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澜昌
李在明刚上任没多久,就跑到美国去“高谈阔论”。地点选在华盛顿的智库CSIS,姿态摆得比美国人还正义:韩国会恪守无核化承诺,会坚决执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还不忘加一句狠话,把朝鲜称为“贫穷而凶恶的邻居”。一边说要管控风险,一边甩出这样侮辱性的标签,这种口是心非的表演,注定换来朝鲜的正面炮轰。结果,朝中社立刻开火,嘲讽他“痴心妄想”“遗传病”,直言朝鲜绝不会弃核。李在明原本想刷国际存在感,结果却让半岛对立氛围再度升温。
![]()
事情其实并不复杂。朝鲜早就把核力量当成生存护身符,从未对无核化寄托幻想。美国人一边搞极限施压,一边要求朝鲜放下最后的筹码,换来的只能是更强的对抗。李在明偏偏要学这个调子,把自己塑造成“和平使者”,却把和平的钥匙扔进了垃圾桶。他的讲话不仅没有创造对话空间,反而彻底激怒了平壤。朝中社的回应毫不留情,直接点破了本质:韩国几十年换了多少任总统,基调从未改变,所谓“改善关系”只是临时姿态。李在明才执政80多天,就把伪装撕掉,露出对抗的真面目。
这场口水仗里,最扎眼的是权力的方向。李在明说“无核化”,可背后的逻辑却是对美国的绝对依附。韩国不是在思考自身安全,而是在替华盛顿背书。朝中社说韩国把主权拱手交给美国,这句话虽然尖锐,却点到痛处。韩国自诩是“中等强国”,但在半岛问题上没有任何自主性。李在明的演讲不过是把韩国的外交锁链展示给全世界。所谓“贫穷而凶恶的邻居”这句话,更象是对美国听众的献媚。毕竟,在华盛顿说狠话,总能博得几声掌声,可这些掌声换来的,却是半岛更深的敌意。
![]()
站在中国的角度,这场闹剧其实再熟悉不过。朝鲜不可能轻易弃核,这是国际结构决定的现实;韩国却偏偏要装作不懂,继续高喊口号,硬要把无核化当成外交表演的噱头。问题在于,这种表演不光无效,还会制造风险。把对手污名化、把对话之门关死、把政策完全绑在美国身上,这样的路线注定让半岛局势更加危险。中国最清楚,半岛真正需要的是安全平衡,而不是一方跪着、一方炸着。李在明口中的“管控手段”,说白了就是继续走美式遏制的老路,可这条路几十年都没成功过,现在更不可能。
更讽刺的是,韩国国内民意未必真想走到这一步。李在明当初上台,还释放过改善关系的信号,营造过“有意愿推动对话”的氛围。可才过了两个多月,他就彻底倒向美国,把自己变成另一版文在寅的反面翻版。文在寅是过于热衷对话,李在明则是刻意表现强硬。两种极端的摆动,最终都让韩国失去了战略主动权。对中国来说,这其实是一种“自废武功”。半岛紧张,韩国就更依赖美国;局势对抗,韩国就更缺少自主外交;这种恶性循环正是美国最想看到的。
![]()
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核”的现实。朝鲜早就明确:核武器不是谈判筹码,而是制度性的安全保障。它只有在国际环境根本性变化时,才会调整政策。这种条件本身就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出现的。李在明去华盛顿喊无核化,不是天真,而是虚伪。他自己心里很清楚这不可能发生,但为了讨好美国,他必须说出这句不着边际的话。结果是,朝鲜一口回绝,半岛气氛恶化,韩国民众的安全感下降,唯独美国得到了一个听话的盟友。这就是现实的权力逻辑。
所以,李在明这次访美的演讲,不是“推动和平”的新篇章,而是半岛僵局的又一次固化。他想展示领导力,却只展示了依附。他想塑造对话者的形象,却只留下了侮辱与敌意。他以为可以用“无核化”换来掌声,却忘了朝鲜的核力量已经成为地缘政治的一部分。对中国而言,这个剧本其实再清晰不过:美韩依旧在表演,朝鲜依旧在坚持,而半岛依旧在危险的循环里兜圈子。李在明的新鲜感,只是幻觉而已。真正的变化,不会来自一场表演性的演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