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点豆,健康又长寿。作为常见豆类,黄豆不仅营养丰富,更是一味药食同源的中药材。
性平味甘,能健脾利水、帮助消化、解毒消肿,能改善腹胀、积食或水肿等问题。可煮汤、可外用,吃法多样,适合大多数人日常食用。
平时容易肚子胀、消化不好、或者水肿体质的人,适当吃些黄豆会有不错的改善。
今天,邀请宏韵中医互联网医院特邀教授李俊医生给大家分享4种黄豆吃法,帮你在日常饮食中悄悄养好脾胃!
01
豆浆:平补脾胃,代替牛奶
豆浆由黄豆磨浆制成,富含优质蛋白,被称为“植物奶”。尤其适合乳糖不耐受或喝牛奶容易腹泻的人群。
牛奶性微寒,而黄豆性平,对脾胃虚寒者更加友好。日常饮用可加几片姜,做成姜汁豆浆,温中健脾。
02
豆腐:清热降火,缓解热症
豆腐在制作过程中常加入石膏或卤水,其性偏凉,尤其石膏豆腐清热效果更明显。
上火、口干、咽喉肿痛时吃点白豆腐或煮豆腐汤,可以帮助清火解毒。
平时烹饪豆腐建议搭配姜、葱、蒜或胡椒,平衡寒性。注意:豆腐不宜与菠菜、蜂蜜或红糖同食。
03
黄豆酱:开胃助消化,改善食欲
黄豆酱由发酵黄豆制成,酱香浓郁,是很多家庭必备调味品。能健脾开胃、助消化,特别适合食欲不振、病后体弱或味觉迟钝的老年人。
但黄豆酱含盐量偏高,高血压或肾脏功能不好的人要少吃。
04
黄豆芽:生发气血,润肠通便
黄豆发芽后变成黄豆芽,更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纤维。中医讲其具有“生发”特性,能补气养血,尤其适合贫血或气血虚弱的人。
同时它还能缓解便秘、清热利湿。脾胃虚寒或容易腹泻的人不建议多吃,一般人烹饪时也可加姜丝平衡凉性。
最后李俊医生再分享一道食疗汤:
黄豆猪蹄汤
材料:猪蹄,黄豆,生姜,胡椒粉、盐。
做法:黄豆提前泡发,猪蹄焯水后,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水慢炖至软烂,加盐调味。
功效:补气血、润肌肤,适合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容易疲劳的人,尤其是产后女性调理食用。
食用注意:
1、吃黄豆后容易胀气、排气多的人要控制量;
2、黄豆嘌呤含量较高,痛风或高尿酸人群少吃;
3、肝肾功能较差的朋友也要谨慎食用;
4、大部分黄豆制品偏凉,脾胃虚寒的人记得搭配生姜、胡椒等温性调料。
合理食用黄豆,不仅能健脾养胃,还能缓解常见小毛病。吃得对,才能更健康!
(注:食疗仅作为日常辅助调理,不可代替治疗。如有明显不适,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进行针对性调理,切勿盲目自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