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吴大爷二三事,一起共同成长
知识分享 丨生活感悟
学习思考,寻找自我。
大家好,我是满肚子鸡汤的吴大爷,一个天天在键盘上敲打心灵,喜欢给人讲知识讲故事的男人。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飓风掠过蔗田》,是一位中国记者在古巴的见闻录。
书的开篇,恰好是他抵达哈瓦那时赶上的场景——菲德尔·卡斯特罗的葬礼。
坦白说,我翻开这本书时心里充满期待。
毕竟卡斯特罗这个名字太响亮了。
他是冷战时期美国的心头大患,是游击战场上的传奇,是在联合国大会上能一口气讲上四个小时的演说家。
更是那个能让中情局破大防、上百次暗杀都没能得手的硬汉。
是小约翰可汗视频里的硬核狠人。
可书里呈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意外的平静。
机场里的两种人
作者的飞机降落在哈瓦那最晚的航班上,机舱里的乘客几乎可以分成两拨:一半是带着亢奋与疲惫的记者,另一半是本地古巴人。
记者们的眼睛里闪着新闻嗅觉的兴奋,而古巴人则带着几乎要把行李架撑破的包裹,像是另一种默默生活的注解。
这场伟人的告别,在国际新闻层面是盛大的。
但在古巴人眼里,却像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作者写道,他看到古巴人并没有那种预期中的狂热,没有朝鲜那样的万人痛哭,街头巷尾依旧有人聊天、散步,像夜行动物一样,生活在自己的节奏里。
伟人不在,古巴依旧
卡斯特罗的死,本该激起某种巨浪。
但事实上,古巴选择了用一种平静的方式告别。
全国进入了九天哀悼期,却鲜少能看到成堆的宣传画或雕像。
相反,真正遍布城市的是民族英雄何塞·马蒂的雕像,以及无数印着切·格瓦拉头像的纪念衫。
这是我觉得古巴特别的地方:他们并没有塑造出一个“伟大领袖无所不在”的景观。
相较于邻国朝鲜那种几乎窒息的个人崇拜,古巴显得克制、含蓄。
哪怕在表达对卡斯特罗的敬意时,古巴人用的也多是一些“既成事实”的形容词。
“他维护了人民的尊严”“他做了很多好事”。
这种话听上去安全、平和,没有狂热,却有分量。
尊严与匮乏
卡斯特罗留给古巴的最大遗产是什么?
是尊严。
他让这个加勒比海上的小国敢于直面超级大国的压迫,不卑不亢,活出了“即使贫穷也要挺直脊梁”的气质。
正因如此,他赢得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敬意。
可另一面呢?
那就是物资的长期匮乏。
美国长年的封锁,让古巴经济捉襟见肘。
书里提到,有些小贩会狡猾地把“土比索”当成CUC找给外国游客,这种小聪明放在世界任何一个旅游国家都一样,但在古巴看起来更像是生活所迫。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矛盾:古巴人有尊严,却不得不精打细算地生活。
卡斯特罗像一面盾牌,替古巴挡住了羞辱,但也让这个国家背负了贫困的代价。
一场“喜丧”
如果把卡斯特罗的葬礼称作哈瓦那的一场“喜丧”,似乎也不为过。
一方面,他确实是伟人。
他打游击的传奇经历,他在国际舞台上的硬气,都让他成为古巴历史上不可绕过的名字。
另一方面,古巴人并没有沉浸在失去的悲伤里,他们的表情更像是“生活还要继续”。
这就是人性。
有时候,一个人再伟大,也终究会成为日常的一部分。
即便他曾经左右历史,也终究会归于平淡。
与美国的暧昧
有趣的是,古巴人在表达对卡斯特罗的崇拜时越来越谨慎。
原因不难理解:这几年古美关系在慢慢缓和,奥巴马甚至历史性地访问过哈瓦那。
在这种背景下,过度强调对卡斯特罗的狂热追随,反而显得不合时宜。
这也是一种现实的智慧。
古巴人似乎明白,世界变了,表达方式也得跟着变。
“直到永远的胜利”
书中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在街头看见一条标语,“直到永远的胜利”。
这句话在古巴的地位,就像美国人常说的“上帝与美利坚同在”。
但它并不是卡斯特罗说的,而是切·格瓦拉在一封信里的话。
这很耐人寻味。
卡斯特罗是古巴的缔造者,但真正印在无数明信片和T恤上的,是格瓦拉。也许,格瓦拉象征的是浪漫和激情,而卡斯特罗代表的是现实和秩序。
前者可以印在T恤上,后者只能留在记忆里。
我们看到的,不过是另一种镜像
读这本书时,我总在想:如果我们只通过新闻去理解古巴,我们会看到一个“伟人谢幕”的宏大叙事。
但透过一个在场者的眼睛,我们看到的却是人间烟火:机场的行李架、小贩的伎俩、夜晚闲逛的市民,还有夹杂着平静与克制的表情。
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我们往往高估了历史瞬间的戏剧性,却低估了人们对生活的执着。
一个国家的伟大,不是靠一两次狂热的集体仪式,而是靠日复一日的坚持。
我的收获
这本书让我对古巴多了一层理解:
这是一个矛盾的国家,它既贫穷又骄傲;
既怀念领袖又保持克制;
既拥抱浪漫又面对现实。
它让我想到一句话:“伟大与日常之间的张力,才是历史的真实面貌。”
或许,这也是作者想说却没有直说的东西。(有些含蓄的东西没说。)
所以如果你有机会去古巴旅行,除了看那些老爷车、雪茄和加勒比的海浪,不妨多花点心思去观察街头的人们。
因为在他们平静的目光里,藏着古巴真正的答案。
结语:
卡斯特罗的葬礼,并不是一场哭天抢地的告别,而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古巴的矛盾与真实。
尊严与匮乏、浪漫与克制、伟人和日常,这些看似对立的元素,拼凑成了古巴独特的气质。
这本书的名字叫《飓风掠过蔗田》,其实很贴切。
历史的飓风可以横扫而过,但土地上的蔗田还会继续生长,哪怕风雨过后依旧挺立。
而我们作为读者,或许该学会多看看外面,学会在日常中发现历史,在平凡中理解伟大。
欢迎点赞、转发、评论。
我是吴大爷,夜风同学
愿一路陪你共同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