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科技讯 ( 首席特约记者周光辉 文/摄|通讯员 林凯 供图 )在浙江宁波鄞州区云龙镇浙东高端智造产业园的生产车间里,一束均匀稳定的激光正无声地作用于锂离子电池极片 ——1分钟前还含着水分的浆料,此刻含水量已降至1%以下;而在隔壁演示区,钢件表面的工业粉末涂层仅用15秒就完成固化,远超传统烘箱20分钟耗时。这绝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而是宁波镭速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镭速激光”)LSJG-JR系列高效激光加热干燥设备的日常作业画面,一滴水可以折射出整个世界:而处处则彰显着宁波智造的缩影。
作为工业制造“咽喉环节”,加热与干燥工艺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与企业能耗成本。长期以来,传统熔炉、对流烤箱、红外加热等技术依赖热空气传导,举个通俗易懂的日常实例:就像“用吹风机烤面包”一样,只能加热表面、热量穿透性差,不仅能源利用率不足20%,还需漫长的冷却时间,成为制约制造业绿色升级的 “老难题”,而今已在国产激光设备知名品牌企业宁波镭速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这里迎刃而解。
而由知名国家高新企业镭速激光荣誉出品的这款“黑科技”闪亮登场,正以“冷炉干燥”的全国范围内全新范式,改写工业加热干燥的行业标准,构建起高效、节能、精准的技术新高地。
二十年磨一剑:国家高新企业的技术突围
走进宁波镭速激光的企业总部一楼展厅,墙上 42 项国家专利证书格外醒目 —— 从激光芯片封装到智能控制系统,每一项专利都标注着这家 “20 年老牌国家高新企业” 的技术沉淀。“我们深耕激光领域 20 年,从最初做激光打标设备,到如今聚焦大面积加热干燥,始终盯着工业界的‘真痛点’。” 镭速激光企业负责人邹斌华指着展厅里的技术演进图介绍,长三角制造业密集,各大工业企业对高效加热、节能降耗的需求迫切,但传统设备始终无法突破 “热损耗大、效率低” 的瓶颈,这让团队看到了技术突围的方向。
依托宁波作为 “浙江工业中心” 的产业优势,宁波镭速激光在浙东高端智造产业园搭建了完整的研发与生产链条:数百平方米的实验室里,资深工程师们正在调试激光芯片的功率参数;生产车间内,模块化的设备组件通过智能流水线组装,每一台 LSJG-JR 系列设备出厂前都要经过 ASTM 全项标准测试 —— 包括划格法附着力测试、耐溶剂性测试、开裂冲击试验,确保工业级品质。
“不是简单改良,而是彻底重构加热逻辑。” 镭速激光企业负责人邹斌华拿起一块经过激光固化的钢件解释,传统加热是 “先加热空气,再传递到工件”,就像 “给房间升温再暖手”;而 LSJG-JR 系列采用二极管激光技术,直接将能量精准作用于目标区域,如同 “用聚光灯直接加热物体”,从根源上解决了热损耗问题。这种技术跃迁,背后是宁波镭速激光自主研发的核心部件 —— 高效二极管激光芯片,其功率转换率高达 52%,远超国内同行平均水平,这也是设备能实现 “高能效、低能耗” 的关键。
技术拆解:“冷炉干燥” 如何颠覆传统?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激光加热干燥” 或许听起来抽象,但只要走进镭速激光企业宁波总部的演示车间,就能直观感受到其革命性突破。在传统对流烘箱旁,工作人员做了一组对比实验:同样一块涂有工业粉末的钢件,放入 400°F(约 204℃)的传统烘箱,需要 20 分钟固化 + 20 分钟冷却,全程耗时 40 分钟;而放入 LSJG-JR 设备,激光启动 15 秒后,钢件表面温度已达到固化标准,且无需额外冷却 —— 因为设备采用 “冷炉设计”,仅在目标区域释放能量,机身和环境温度几乎无变化。
“这背后是三大核心技术支撑。” 宁波镭速激光技术总监冯工为我们拆解了设备的 “硬核实力”:
首先是二极管激光阵列技术。设备内置数百个二极管激光芯片,可组合输出 10²W 至 10⁵W 的光功率,且输出的不是单一 “激光束”,而是经过光学设计的均匀能量场 —— 就像 “把无数束小激光整合成一张‘能量网’”,确保加热区域温度均匀,避免传统加热的 “局部过热” 问题。更关键的是,这些芯片的功率转换率达 52%,意味着输入 100 度电,有 52 度能直接转化为有效加热能量,而传统红外设备的转换率不足 30%。
(注:如上图中传统的加热设备转换率不足 30%,而绝大多数的国产加热设备转换率仅在15%~23%
其次是智能能量管控系统。设备如同 “精准的能量管家”:仅在作业时发射激光,批次生产间隙自动关机,杜绝待机能耗;同时,通过软件实时调控激光功率与作用时间,针对不同材质(如钢、铝、电池浆料)定制加热方案。冯工举例:“在锂离子电池电极干燥中,我们会根据浆料的含水量调整激光强度,确保 1 分钟内脱水至 1% 以下,同时避免损伤电极基材 —— 这是传统烘箱‘一刀切’的加热方式做不到的。”
最后是超低热辐射与余热回收设计。传统加热设备需要厚重的隔热壁,却仍会向车间辐射大量废热,夏天甚至需要额外开空调降温;而 LSJG-JR设备无需隔热壁,工作时仅产生冷水或溶剂蒸汽,对环境几乎无影响。更具创新性的是,设备机柜的少量余热可通过室内水冷系统回收,输送到园区能源管理平台——目前,宁波镭速激光已与浙东高端智造产业园合作,将这些余热转化为园区15%辅助能源,实现“能源循环利用”。
最让行业惊叹的,是设备的极限温度能力:市面上国产同类设备最高加热温度约 3000℃,而 LSJG-JR 系列能达到 20000℃。“这不是‘参数内卷’,而是解决了工业界的‘硬骨头’。” 冯工解释,在模具淬火、汽车发动机部件处理等场景,需要瞬间高温实现材料改性,20000℃的温度可确保加热深度与均匀性,避免传统加热 “表面达标、内部未透”的问题,同时大幅缩短了日常工业企业在紧张工期中的宝贵时间。
场景落地:从新能源电池到汽车工业的“效率革命”
“技术好不好,要看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镭速激光企业负责人邹斌华的这句貌似平实无华的大白话,在镭速激光的多个合作案例中得到验证。如今,作为行业佼佼者宁波镭速激光自主研发的LSJG-JR 系列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干燥、模具处理、精密仪器制造、汽车工业四大领域,每一个场景都在发生“效率革命”。
离子电池电极干燥:80米烘箱的“瘦身计划”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爆发式增长,让锂离子电池产能成为关键瓶颈,而电极干燥是电池生产的 “卡脖子” 环节。传统工艺中,为了让电极浆料充分干燥,需要配备长达 80 米的对流烘箱 —— 相当于 3 个篮球场的长度,不仅占用大量厂房空间,还需持续消耗巨额能源。
“我们为国内某头部新能源电池企业做过改造,用 1 台 LSJG-JR 设备替代了 2 台 250 千瓦的传统加热炉。” 邹斌华拿出改造数据:传统烘箱效率不足 20%,年能耗(按 8000 小时计算)达 20MW・hrs;而 LSJG-JR 效率 52%,年能耗仅 7.7MW・hrs。按美国能源价格($0.15/kW・hr)计算,企业每年可节省 56.04 万美元能耗成本,且设备占用空间仅为传统烘箱的 1/10。
更关键的是品质提升:激光加热的 “毫米级精度” 可精准控制涂层厚度,避免传统烘箱因温度不均导致的涂层开裂问题;同时,1 分钟快速干燥让电池极片的一致性大幅提高,间接提升了电池的循环寿命与安全性。目前,该新能源企业已将这套设备应用于海外工厂,成功通过欧盟 CE 认证,打开了欧洲市场。
工业粉末涂层固化:15 秒的“时间魔法”
在五金、建材等行业,工业粉末涂层固化是常见工艺,传统对流烘箱需要 20 分钟固化 + 10-20 分钟冷却,严重制约生产节奏。而 LSJG-JR 设备的 15 秒固化能力,让生产线效率提升了 30 倍以上。
宁波本地某五金制造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我们原来一条生产线一天能处理 500 件工件,用了镭速的设备后,一天能处理 1.5 万件,而且能耗下降了 60%。” 更重要的是,激光固化的涂层通过了 ASTM 划格法附着力测试 —— 用刀片在涂层上划十字格,胶带粘贴后无脱落,远超传统工艺的品质标准。
模具与汽车部件处理:非接触式的“精细呵护”
模具、汽车齿轮等精密部件的加热处理,最怕 “物理接触损伤” 和 “热应力变形”。LSJG-JR 设备的非接触式加热特性,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
以冲裁模处理为例,传统加热方式需要将模具放入熔炉,容易导致模具表面氧化、变形;而激光加热可直接作用于模具表面,能量聚焦精准,不会损伤模具基材。“宁波某知名汽车零部件上市企业用我们的设备处理发动机缸套,加热时间从 2 小时缩短到 5 分钟,且模具使用寿命延长了 3 倍。” 冯工介绍,这种 “精细加热” 还适用于高速钢刀具、精密仪器导轨等场景,为高端制造提供了技术支撑。
医疗器械金属部件灭菌干燥:3分钟实现“无菌化 + 低损耗”双达标
在医疗器械制造领域,金属部件(如手术钳、骨科植入物配件)的灭菌干燥是保障产品安全的核心环节,传统工艺需在高温灭菌炉中经历 “121℃灭菌 30 分钟 + 80℃烘干 2 小时” 的流程,不仅耗时久,还可能因长时间高温导致金属部件韧性下降、表面氧化。
苏州某医疗器械企业曾面临这一困境:“我们生产的钛合金手术器械,经传统烘干后常有细微氧化斑点,合格率仅 92%,且每天只能完成 2 批次生产。” 该企业生产总监回忆,引入镭速激光 LSJG-JR 设备后,情况彻底改变 —— 激光通过 “精准温控 + 非接触加热”,先以 150℃ 30 秒完成灭菌,再以 60℃ 2 分 30 秒实现干燥,全程仅 3 分钟,且金属表面无任何氧化痕迹,合格率跃升至 99.8%。
更让企业惊喜的是成本下降:传统灭菌炉年能耗18MW・hrs,而镭速LSJG-JR 仅 4.2MW・hrs,每年节省电费约 38 万元;同时因无需高温长时间加热,钛合金部件的使用寿命延长20%,每年减少报废损失超50 万元。“现在我们每天能生产 8 批次产品,还顺利通过了美国FDA认证,海外订单增长了40%。” 该总监说。
光伏组件背板薄膜固化:1 分钟破解“速度与品质”矛盾
光伏组件生产中,背板薄膜的固化质量直接影响组件的耐候性与使用寿命,传统工艺采用热风固化,需 15 分钟才能让薄膜与基材完全贴合,且易因热风不均导致薄膜起皱、气泡,不良率高达 8%。随着光伏行业 “降本增效” 需求加剧,传统设备的速度瓶颈逐渐凸显。
浙江某光伏企业在 2025 年初引入镭速 LSJG-JR 设备后,实现了 “效率与品质” 的双重突破。“传统生产线每分钟只能处理 1 米背板,用镭速设备后,速度提升到 3 米 / 分钟,且固化时间从 15 分钟压缩到 1 分钟。” 该企业技术负责人展示数据:激光的均匀能量场让薄膜贴合度达到99.9%,气泡、起皱等问题彻底消失,不良率降至 0.5% 以下;同时,设备能耗仅为传统热风固化炉的 40%,按年产 1GW 光伏组件计算,每年可节省能耗成本 72 万元。
更关键的是,该设备的 “模块化设计” 可灵活适配不同宽度的背板(从 1.6 米到 2.4 米),无需额外改造生产线。“我们去年新增了 2 条生产线,全部采用镭速设备,现在产能提升了 2 倍,还拿下了中东地区的大额订单。” 负责人表示,目前该企业正计划将镭速设备推广到电池片烧结环节,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
生态协同:从“单一设备”到“产业闭环”
在浙东高端智造产业园,镭速激光的影响力早已超越 “设备制造商” 的定位 —— 其正以激光加热技术为核心,构建 “创新 - 产业 - 生态” 的协同闭环。
一方面,宁波镭速激光与浙江省本地头部半导体封装企业合作,共同研发大面积加热二极管激光芯片。“原来我们的芯片依赖进口,成本高且交货周期长。”镭速激光企业负责人邹斌华说,通过与封装企业的工艺协同,芯片功率转换率从 45% 提升至 52%,且实现了国产化量产,成本降低30%。这种 “核心部件自主化”,让设备在技术迭代与供应链稳定性上占据优势。
另一方面,镭速激光的余热回收系统与园区能源管理平台无缝对接。“我们车间的余热,通过管道输送到园区的供暖、制冷系统,每年能为园区节省 120 万度电。” 浙东高端智造产业园负责人表示,这种“企业间能源协同” 模式,正成为宁波打造 “246” 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典型案例 —— 所谓“246”,即打造 2 个万亿级产业、4 个五千亿级产业、6 个千亿级产业,而镭速激光所在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正是其中核心板块。
此外,镭速激光还与宁波多所高校建立 “产学研用” 合作,共同研发激光加热的前沿技术。“我们和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开发了‘激光预热安全系统’,能在易燃正极材料间构筑安全热场屏障,目前已申请 3 项发明专利。” 邹斌华说,这种 “高校研发 + 企业转化” 的模式,让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周期缩短了 50%。
激光加热/干燥行业的全新格局:中国“智造”的绿色转型样本
当全球制造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宁波镭速激光自主研发的镭速LSJG-JR 系列设备不仅仅是一款简单的激光加热和激光干燥新秀智能产品,更成为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 “技术样本”。
从数据来看,若全国工业加热干燥领域有10%设备替换为镭速激光的产品,每年可减少能耗约200 亿度,相当于减少14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这对于实现 “双碳” 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而从行业标准来看,镭速激光参与制定的《工业激光加热干燥设备技术要求》,正推动行业从 “粗放式加热”向“精准化、节能化” 转型,镭速激光已俨然有望成为国产激光加热&激光干燥设备领域毫无争议的自主创新“行业一哥”。
“我们镭速不仅在做设备,更是在重新定义工业加热与干燥的未来标准。” 镭速激光企业负责人邹斌华的这句颇有深意且带有民族国产品牌自豪感的话,在这宁波“中国品牌之都”的产业版图中显得格外有力。
如今,宁波镭速激光的产品已出口至欧洲、东南亚和南美洲等世界各国和地区,成为宁波“智造出海”的一张典型新名片;而在宁波周边地区,已有长三角区域的5家新锐激光初创企业跟随镭速激光的脚步,布局激光加热和激光干燥相关产业,尤其激光大面积加热形成“技术引领 - 产业集聚 - 生态共建”的良好态势。
站在车间的落地窗前,看着激光设备平稳运行的画面,不难想象:未来工业车间里,不会再有轰鸣的熔炉、闷热的烘箱,取而代之的是精准、安静、节能的激光加热设备——这不仅是技术进步,更是制造业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宁波镭速激光科技誓将在科技兴邦的光明道路上持之以恒走下去。
在激光熔覆设备、激光清洗设备、激光淬火设备、激光打标设备、激光增材3D打印设备、激光激光等离子堆焊设备、激光干燥设备、激光大面积高效加热设备...等激光设备全面开花并样样出彩并在国产激光设备中均占有一席之地——而这家作为宁波本地乃至浙江省内名声大噪的国家高新企业的老牌激光科技企业,正站在这场“激光大面积高效加热革命”的潮头,埋头默默耕耘并构建着工业加热干燥技术的全新格局。
责任编辑:陈佳林
( 新闻来源 : 本文由全国知名资深特约记者周光辉日亲赴位于浙江宁波鄞州区云龙浙东高端装备智造园镭速激光公司部进行实地采访报道,原新闻稿标题《宁波镭速激光加热器新设备横空出世, 致力重塑工业加热干燥技术高地新格局》,各大媒体/自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