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双减”政策下的课后服务科学教育需求,7月12日至7月18日,安徽工程大学燃梦“化”语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芜湖天门山街道广福社区,将趣味化学实验送进社区,点燃科学好奇心。该项目获批2025年芜湖市“芜聚青春,共创未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由安徽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2023级各专业学子共同组建。活动通过“演示+互动”的形式,将实验室搬到社区,让孩子们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近距离感受化学魅力,为社区注入生动鲜活的科普教育资源。
“解锁未来燃料密码”实验率先登场。团队成员先通过PPT展示氢能源在新能源汽车、充电宝中的应用,让孩子们对“看不见的能源”建立认知。随后,操作员将实验台上的镓铟锡合金与铝片反应并放入水中,细密的氢气气泡顺着导管通入氢能源电池模块——当连接导线的玩具小车无需插电就能缓缓移动时,孩子们立刻围拢到实验台边,发出阵阵惊叹。团队成员用“小鸟”与“鸟笼”的比喻解释原理,连一旁陪同的家长都笑着说:“这样讲我们也能听明白。
“大象牙膏”实验让现场气氛瞬间沸腾。团队成员首先展示了实验材料:稀释后的过氧化氢溶液、洗洁精、食用色素,以及关键的催化剂。当橙红色泡沫带着“滋滋”声从锥形瓶中喷涌而出,高度超过20厘米时,孩子们的欢呼声差点盖过主持人的解说。“这是因为催化剂让过氧化氢分解出氧气,洗洁精把氧气‘包’成了泡沫。”团队成员一边用PPT展示简单反应图,一边对比“冰块融化”和“泡沫生成”,帮孩子们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水果电池”实验互动体验环节中,孩子们有了动手实验的机会。实验员先展示了完整的操作流程并讲解了简单的原电池原理,孩子们分组体验,实验桌上整齐摆放着柠檬、铜片、锌片、导线等材料,在团队成员一对一指导下,孩子们开始制作水果电池。“我的灯亮了!”第一组成功的孩子举着插有金属片的水果欢呼。
“魔法荧光棒”实验中,孩子们摇晃混合好的鲁米诺试液后,透明液体瞬间发出蓝色荧光,持续1分多钟才变暗。“这和警察查案用的技术有点像,能让看不见的痕迹发光。”主持人简单的延伸讲解,让孩子们眼中的好奇更浓了。
团队指导老师马晨介绍:“这是团队二度获批市级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充分展现了学院“青年化学+”特色育人品牌理念,和孩子们一起,必须确保指导不断线。”
(马晨 章日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