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载风雨兼程,新疆大地上的乡村历经沧桑巨变,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兴旺的华丽转身。尼勒克县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描绘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乡村画卷,展现着乡村振兴战略在这片土地上的蓬勃实践。
![]()
近日,记者走进尼勒克县尼勒克镇多尔布津村,一幅产业兴旺、百姓安康、乡村秀美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映入眼帘。村内道路通达宽阔,太阳能路灯沿道而立;街道两旁的房屋外墙绘满五彩斑斓的图案,草原风光、民俗故事跃然墙上;融合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风格的文化大院内,不时传来悠扬的歌声,往来游客或驻足拍照,或体验民俗手作,处处热闹非凡。而在过去,这里基础设施落后,泥土路雨天泥泞难行,全村没有一处像样的公共活动空间,村民大多靠传统种植、养殖为生,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不少年轻人为了谋生只能外出务工,村庄渐渐没了活力。
尼勒克镇多尔布津村村民哈斯其米格说:“以前的路窄得很,一下雨全是泥,出门得穿胶鞋,晚上村里都是黑灯瞎火的,想找个地方聊天都没有。现在不一样了,路宽了、灯亮了,还有这么漂亮的路边绿化,我们没有事就坐在门口聊天、拉家常,游客多的时候还能跟他们聊聊我们的民俗,心里特别高兴。”
尼勒克镇多尔布津村党支部书记张剑越说,为了改变我们村子的面貌,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们先是争取项目资金完善基础设施,修道路、装路灯、整治人居环境,让村子先“美”起来。每一步都饱含着我们全村人的汗水与期待。现在看来,我们的付出都值得的。
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在这片土地上的蓬勃实践,结出了实实在在的“甜蜜”果实。行走在今日的多尔布津村,村庄美了,产业旺了,变化触手可及。曾经外出务工的村民和离开的游子回来了,家门口就有好营生,为村庄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村里已培育起9家特色民宿与农家乐,近50家个体经营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30余名村民摇身一变,成了美食摊主、手工艺人、观光车司机、咖啡师,人均年收入达21000元,日子过得安稳又舒心。与此同时,村里的蜂蜜、特色农产品也搭上旅游发展的快车,不仅彻底打开销路,价格也稳步上涨,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尼勒克镇多尔布津村村民尹力军说:“以前我爸妈收入不高,现在我们家的农家乐旅游旺季时收入翻了好几番,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如今的多尔布津村,不仅留住了美景,更留住了人心。村民的收入高了、笑容多了,对未来的期待也更足了。而这只是尼勒克县乡村蝶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尼勒克县继续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在产业融合、民生改善、文化传承上持续深耕,让更多乡村实现“颜值”与“产值”双提升,让更多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更多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篇章。
尼勒克镇多尔布津村党支部书记张剑越表示,自治区成立70年来,我们村的变化是肉眼可见的,从“土坯房、泥水路”到“美庭院、产业路”,从“村民外出谋生”到“游子返乡创业”,这些变化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更离不开全村人一起干的劲头。接下来,我们计划继续深挖民俗文化内涵,把民族歌舞、传统节庆和旅游更好地结合起来,再打造几个特色农产品品牌,让村民的收入再上一个台阶。我们要让多尔布津村不仅是“好看”,更要“好赚”,让大家的日子像蜂蜜一样,越来越甜。(作者:阿比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