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高校社团不过是课堂之外的“调味剂”,是学生放松娱乐的场所,但这种认知显然低估了社团的育人价值。事实上,优秀的高校社团早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延伸,它们像一个个精准对接学生需求的“成长实验室”,让知识从书本走向实践,让能力在互动中悄然生长。
而且,这些看似“课外”的组织,实则是补全人才培养拼图的关键一块,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热爱与需求中找到成长的支点。就以北京地区唯一建筑类百年高校——北京建筑大学为例,该校现有53个注册学生社团,涵盖思想引领、学术科技、志愿公益等多个领域,更是从学业、成长、就业等维度为学生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共同营造出互助共进的校园氛围。
![]()
其中,学霸联盟堪称学生学习路上的“摆渡人”。这个成立于2013年的社团,从最初的学生讲堂发展至今,早已成为校园里的“学业加油站”。它聚焦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打造了讲师团答疑、考前串讲、模拟考场等一系列特色项目,精准对接理论力学、高等数学、结构力学等十余门难点课程。
据了解,仅2024-2025学年,学霸联盟就开展活动超40次,服务630余人,授课时长超120小时;而成立至今,累计授课已超4000小时,服务超4000人次。更难得的是,社团还会定期组织讲师团培训研讨教学方法,每学期根据学生反馈调整课程内容,对学业困难同学开展一对一帮扶。
这种“学生教学生”的模式,不仅帮同学解决了学习困惑,更在校园里种下了互助共享的种子,让“优良学风”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次答疑、每一份笔记分享中。
![]()
其次还有学生发展服务支持中心,则像一位贴心的“成长管家”,全方位覆盖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成长需求。它不局限于学业辅导,而是从学习生活、心理支持到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构建起立体的支持网络。
2024-2025学年,该社团组织的四六级21天单词打卡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备考积极性;新生打卡活动帮助新生快速融入校园;“阳光下午茶”“建大学习讲堂”等品牌活动,邀请国奖获得者、保研生分享经验,让优秀的学习方法得以传递。
同时,针对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基础课程的“一对一答疑”“小班化辅导”,更是及时帮学生扫清学习障碍。这种“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支持”的模式,让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到被关注、被支持,也让整个校园形成了“积极求助、乐于分享”的温暖氛围。
![]()
另有职业发展协会,为学生搭建了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桥梁”,让就业不再是毕业前的“突击战”,而是有规划、有准备的“持久战”。据悉,2024-2025学年,这一社团协助北建大组织了4场线下大型综合双选会,联动752家企业进校园,为毕业生提供了海量就业机会。
同时,它运营的“北京建筑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公众号开设的“政策工具箱”“简历加油站”等板块,精准覆盖职业认知、技能提升、求职技巧等各阶段需求。这种“提前布局、全程陪伴”的就业服务,不仅缓解了学生的就业焦虑,更让大家在校园里就能接触职场信息、积累求职经验,形成了“早规划、早准备”的积极就业氛围。
![]()
从学业帮扶到成长陪伴,再到就业支持,北京建筑大学的这些学生社团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学生铺就了一条更顺畅的成长之路。它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日复一日的活动中,让学习更有温度,让成长更有底气,让整个校园充满了向上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