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县司法局不断探索方式方法,通过“双向选择、团队赋能、协同育人、精准施教、动态考核”五步工作法,构建起覆盖全县154所中小学的法治教育网络,实现法治副校长工作从“单一履职”向“系统赋能”的深度转变。
一是双向选择破壁垒,激活校社协同“内动力”。针对传统法治副校长配置中“学校被动接受、人员适应性差”的问题,创新推行“双向选择”模式,通过供需精准匹配实现“人校契合”,打破了以往“自上而下”的指派模式,让法治副校长从“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服务”,显著增强了工作主动性。实施后,校社沟通效率提升40%,法治教育方案与学校需求匹配度达92%。
二是N+1模式强队伍,构建专业多元“人才库”。建立“政法骨干+律师”的立体化配备体系,城区学校实行“N+1”团队模式(N为法官、检察官、公安干警、司法行政干部,1为执业律师),乡镇学校由政法干部定点包联,实现“一校一团队、一校一特色”。全县统筹选派196名政法干部担任法治副校长、12名律师担任学校法治辅导员,覆盖11.5万名在校学生,形成“刑事司法保护+民事权益维护+社会公益服务”的全链条保障。
三是校家社联动扩覆盖,打造立体共育“生态圈”。以《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为契机,构建“学校主阵地、家庭重衔接、社会广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一方面,压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整合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等力量,发挥其专业优势和贴近群众优势;另一方面,法治副校长定期参与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围绕未成年人保护、家庭教育责任等主题开展“三方课堂”。同时,将法治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四是精准滴灌提质效,创新分层分类“供给端”。既保障全员普法覆盖面,又聚焦特殊群体定制化服务。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开学第一课”“散学法治课”等关键节点,开展防校园欺凌、反电信诈骗等主题大课1600余场次;针对“问题学生”,建立“一人一档案+一案一方案”精准干预机制,县检察院联合司法局对有不良行为学生开展“桐心课堂”个性化矫治,通过心理疏导、行为矫正等方式帮助12名学生回归正轨;同时,针对不同学段特点,设计差异化课程。
五是考核激励促长效,完善动态管理“指挥棒”。制定《法治副校长考核细则》,构建“学校评价+部门联评+社会监督”三维考核体系,将工作成效与个人绩效、评先评优挂钩。通过将法治副校长工作纳入平安校园建设考核指标,推动学校主动对接、深度参与,形成“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工作格局。
来源|桐梓县司法局
终审|张兴茂
复审|黄 艳
初审|陈 睿
编辑|陈 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