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的爆发引人瞩目。当中国成为生物医药创新沃土,一些扎根中国多年的跨国药企,也正在运用自身优势,孵化更多创新的种子,帮助本土创新发芽结果。
罗氏制药便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7月底,在上海举行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医健产业可持续论坛”上,发布了《2025医健可持续创新案例推荐榜》,罗氏中国加速器(Roche Accelerator)凭借其在“国际创新本土化”的卓越实践与成果,成功入选该榜单。
罗氏中国加速器作为罗氏集团全球首个自主建立并运营的加速器,依托罗氏强大的全产业链能力与全球化资源,为初创企业提供从基础设施到研发、运营、商业化落地的全方位个性化支持,自2021年启动至今,已汇聚20余家成员企业,推动超过10项重要合作落地,并在多个研发合作项目中实现关键突破,还协助多家企业在融资规模、商业模式创新与国际化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从2004年在上海设立药物研究和早期开发中心,并逐步升级为罗氏中国创新中心(CICoR),再到启动罗氏中国加速器,罗氏在中国的研发布局也从打造本土创新能力迈向共建本土创新生态的新阶段,与中国创新药的发展步调同频共振。
罗氏中国创新中心负责人沈宏博士表示:“罗氏非常重视内部研发,同时也强调外部的合作。加速器就是罗氏外部创新合作的典范。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桥梁和平台,能够和本土的初创企业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一个生态圈,让创新能够很好的萌芽生长。”加速器通过汇聚产业、科研与资本等多方力量,赋能本土创新,丰富罗氏全球研发管线,实现双方价值共赢的同时,也助力本土创新惠及全球,不断强化全球创新药价值链的“中国坐标”。
多重动力驱动中国医药创新跃迁
沈宏博士指出,在政策支持、人才储备、基础研究、资本市场和大量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的合力推动下,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已迈入高速发展阶段。
这一高速发展态势并非空谈,而是有着多方面的有力支撑。特别是在政策端,一系列改革为创新药打开绿灯:药品上市/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时间大幅缩短,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向创新药倾斜,商业保险与基本医保形成互补,共同构建多层次支付体系。2024年,国务院发布《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从研发、审评、支付到商业化全链条强化保障,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创新药数量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以历年首次进入临床试验的创新药为统计口径,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企业研发的、处于活跃状态的创新药数量累计已达3575个,跃居全球首位。
根据国家药监局最新数据,2025年上半年,37个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其中多款国产新药在不同领域创下“首个”纪录——中国本土医药创新正在加速实现“从0到1”的突破。
与此同时,中国创新药的商业化授权也“捷报频传”,仅2025年上半年,就完成超50个对外授权合作,总交易金额在450-650亿美元间,大幅超越2024年全年交易总额,创下历史新高。全球达成金额大于10亿美金的重磅交易中,有40%来自中国药企。
“中国已经具备了创新的诸多要素,是一片非常好的生物医药创新沃土,也正是如此,罗氏选择在上海建立了加速器。”沈宏博士表示,“随着越来越多本土企业展现出原创能力,研发方向也从仿制、跟随创新逐步迈向同类第一或同类最优药物分子,企业的全球化意识也显著增强。在此基础上,罗氏致力于通过开放合作与资源赋能,助力本土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以共建、共研为核心,为中国创新赋能。”
全球资源与本土创新的深度协同
在本土创新药蓬勃发展的同时,跨国药企在华战略也持续升级:从引入全球产品演进到本土化创新迭代,从自主创新延伸到开放合作和生态共建。
专注于颠覆性创新,与初创企业并肩合作,将本土创新推向更广阔的舞台,这是罗氏中国加速器从启动之初就非常明确的定位。
罗氏中国加速器负责人唐秋嵩博士介绍,加速器更倾向于那些兼具强大科学创新实力和明确实际应用潜力的初创企业,评估入选企业有三大核心指标:生物创新和科学假说的新颖性、平台型技术、生物学与技术的融合(特别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应用)。
基于严苛的筛选标准,罗氏中国加速器过去四年从500多家申请企业中共筛选出20多家成为加速器成员企业,研究覆盖蛋白降解、相分离、表观遗传学、细胞凋亡、调节T细胞等多种生物学机制,小分子、大分子、环肽、RNA、细胞治疗、ADC、靶向递送等创新药物模式和技术平台,以及人工智能、功能蛋白质组学等基于大数据和算法的创新。
而颠覆性创新成果的孕育,离不开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支撑。不同于传统孵化器“给资金、给场地”的碎片化模式,罗氏中国加速器强调全生命周期的完整价值链赋能,将专业支持贯穿于从早期药物发现到临床试验,再到最终商业化实现的全过程。
截至目前,罗氏中国创新中心与加速器成员企业达成了10多项早期研发合作。“这些合作中,有的我们希望通过科研合作把他们带到CICoR的内部管线。”唐秋嵩博士表示,“还有些成员企业,我们也正在和BD同事一起,希望有机会把他们引进到罗氏的研发体系内。”
通过开放式合作体系,加速器不仅提供定制化指导,也在成员企业需要时提供运营或资金支持。比如,来自罗氏集团的商业领袖、资深科学家、临床专家及投资者,共同搭建创新合作社区平台,为初创公司提供科学和战略指导;优先对接罗氏风险投资伙伴资金渠道;携手合作伙伴助力初创企业设立海外主体或研发部门等。
唐秋嵩博士表示:“罗氏中国加速器与罗氏中国创新中心,以及罗氏全球合作部业务拓展团队紧密联动,共同构成了罗氏在中国早期药物研发创新生态体系中的重要支柱,也是全球范围内推动‘早期科研共创’和‘价值链共建’的关键力量。”
这种“内部研发反哺+外部创新合作”的深度协同模式,不仅为本土初创企业开辟了成长通道,带来了更多市场与商业化的机会,也为跨国药企的未来管线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在双向奔赴的过程中,双方共同构建起互利共赢的创新生态。
启示录:共生生态构建全球创新版图
四年来,罗氏中国加速器的实践成效已清晰显现:一方面,加速器成员企业的项目在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上持续提升,多家企业不仅实现管线数量的增长,项目关键节点的推动效率也显著提升,靶点筛选周期到临床前IND申报时间不断缩短;另一方面,几年来依托加速器的生态网络资源,多家成员企业不断扩容、融资规模持续攀升,部分企业更在加速器的协助下成功在香港和海外设立了运营主体。
罗氏中国加速器的实践,不仅标志着跨国药企在华战略从“本土化”迈向“生态化”的重大跃迁,更代表着中国在全球医药创新版图中从“参与者”向“架构者”的身份转变。它以实实在在的协同创新机制,定义了“中国价值”在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重量与高度;也通过真真切切的突破成就,为中国乃至全球创新药生态带来更深远的格局性影响。
以此作为构建中国生物医药创新生态的锚点,罗氏中国加速器示范了一种可持续的创新生态范式:通过全产业链布局与深度本土化运营,将中国的研发潜力、临床资源与市场规模,转化为全球级别的创新实力。
中国速度与全球视野的融合,正孕育着下一个改变世界的医疗突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