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至25日,欣喜困境儿童之家项目团队开启了为期七天的秋季招生入户走访核实工作。跨越湖南、广西两省一千多公里,翻越层峦叠嶂的大山,走进30余户困境儿童家庭,我们在昏暗的屋檐下看见渴望的眼睛,在泥泞的田埂上听见读书的心愿——每一步走访,都是对"困境"的直面,更是对"希望"的接力。
困境中的微光:昏暗屋里的读书梦
在都庞岭山脚下,小青家的小平房被左右邻居的房屋挤得密不透风,墙与墙之间不足十公分的缝隙,连阳光都吝啬穿透。昏暗的客厅里,两块拼接的木板既是姐弟俩的书桌,也是全家人的餐桌;全屋最新的物件,是特意为志愿者准备的几张单薄塑胶凳。往里走,楼梯间与厨房共用,煤气瓶、灶具、锅碗瓢盆杂乱堆放,勉强留出落脚的空间;里屋五六平米的房间里,两张床和一个旧木柜占据了所有角落,一家五口便挤在这方寸之地生活。
"全家就靠几亩田过活,她妈妈有先天性精神疾病,我除了种地,偶尔去打零工......"父亲的声音里满是无奈,他望着正在帮弟弟填写信息登记表的小青,红着眼眶补充,"大女儿16岁,整天精神恍惚,在外瞎逛找东西吃,我怕这两个小的也被带坏了,求你们把他们接出去读书吧!"
六年级的小青没有说话,只是一笔一画认真填写自己的信息,又细心地帮四年级的弟弟核对每一个字。当志愿者问她有什么心愿时,这个瘦小的女孩抬起头,眼里闪着光:"苦点没关系,我就想好好读书。"
大山里的坚定:盘山路上的"小大人"
第二天的走访同样充满挑战。我们从何家洞出来已是下午五点,乡民政负责人已在乡政府门口等候,来不及寒暄便驱车出发。S形的盘山公路蜿蜒曲折,后排的志愿者被颠簸得头晕目眩,近30分钟的"折腾"后,终于抵达山坳深处的小珊家。
一家人早已在门口等候,12岁的小珊却不像其他孩子那样羞涩,反而像个"小大人",主动上前询问学校的细节:"老师,学校每天几点上课?有图书馆吗?周末可以看书吗?"当项目负责人强哥介绍"每天早上跑步三公里,下午放学后能学武术,每学期还有机会去北京、深圳游学"时,小珊的眼睛瞬间亮了,她攥紧衣角,一字一句地说:"苦点没关系,我就想好好读书!"
那一刻,在场的志愿者和乡干部都红了眼眶——这个在大山里长大的孩子,早已用超越年龄的成熟,将"读书"当作走出困境的唯一光。
项目进展:26颗种子,待爱浇灌
七天走访中,这样的画面不断上演:破败不堪的房屋里,贴满墙壁的奖状格外醒目;父母无奈的叹息里,藏着"让孩子走出去"的卑微心愿;孩子们沉默的眼神里,却始终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截至目前,项目团队已初步确定:广西钟山11名、湖南永州15名,共26名困境儿童符合"欣喜困境儿童之家"项目帮扶条件。他们中,有的像小青一样承担着家庭重担,有的像小珊一样对未来充满期待,却都因家庭贫困、居住偏远、监护缺失等问题,面临辍学或成长困境。
爱与接力:每一次煎熬,都是前行的力量
"每一次入户核实,对我们来说既是煎熬,也是洗礼。"项目志愿者在日志中写道。当看见小青姐弟在昏暗灯光下写作业的背影,当听见小珊"想好好读书"的坚定,当接过父亲递来的、用塑料袋层层包裹的"感谢礼"(一把自家种的花生),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困境儿童需要的不仅是物质帮扶,更是一个能让他们安心读书、健康成长的"家"。
接下来,项目团队将为26名儿童启动入学安置、心理疏导、生活资助等帮扶计划,让他们在"欣喜困境儿童之家"获得干净的宿舍、营养的餐食、专业的老师,以及走向大城市的游学机会。我们相信,这些在困境中顽强生长的孩子,终将带着"好好读书"的信念,长成照亮家庭、回馈社会的参天大树。
项目期待与您同行:如果您愿意为这些孩子点亮一盏灯,可通过腾讯公益平台支持"欣喜困境儿童之家"项目,您的每一份爱心,都将成为他们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力量。让我们一起,让"苦点没关系,我就想好好读书"的心愿,在阳光下开花结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