼,明摆着是苦寒之地!”但商朝疆域最北不过河北,远征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相当于让商军徒步穿越七千公里原始森林,后勤堪称地狱级难度。
另一派翻出《三国演义》寻找线索。公孙瓒麾下“北海勇将王冲”在虎牢关扬言要劈了吕布,虽被秒杀却印证当地民风彪悍。这个北海郡,正是东汉孔融当过国相的山东潍坊一带。
而北海妖兽龙须虎曾对姜子牙炫耀:“自少昊时生我”,少昊作为东夷部落始祖,统治核心恰在山东泰山周边。当龙须虎用少昊纪年,无异于自报籍贯。
战场定位的诡谲,暗示这不是普通叛乱。闻仲回朝后两次向纣王汇报,都强调自己剿灭的是“妖孽”“怪”,而商朝史料也记载北海军中“黑水滔天,妖雾蔽日”。当战场地理与超自然力量交织,闻仲的十五年血战,注定成为一场被精心设计的死亡游戏。
妖孽横行?
表面看,闻仲是在镇压袁福通等七十二路诸侯的叛乱。但细究原著,诡异之处频现。闻仲回朝后两次向纣王汇报战况,用的词是“剿除妖孽”、“扫荡妖氛”。
商朝前线传回的军报也充斥着“黑水滔天”、“妖雾蔽日”等超自然描述。这哪里像普通的诸侯叛乱?分明是一场掺杂着神话色彩的残酷战争。
袁福通何许人也?原著仅存其名,史料无载。所谓“七十二路诸侯”更像是个虚数,象征势力众多且分散。更耐人寻味的是,在闻仲出征前,商王朝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纣王登基七年,正是权力格局剧烈变动的敏感期。纣王之父帝乙在位时,闻仲作为托孤重臣,威望极高,几乎是事实上的“摄政王”。年轻气盛的纣王,真的甘心永远活在这位严厉太师的阴影之下吗?
北海叛乱爆发的时间点(纣王七年)和持续时间之长(十五年),都显得过于“巧合”。一个合理的推测是:北海之乱,很可能是一场被商朝内部某些势力(甚至可能得到纣王默许)暗中利用或挑起的长期消耗战。
目的,就是将闻仲这位手握重兵、威望足以制衡王权的“定海神针”,死死拖在远离朝歌核心的苦寒之地,使其无暇顾及朝堂风云。把最强大的对手调离权力中心,是古今中外政治博弈的经典手段。
闻仲的军事才能无人质疑,但恰恰是他的强大,使他成了某些人眼中最大的障碍。
谁在吞噬商朝的根基?
闻仲被困北海的这十五年,正是商朝滑向深渊的关键期。失去了这位唯一能震慑纣王、压制奸佞的重臣,朝歌彻底失控。
妲己入宫,妖氛蔽日,纣王八年(闻仲出征次年),苏护之女妲己被献入宫。没了闻仲的金鞭,纣王在妲己的蛊惑下迅速沉沦于酒池肉林,荒废朝政。
忠良陨落,朝纲崩坏,炮烙酷刑、虿盆蛇坑接连设立。比干被剜心,梅伯遭醢刑,微子启逃亡,箕子装疯……这些德高望重、敢于直谏的重臣宗亲,在闻仲离朝后短短数年间被纣王和妲己集团血腥清洗殆尽。朝堂之上,再无足以制衡暴君的力量。
民怨沸腾,根基动摇,纣王的暴政和连年大兴土木(如鹿台、摘星楼),加上为支持北海等战场而加重的赋税徭役,使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商王朝的统治根基,在内部被迅速蛀空。
闻仲在北海并非毫无作为。他年年都能收到朝歌的急报(“年年见报,日月通知”),但面对“心悬两地,北海难平”的困境,他只能徒呼奈何。他深知朝堂巨变,心急如焚,却被牢牢钉死在北海这个巨大的“泥潭”里。
每一次他试图尽快结束战争回师,都可能遭遇叛军(或背后势力)更顽强的抵抗,或是后勤补给被有意无意地拖延。这十五年,对闻仲而言是身心的双重煎熬,对商王朝而言,则是无可挽回的慢性自杀。
北海战场的真正残酷,远不止于刀光剑影和妖魔鬼怪。其核心在于,它是一场精心策划(或至少被充分利用)的“阳谋”。利用外患消耗、拖垮甚至消灭内部的强权人物,为朝堂上的权力重组和黑暗滋生腾出空间。
闻仲的军事胜利(最终平定了北海)是以商朝政治生态彻底崩坏、国力严重透支为代价的。当他终于带着疲惫之师和魔家四将等“新战力”班师回朝时,面对的是一个已经烂到骨子里的朝歌,一个积重难返、行将就木的王朝。
他个人的悲剧(最终战死绝龙岭)和商朝的覆灭命运,在北海之战被拖入第十个年头时,或许就已注定。
闻仲凯旋的悲壮身影,映照的是一个王朝在权谋与内耗中走向末路的凄凉背影。真相之残忍,不仅在于战场上的血肉横飞,更在于那场被权力扭曲、吞噬了帝国最后希望的十五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