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QCRYPT量子密码会议在中国海南省三亚市举行。会议期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作题为《梦想或现实?量子网络:过去、现在及未来》的专题报告。报告系统回顾了量子力学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第二次量子革命中量子通信、量子计算与量子精密测量等前沿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报告指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量子调控技术的发展,人们掌握对光子、原子等量子系统进行主动操纵的能力,从而催生了新兴的量子信息科技。量子信息科技的发展目标是构建高精度信息感知、高速信息处理和安全信息传输的“量子互联网”,其主要内容包括: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等。其中,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安全性得到严格证明的通信方式,同时也是连接量子计算机构建量子互联网的高效信息传输途径。
然而,量子通信从理论构想走向现实应用,还需要解决现实条件下的安全性和远距离传输两大问题。采用测量器件无关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和经过精确标定、自主可控光源的量子通信系统,就保证量子通信现实条件下的安全性。目前,中国科学家已发展起来了可支持数百公里量子通信的量子中继技术,并通过“墨子号”卫星等量子科学实验平台,实现了千公里级的量子密钥分发与量子隐形传态,为构建全球量子通信网络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中国科学家将通过更高性能的量子存储、量子星座以及中高轨量子卫星等,进一步建立广域乃至全球化的量子通信网络,不仅将支持量子通信的规模化应用,也将提供时间单位“秒”的重新定义、长基线量子增强干涉望远镜乃至中低频引力波探测等全新的精密测量研究和应用平台。
报告结束后,现场还为 Gilles Brassard 送上了蛋糕,一起庆祝他的七十岁生日。Gilles Brassard 是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教授,量子信息科学领域的先驱之一。1984年,他与Charles H. Bennett共同提出BB84量子密钥分发协议,开创了量子密码学的理论框架。他于2018年获沃尔夫物理学奖、于2019年获墨子量子奖,于2023年获科学突破奖。
QCRYPT国际量子密码会议是量子通信领域最知名、影响力最大的国际学术年度会议,自2011年起先后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法国巴黎、日本东京、美国华盛顿、英国剑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具体承办。
QCRYPT 2025旨在展示过去一年量子密码领域的顶尖研究成果,并汇聚300余位量子通信与量子信息研究领域的知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本次会议邀请到包括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教授 Gilles Brassar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刘洋、阿姆斯特丹大学助理教授 Florian Speelman、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博士生Devashish Tupkary、意大利帕多瓦大学教授 Giuseppe Vallone等知名专家进行主题报告。通过主题演讲、海报展示、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为与会者提供深入交流和合作的机会,进一步推动量子密码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