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苏省出台的医药产业新政让我眼前一亮。这份《关于全面推进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深层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特别提到了要重点支持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的研发。
实际上脑机接口这种东西,听上去距离我们很遥远的。但就像人工智能,刚炒的时候还是2022年,那时候A股的AI股都被认为是瞎炒,普通人肯定不懂,但现在在看,多少人要拍肿大腿。
脑机接口如今不断受到政策支持,制定政策的人显然不是根据科幻故事去制定政策的,由此,脑机接口未来就从遥不可及变成触手可及了。可想而知,市场资金对于脑机接口的态度变化。所以,既然政策认可,还是不要以普通人世俗的眼光去评价,而是尊重机构的认知,观察机构的行动,用评判好股票的标准去评判他们。
一、牛市陷阱:为何大多数人赚不到钱
同时,行情好的时候,早涨晚涨都是涨,但真正能守住利润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数人赚的是纸上富贵,最后又都吐回去了。究其原因,就是没看懂市场的真实交易行为。
记得2020年那波行情,身边不少朋友都赚了钱,但到年底一算账,能保住收益的寥寥无几。他们要么赚点小钱就跑了,要么死扛到最后又跌回原点。这种经历让我明白:所谓机会,必须是"看得懂、抓得住"的机会。
三、揭开机构操盘的面纱
真正让我改变的是开始关注机构资金的动向。我发现那些持续上涨的个股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总是在震荡中前行。回头看风轻云淡,当时看却是迷雾重重。这就是机构惯用的洗盘手法。
以最近大热的"西藏天路"为例:
表面看是突然爆发,实际上已经悄悄涨了小半年。为什么大多数人抓不住?因为在上涨过程中就被震出去了。这就是典型的机构操盘手法——通过反复震荡清洗浮筹。
四、量化数据揭示的真相
要识破这种手法,光靠K线图是不够的。我习惯用交易行为数据来分析:
图中红黄蓝绿柱体代表不同交易行为,橙色柱体则是机构活跃度指标。当蓝色(空头回补)出现且伴随橙色的「机构库存」数据持续时,往往意味着机构之前在主动做空,然后又主动回补,构成了「机构震仓」。
PS1: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PS2:
「全景k线」数据是将:机构库存、空头回补、资金交点、强力回补、强力回吐等共计五个数据,用不同颜色映射到对应的K线中,态进行映射。样,观察市场,能够更直观、更全面、更系统。
把K线隐藏后看得更清楚:
蓝色K线代表的就是当天出现「机构震仓」现象。这只股票在最后拉升前竟然经历了五次洗盘!这就是为什么好股票总是拿不住——因为看不懂机构的操作意图。
对于牛股,往往都是反复出现「机构震仓」后出现的,下面这些股票就是具体的表现:
这些走势图都在诉说着同一个故事:机构总是先行一步。他们不会等到政策公布才进场,而是在市场还没反应过来时就悄悄布局。大家自己手头股票,机构在之前是什么态度,做了什么动作,一样可以到应用市场,搜索并且安装「博尔系统」的手机应用,再自己去量化就行了。
江苏这次的新政不是孤立的。从全球来看,美国、欧盟、韩国都在布局脑机接口领域。麦肯锡预测到2030-2040年,该领域在医疗市场的规模可能达到400-1450亿美元。
这提醒我们:投资要着眼长远。与其追逐短期热点,不如静下心来研究行业趋势和资金动向。就像江苏新政中强调的"创新产品研发支持",真正的机会往往孕育在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中。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