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这并不是一句空话。举个例子来说,在历史上中国是最早做人口调查的国家。葛剑雄教授在其《西汉人口地理》一书中提到:“公元前788年,周宣王‘料民于太原’,这是我国进行人口调查最早的确切记录。但是人口调查其实还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商代……”
正是因为我们的先人,有意识的进行人口调查统计,并且记录在了史书当中,我们今天才能研究历朝历代的人口增减、迁徙等等。两汉时期中国有多少人口呢?
西汉
秦末汉初,由于长期战乱导致人口锐减,西汉建立时人口仅剩1300万,汉初崇尚黄老之学,讲究“无为而治”,是符合当时社会环境的。“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刘邦称帝是公元前206年,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期,人口大大增加。
至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全国人口约有3600万。汉武帝雄才大略,发动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但也付出了代价。汉武帝后期因繁重徭役导致户口锐减,至于史书中的”户口减半“是因民众不堪重负逃税导致人口登记不实以致。
汉昭帝、汉宣帝相继息兵养民,经过“昭宣之治”,到宣帝末年(前49年)人口已达5000万左右。元始二年(公元2年)西汉在籍人口达59594978人,垦田8270536顷,为两汉之最。学者考虑到未纳入统计的隐户及外族,因此认为西汉末人口应有6300万。
由于中国历史早期农业发展集中在黄河流域,故西汉人口密度分布极不均匀。以淮河、秦岭为界,北方人口约八成,南方人口不足两成。人口数超过500万的司、豫、冀、兖、青、徐五州均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带,这五州的人口总数占全国的55%。
首都长安周围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人口数量在200万以下的有交、凉、并、朔方四州。扬、荆、益三州的主要人口分布在成都平原、南阳盆地、太湖平原和宁绍平原。
东汉
王莽篡汉后,绿林起义爆发导致人口锐减,东汉建立后人口开始恢复。光武帝中元二年(57年)全国有户4279634,口21007820;汉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全国有户5860573,口34125021;汉章帝章和二年(88年)全国有户7456784,口43356367。
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全国有户9237112,口53256229,垦田面积达7320170,为东汉之最。至汉桓帝永寿三年(157年)全国有户10677960,口56476856,为官方统计的人口峰值。
不过古今学者考虑到当时被豪强地主霸占或荫庇的大批徒附、宗族、宾客、部曲、奴仆等人群以及迁居汉地的匈奴、羌族、氐族等大多未纳入户口统计,故认为东汉人口峰值达6500万。
东汉的人口分布又有变化。中原人口为躲避战火向长江流域迁徙,南方人口升至全国四成。口数超过500万的有豫、荆、扬、益四州。荆益两州的人口都增加了一倍,扬州人口也增加了四分之一。南方人口增长的同时,北方大部分郡国人口减少。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东汉陷入大乱,各州郡长官纷纷割据自立,互相攻伐兼并,经过几十年的军阀混战,加之瘟疫、饥荒、水灾、旱灾等因素,到三国初仅余2224万至2361万人左右,仅有东汉人口峰值的40%。
最后需要说明一下,史书记载的户口人数,其实只是“编户齐民”,也就是那些需要缴纳赋税的百姓。但在封建社会存在很多的“隐匿人口”,比如逃匿山林的百姓、权贵们的奴婢奴仆、还有豪强地主们的宾客、部曲、徒附等等,都是不统计在内的。
参考资料: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中国人口发展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