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粮食储备与产业发展工作成效
“十四五”以来,广西始终将粮食安全视为“国之大者”,深刻认识到粮食是民生之本、国家之基,坚定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收好粮、管好粮、供好粮、兴好粮”为主线,持续升级粮食收储体系、强化市场保供稳价、延伸产业价值链、提升品牌影响力,全面筑牢“八桂粮仓”根基,为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聚焦“收好粮”:优化收购机制,保障粮源稳定
完善机制强基础。广西政策性粮食收购工作源于国家保障种粮农民收益、稳定粮食安全的战略部署,历经 22 年实践逐步完善,形成 “政策引导、财政托底、市场协同” 的长效机制。“十四五” 期间,广西进一步优化收购模式与调度机制,以 “优粮优储收储并重” 为目标,为粮食收购工作提供坚实制度支撑,同时通过 “优粮优补” 政策导向,引导农民聚焦优质粮食种植,推动广西粮食品质实现整体提升。
优化补贴促双效。在补贴政策实施中,广西持续调整补贴标准:2022-2024年,普通早籼稻补贴 0.28 元/公斤、优质稻补贴 0.40元/公斤;2025 年进一步优化为普通早籼稻 0.32 元/公斤、优质稻 0.36 元/公斤。补贴资金采取直补到户模式,直接惠及种植户,既通过稻谷补贴品质价差稳定了农户种粮积极性,又以政策杠杆持续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实现 “稳收益” 与 “优品种” 的双重目标。
提升服务保粮源。依托惠农惠民政策,广西围绕水稻 “优种(种子)、优种、优管、优收、优储、优销” 六优全产业链,在粮食主产区建设国家储备粮源基地,推动粮食产业聚集发展。2025年重点推进服务优化,一方面研发推广“桂粮通” 小程序,将传统 “排队售粮” 转变为 “预约售粮”,让售粮农民 “少跑腿、少排队、快售粮”;另一方面大力协调农发行广西分行,及时更新优化信贷政策,取消优质稻收购贷款5%的借款风险保证金,累计为40余家收购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近 6000 万元,切实减轻农民与企业的售粮、收粮负担。
聚焦“管好粮”:智慧升级收储,强化调控能力
以“结构优化+规模扩容+智慧监管”构建现代化储备体系,全面提升政府调控效能,实现储备粮从入库到出库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储备结构持续优化。始终将 “保障基本口粮安全” 作为储备粮管理核心目标,稻谷、小麦占比长期稳定在 70% 以上,形成 “口粮优先、结构合理” 的储备格局,从品种结构上筑牢基本口粮供应安全防线。2024年超额完成增储任务,完成率达 101.27%,进一步充实了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可满足全区常住人口4个半月以上口粮需求,为全区粮食安全提供了更坚实的物质保障。
仓容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仓容是粮食储备的“硬件基石”,“十四五”以来广西持续加大地方国有粮食企业仓储设施建设与改造力度,推动仓容规模与储存品质双提升,为粮食安全筑牢 “硬件屏障”。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的完好仓容实现量级突破:2020 年全区完好仓容523 万吨,到 2025年提升至 548万吨,5年间增长 25 万吨。
智能监管全域覆盖。建成广西粮食信息综合监管平台,整合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392个库点政策性储备粮信息化监管全覆盖,实时监控粮温、湿度等关键参数;2024年信息化监管数据获国家A级评价;环流熏蒸、粮情测控等现代化储粮技术覆盖率突破59%,有效减少储粮损耗,构建“科技管粮”新格局。
聚焦“供好粮”:织密保障网络,稳定市场运行
构建“监测预警+应急保障+惠民服务”体系,全力确保粮食市场“量足价稳”,提升民生获得感。
监测预警精准高效。设立52个自治区级、213个市县级粮食监测点,覆盖主要产区和消费区;实行“每周一调度、一发布”机制,利用数据分析平台实现信息的实时采集与监控;紧盯重大节庆与稻谷、小麦、玉米、食用油等重点品种,动态研判市场趋势,科学引导社会预期,有效预防价格异常波动,确保市场稳定。
应急保障立体协同。打造“135”应急保障圈(1小时覆盖周边市、3小时覆盖全区、5小时对接粤港澳),确保快速响应;2024年落实应急保障企业2183家(含2家国家级应急保障企业),完善政府成品粮应急储备建立社会责任储备,用于应对突发事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与培训活动,切实提升应急应对能力;修订《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应急预案》,完善指挥体系,显著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确保粮食供应不断链。
惠民服务常态长效。依托“广西香米”旗舰店、网上粮店等渠道压缩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充足应急成品粮油可应对短期需求激增;确保终端市场“不脱销、不断档”,切实将“粮袋子”安全转化为群众“幸福指数”。
聚焦“兴好粮”: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品牌价值
以“广西香米”为核心,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融合”,全面激活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实现从种植到消费的整个链条的价值增值。
全链条延伸壮大规模。重点打造南宁、贵港等优质稻产业基地,依托两地适宜的气候条件与耕地资源,规模化种植优质稻品种,形成 “区域集中、品质统一” 的原料供应核心区;产业规模与加工水平同步实现跨越式提升,全区大米加工企业数量从2019年的238家增长至 2024年的368家,5年间增加130家,增幅超54%,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
品牌赋能提升影响力。构建“1+N+N”品牌矩阵,即以1个“广西香米”公用品牌为核心,辅以N个区域品牌和N个企业品牌,全面强化品牌的统一管理和协调发展,“古辣香米”“东津细米”等4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提升地域特色;10个产品入选“中国好粮油”名录,增强市场竞争力;累计投入1800余万元投放央视广告,扩大品牌知名度;冠名“广西香米号”高铁列车,覆盖全国主要城市;连续三次荣膺“中国粮油影响力公共品牌”。
“十四五”以来,广西粮食储备和产业发展工作实现从“保数量”向“提质量”、从“守底线”向“促发展”的跨越式转型,在政策创新和技术应用上取得显著成效。下一步,广西将深化粮食购销体制改革,高标准建设国家储备粮源基地,优化粮食补贴机制。同时,推动“广西香米”全产业链升级,加强科技研发和品牌提升。以实施“五个好”工作思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大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