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1日,上海战火纷飞,两个师匆忙拼凑成军,番号74。
没人想到,这支临时组建的部队,会在八年抗战中打出"抗日铁军"的名号。
更没人想到,他们会成为"最突出的代表"。
——《壹》——
罗店绞肉机
1937年8月底,王耀武带着51师从陕西宝鸡下火车,直奔上海安亭,俞济时的58师从汉口水路北上,在南京换乘火车赶到嘉定。
两支部队,从未配合过,敌人,是训练有素的日军。
淞沪战场如同绞肉机,日军飞机轮番轰炸,重炮如雨点般落下,王耀武的51师被分配到罗店,这里是整个防线的关键节点。
守住,战线稳固,失守,全线崩溃。
日军第11师团扑了上来,战斗从清晨打到黄昏,51师一个营守一个街区,巷战血腥残酷,手榴弹在房屋间爆炸,机枪扫射声不绝于耳。
一个连守一条街,往往只剩下十几个人。
王耀武在前线督战,子弹擦过他的头盔,炮弹在身边爆炸,他拒绝撤退,"51师不退一步!"11月,淞沪防线全面崩溃,74军撤退到南京。
没有休整时间,没有兵员补充。
只有新的死亡任务,12月初,日军兵临城下,74军被分配防守汤山、湖熟一线,这里是南京东南门户,日军必攻之地。
张灵甫带着一个团守汤山。
日军第16师团从三个方向同时进攻,战斗异常惨烈,一个团长战死,两个营长重伤,连长、排长伤亡过半,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
12月12日夜,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下达撤退命令。
74军开始突围,混乱中,很多部队失去联系,有的部队整建制被日军包围,74军不一样,俞济时和王耀武始终在部队中。
他们收拢散兵,组织突围,一步步撤向长江。
最终,74军12000余人成功渡江,在南京保卫战的惨败中,这是少有的亮点。
——《贰》——
张古山上的血战
1938年10月,德安战役进入关键阶段,日军第106师团深入万家岭地区,被国军包围,这是一个难得的歼敌机会,74军被选为主攻部队,目标:张古山。
这座海拔不到300米的小山,是日军的核心阵地。
拿下它,106师团就完了,王耀武接到命令时,心情复杂,机会难得,但代价必然惨重,10月7日,总攻开始,74军153旅作为主攻,151旅作为预备队。
炮火准备后,步兵开始冲锋。
日军早有准备,机枪、迫击炮、掷弹筒形成密集火网,第一波冲锋被击退,305团团长唐生海负重伤,营长胡雄负重伤,连长以下伤亡无数。
王耀武下死命令:"不拿下张古山,74军就地解散!"
第二波冲锋开始,这次是夜战,黑暗中,士兵摸索前进,日军照明弹不断升起,把夜空照得如同白昼,拼刺刀的声音此起彼伏。
305团代团长于清祥阵亡,58师守阵地的官兵全数殉国。
但张古山主阵地终于被拿下,日军反扑开始,20多架飞机轮番轰炸,山头被炸成焦土,阵地再次易手,第三天,74军发起最后冲锋。
这一次,他们成功了。
张古山战役结束后,战场一片狼藉,山顶堆满尸体,鲜血渗进泥土,74军伤亡过半,但106师团主力被歼,这是抗战以来国军取得的最大胜利之一。
74军因此获得"抗日铁军"称号。
王耀武站在张古山顶,看着满山的战友尸体,胜利的代价,太过沉重。
1939年7月,王耀武接任74军军长,这时的74军已经不是当初那支临时拼凑的部队,经过两年血战,他们成了真正的精锐。
31000人的庞大规模,装备精良,士气高昂。
——《叁》——
上高会战的巅峰
王耀武对部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提拔能征善战的军官,淘汰庸碌无能的废物,张灵甫被提拔为58师副师长,这个黄埔四期生,在战场上屡立战功。
1941年3月,日军第33师团进攻上高。
74军奉命阻击,王耀武选择在云头山、白茅山一线构筑防御阵地,地形对国军有利,兵力对比大致均衡,这是决战的好机会。
3月22日,日军发起总攻。
万余兵力在数十架飞机掩护下扑向74军阵地,战斗从清晨打到黄昏,日军连续发起七次冲锋,74军进行七次白刃肉搏,刺刀见红,血肉横飞。
一个连长带着十几个士兵冲上去,再也没回来。
一个营长身中三刀,仍然在指挥战斗,阵地岿然不动,上高会战最终以国军胜利告终,74军歼灭日军1.5万人,击毙第34师团长岩永少将。
这是抗战以来最精彩的胜利之一。
何应钦亲自为74军颁发"飞虎旗",这是国军最高荣誉,74军是第一个获得者,王耀武在颁奖仪式上说:"74军不负国家重托,不负人民期望。"
但他心里清楚,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1943年11月,日军进攻常德,74军57师师长余程万接到死守命令,8000人守一座城,对手是数万日军,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斗,但余程万没有选择。
11月18日,日军攻入常德城区,巷战开始。
每一条街道都是战场,每一座房屋都是堡垒,士兵们用血肉之躯阻挡日军坦克,机枪手打光子弹后,拿起刺刀冲向敌人。
战斗持续16天,57师从8000人打到最后只剩100多人。
与此同时,74军51师和58师在慈利一带阻击日军,这里山高林密,地形复杂,日军第13师团在此投入重兵,羊角山上,51师一个营与日军一个联队激战三天。
七姑山下,58师两个营全歼日军一个大队。
——《肆》——
八年抗战
周志道带着51师在雷雨垭构筑阵地,日军飞机轮番轰炸,重炮不停射击,阵地被炸成一片焦土,但51师没有后退一步。
张灵甫的58师在龙潭河伏击日军补给队。
一夜之间,歼敌3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11月25日,74军收复慈利县城,这是常德会战中国军取得的重要胜利。
1945年4月,日军发动湘西攻势,企图夺取芷江机场。
这是日军在中国战场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74军再次担任主力,这一次,他们有了压倒性优势,美式装备,空中支援,兵力优势。
4月12日,日军第34师团进攻新宁。
74军58师一个营坚守城池,与数千日军激战三天,一个营对一个师团,居然守住了,5月中旬,74军对洞口发起总攻。
日军第116师团大部溃逃,这是74军在抗战中的最后一次大胜。
6月7日,湘西会战结束,日军彻底失败,两个月后,日本投降,八年抗战,终于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
74军官兵在芷江机场听到这个消息时,很多人哭了。
八年血战,终于等到这一天,从淞沪战场的初出茅庐,到张古山的浴血奋战,从上高会战的辉煌胜利,到湘西会战的最后荣光。
74军用八年时间,证明了中国军人的血性和勇气。
他们不是最强的军队,但他们是最能打的军队,他们不是装备最好的军队,但他们是意志最坚定的军队,历史会记住他们,中国会记住他们。
这就是74军,一支真正的抗日铁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