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清晨七点的格尔木,昆仑路两旁的路灯还没熄灭,穿着迷彩服的士兵已经列队走过街头,在格尔木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这座位于青海西北部的城市常住人口仅22万,却有超过一半是军人或军属,被称为中国唯一兵城。
格尔木的安全感不是凭空来的。
2023年,当地公安机关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市刑事案件发案率每万人不足3起,盗窃、诈骗等民生类案件几乎降到个位数,这背后是军地联动的防控体系。
每天早晚高峰,市区主要路口都会有军人和民警联合执勤,青藏公路、格库铁路沿线部队设立了20多个巡逻点。
士兵们定期沿线路巡查,防止货物丢失或道路被破坏。
这样的兵城格局,要从七十多年前的一条公路说起。
西藏和平解放后,边防部队和当地群众的粮食、物资供应成了大问题。
当时从青海西宁到西藏拉萨只能靠骆驼运输,一趟要走三个月,还常因风雪迷路或遭遇狼群。
1953年,慕生忠将军带领运输队用两万多峰骆驼运粮,结果四千多峰骆驼累死在途中,粮食损耗超过三成。
这次惨痛经历让他下定决心:必须修一条能走汽车的路。
青藏公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正式开工,慕生忠任总指挥。
当时没有大型机械,士兵和民工们就用钢钎凿岩石、用镐头挖冻土,晚上住在自己挖的地窝子里,喝着融化的雪水,吃着掺沙子的青稞面。
有次遇到昆仑山脚下的冰川,冰层厚达十几米,大家就用柴火烤化冰层,再一点点清理碎石。
就这样,他们用七个月零四天的时间修通了全长1283公里的公路,比原计划提前了半年。
公路修通后慕生忠没有离开,他知道格尔木是进藏的必经之地,必须有人留下来建设。
1954年3月,他带着士兵先挖了一条水渠,引格尔木河的水灌溉,这是格尔木第一片人工耕地,解决了初期的蔬菜短缺问题。
接着慕生忠从西宁拉来14万株杨树苗,沿着公路两侧栽种试图挡住风沙。
他主持修建了一座二层小楼,作为青藏公路管理局的办公室,当地人叫它将军楼。
如今这座小楼成了格尔木的地标,楼前的石碑上刻着青藏公路起点,楼里陈列着当年筑路用的钢钎、镐头和骆驼鞍具。
真正让格尔木成为兵城的是后续的军事部署和三线建设。
1964年国家启动三线建设,格尔木因地处青海、西藏、新疆交界,成为西部重要的军事和后勤基地,大批军工企业陆续迁入。
比如格尔木汽车修配厂专门为进藏的军用车辆提供维修服务,还有军械仓库、物资储备站等,带来了大量军人和军属。
这些人大多选择扎根下来,结婚生子,逐渐形成了军人为主、军属为辅的人口结构。
到1970年,格尔木的军人及军属已经占总人口的40%,到2000年青藏铁路开工后,随着部队参与铁路建设,这一比例进一步提升。
军队在格尔木的作用远不止防卫,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建设时部队派出了3000多名官兵参与施工,负责最艰难的关角隧道和察尔汗盐湖路段。
在察尔汗盐湖盐层下面是卤水,官兵们踩着木板作业,他们用了五年时间终于把铁路铺到了格尔木。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开工的时候部队再次派出兵力,参与冻土路段的科研和施工,为铁路顺利通车立下汗马功劳。
军民融合的痕迹随处可见,格尔木市第二小学每年都会邀请部队官兵来学校,给孩子们上国防课、教队列训练。
同时部队医院也对地方居民开放,遇到疑难病症地方患者可以转诊到部队医院。
格尔木的经济发展,同样离不开军队的助力。
作为柴达木盆地的门户,这座城市坐拥丰富的盐湖资源,另外格尔木的新能源产业,比如光伏电站,很多建在部队闲置的土地上。
军地双方签订协议,既利用了土地资源,又为部队增加了收入。
尽管受市场影响格尔木生产总值略有下降,但在军队的支持下,当地调整策略发展畜牧业和旅游业,牲畜家禽存栏量超过40万头。
慕生忠将军的精神至今仍在影响着格尔木人,如今在格尔木的将军楼公园里矗立着他的雕像,每年清明都会有军人、学生和市民来献花。
将军楼旧址。格尔木市将军楼公园供图
但它始终保持着“城的本色——街头的军装身影、社区里的军属服务、军地联动的防控体系,让这里成为中国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它或许不是繁华的大都市,却用独特的军民融合模式,书写着西部城市的别样故事。
参考资料:
1. 《格尔木市志》(格尔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 《青藏公路修建史》(青海省交通厅编,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年版)
3. 《慕生忠与格尔木》(青海省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年版)
4. 《2023年格尔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格尔木市统计局,2024年)
5. 《中国平安建设年鉴(2022-2023)》(中国长安出版社2024年版)
6. 《三线建设在青海》(青海省档案馆编,青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