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8月27日深夜,位于香港新界屏山的一个寓所内,突然传出激烈的打斗声,随即枪声大作,一番激烈的枪战后,屋主倒地身亡,而匪徒则成功逃脱。
而那个遭枪击身亡的屋主,正是在常德会战中,有“虎贲将军”之称的余程万。
作为曾经的黄埔一期生,余程万的一生可以说是被倒霉“串起来”的一生,不仅是他最终死于非命,早年间,他也是倒霉事一桩挨着一桩。
一、常德会战后差点被枪毙
余程万的军旅生涯,运气相当不好。
众所周知,黄埔一期在黄埔军校的历届中,含金量还是比较高的,而毕业于黄埔一期的学员之中,也不乏有赫赫有名之人。
我军这边,如徐向前徐帅、陈赓陈大将,以及牺牲在抗战时期的左权将军,都是黄埔一期生,除此之外,与陈大将并列为“黄埔三杰”的蒋先云、贺衷寒,也是黄埔一期生。
国军那边,同样也有不少,比如杜聿明、胡宗南、关麟征、宋希濂等。
就不说我军这边,单说国军那边,出身黄埔一期的学员,在后来大多混的都不算太差,像杜聿明,到抗战时期的1942年时,都已经是集团军总司令了。
还有胡宗南,在杜聿明升集团军总司令那年,他已然是“西北王”,另外还是第八战区第一负责人(八战区司令长官为朱绍良,挂虚职,实际为胡说了算)。
另外还有宋希濂和霍揆章,还有范汉杰,也都是集团军总司令。
就算混的不如上面这几位的,如郑洞国,以及再往下的韩浚、罗奇等,起码在当时也混到军长这个级别上了。
总之就是,出生于黄埔一期的国军将领,只要没有什么大问题,到抗战期间基本上都混的不算太差。
但唯独余程万,却是一个例外。
余程万不仅出身黄埔一期,同时还参加过第一次、第二次东征,当初他一度是黄埔一期升职最快的人,在1926年时,他就已经是国军广东海军局少将政治部主任。
而在当时,胡宗南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团长。
但在此之后,余程万的仕途发展却越来越缓慢,到1943年,也就是常德会战爆发那年,余程万才勉强混到师长职务。
同为黄埔一期,有人当时已经是集团军总司令,差点的也是个军长,而余程万却仅仅是个师长,这不可谓不倒霉。
但这还只是他倒霉的一方面,常德会战期间,余程万更是倒霉到了极点。
1943年10月,日军向第六战区发起猛攻,由于常德位置特殊,因此日军的重点进攻目标便是此处。
在这种情况下,负责防守常德的余程万的57师自然压力巨大,不过在开战之初,全师官兵就下定决心,要“保卫常德,与之共存亡”。
一方不惜代价想占领,一方则誓死防守,一场极为激烈的战斗由此打响。
从当年的11月21日到27日,日军对常德发起了极为猛烈的进攻,飞机大炮持续轰炸,地面部队也发了疯冲锋,甚至到后来还用上了毒气。
但即便如此,余程万的57师仍毫无惧色,在付出了极大牺牲之后,仍坚守在据点之中,最大程度的阻滞和杀伤日军。
到27日,由于伤亡太大,余程万不得不向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报告,请求速速派兵支援,结果左等右等,援兵就是迟迟不到。
援军之所以迟迟未来,原因比较复杂,大致总结一下,主要有两点。
一方面,是孙连仲当时只是六战区的代理司令长官,正牌司令长官陈诚这会还在重庆养病,而六战区的部队大半都是中央军嫡系,因此根本就不听孙连仲得指挥。
这是其一,而其二,当时挨着六战区的九战区,司令官为“老虎仔”薛岳,若是放到陈诚还在六战区时,真要薛岳打配合薛岳还是给面子的。
但问题是此时陈诚并不在,所以,当战事告急,重庆军事委员会发电要求九战区“火速派兵支援常德”时,薛岳愣是稳坐长沙一动不动。
一直到11月28日,薛岳才不慌不忙的组织了李玉堂兵团前往常德,但该兵团动作极为缓慢,而那边余程万的57师的上级,也就是74军倒是来救了,但却因为日军阻击攻不过来。
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就造成了余程万境况越来越危急,到12月2日也,57师已到弹尽粮绝的地步了。
在这种情况下,余程万做出了一个在后来导致他差点被枪毙的决定。
二、仕途沉浮
余程万当时的决定,是以“补给粮弹,迎接友军进城”为由,除留一部坚守外,他率余部开始进行突围。
突围最终是成功了,但给余程万带来的,却是一个灾难。
余程万突围时的想法,一方面是给57师留点种子,另一方面,也是想出去找找援军,但他不知道的是,当时援军并不是没来,而是出了意外。
最早抵达常德周边的,是第九战区的第10军,当时在开罗开完国际会议的老蒋,在回来的路上直接下口谕给第10军,要求11月30日前解围常德,等到电报到第10军手里,已经是11月29日深夜,由于害怕被战后追责,第10军随即展开猛烈进攻。
但老话说得好,忙中出乱,越是着急越是意外频发,当时第10军的两个师分别开始行动,而其中的预10师因为动静太大,行踪完全暴露,结果在前往常德的路上,遭到日军伏击,整个师基本溃败。
而另一个师即第3师,当时已经走到浣江南岸,距离常德仅一水之隔,结果,因为当时已经是深夜,该师并未与57师取得联系,而该师先头团在经过“侦查”后发现,对面根本看不到57师的身影,就认为57师已经全军覆灭,随即就调头走了。
实际上当时的57师余部,正在城内据点坚守,自然不可能看见。
而掉头走的第3师运气极差,刚调转方向就被守城日军发现,随即两军交火,最终,第3师损失大部后撤出战斗。
这么一来,两个救援的师,算是全报废了,而最要命的是,这一切,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毫不知情。
这么一来,薛岳就告诉重庆,“第10军已到常德”,而重庆在转告六战区、六战区又转发余程万后,余程万实际看到的,却是根本不见第10军的影子。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弹尽粮绝的余程万决定,带队突围。
突围之后,余程万遇到了前来救援的欧震兵团的前锋新11师,在他的带领下,于两天后,即12月7日,攻入常德。
经过清点,原本3000多人的57师,此时只剩下300余人。
按理说,能从日军包围中突围出来,余程万也算是有功了,但实际上,老蒋当时气得恨不得马上枪毙他。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没有撤退命令就擅自突围,第二,尚有300多可战之兵,第三,援军已到近前,三个因素加在一起,老蒋的意思很简单,你余程万为什么不再多坚持哪怕一天呢?
正因如此,余程万在常德会战后随即被判处死刑,眼看就要性命不保,好在有王耀武的不断求情,加上常德民众的请求,最终死刑改为两年有期徒刑。
就这样,余程万保住了性命,但他的前途也更加黯淡。
三、被张灵甫就地免职
1945年底,余程万获减刑后出狱,随后不久便回到74军,到74军整编为74师时,余程万任该师副师长,而师长,正是张灵甫。
张灵甫原本是74军58师师长,在1946年初,由于时任74军军长的施中诚被调走,张灵甫便由此升任74军军长(后为74师师长)。
而在上任之初,张灵甫就在“打造小团体”这件事上,投入了大量精力。
张灵甫当时的做法,是计划把自己的老部队,也就是原来的58师军官,全部升至74师重要岗位上,换句话说,就是把74师打造成一个自己说一不二的“小王国”。
而这么一来,非58师出身的军官,自然就不招张灵甫待见。
首先第一个被张灵甫开刀的,便是余程万,之所以会选余程万先下手,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余程万是副师长,并非下面掌握部队的实权旅长,因此,拿他开刀阻力不大。
1946年12月,张灵甫向上级提交申请,要把余程万调到第二绥靖区“另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正常情况下,即便是张灵甫想要余程万一脚踢走,但起码也给给余程万找个“下家”,也就是安排一个具体的岗位,不管好与不好,但至少得有。
而张灵甫当时的做法,却是根本没给余程万找“下家”,一句“另用”就想把余程万给打发走,至于“另用”是什么用、哪里用,张师长不负责。
真要是按张灵甫的申请执行的话,那余程万就倒了大霉了。
好在,作为余程万的老上司之一的俞济时,关键时刻挡住了张灵甫,对其申请予以反对,算是暂时保住了余程万的副师长职务。
但保得了一时保不了一世,张灵甫自己也有路子,他干脆绕过俞济时直接找到老蒋,让老蒋批准了他这一计划。
这么一来,余程万就被张灵甫就地免职了。
而资料显示,一直到1947年的11月,余程万才得以出任所谓的粤东师管区中将司令官,也就是说,起码有一年的时间,余程万没有担任任何职务。
至1948年,国军重新组建了之前被歼灭的整26师,余程万出任该师师长,不久后,26师改为26军,余程万则担任军长。
但这个军长之位,余程万却没当太长时间,随着云南的解放,国军余部仓皇退往台湾,而余程万则被免去了军长职务。
免职之后,余程万深知去台湾未必有好果子吃,干脆转道去了香港,利用继续与人合伙做米面、杂货生意,据说生意还不错。
也许是赚了钱被歹徒顶上,又也许是其他原因,总之就是1955年,余程万被枪杀于香港屏山寓所之内,年仅53岁,而关于他的死因,至今仍是一个谜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