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 年 1 月起,中国将全面禁止生产含汞体温计、血压计。这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对《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的坚定履约 —— 一支体温计里 1 克汞,若打碎蒸发,能让 15 平米房间的汞浓度超标 2000 倍,不仅伤大脑、毁脏器,还能穿透胎盘害胎儿,一克汞污染更是能让 10 万平方米湖泊的鱼没法吃。中国用主动禁产的行动,守住了环境与民生的底线。
可一提到 “汞污染”,就绕不开日本那场刻在人类耻辱柱上的 “水俣病悲剧”。半个多世纪过去,日本不仅没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把污染的 “黑手” 伸向了全球海洋。今天咱就扒一扒,日本在环境问题上的 “前科” 与 “现恶”,到底有多离谱!
一、水俣病:36 年毒水横流,日本把民众当 “实验品”
上世纪 20 年代,日本氮肥株式会社在水俣市开厂,从 1932 年起,就把含汞废水直接排进水俣湾 —— 注意,是 “未经任何处理”!那些无机汞在海里变成毒性更强的甲基汞,顺着鱼虾进入人体,把当地人拖进地狱。
1956 年就确诊了第一例水俣病患者,可日本企业和政府怎么做的?为了钱,硬是瞒了 12 年才停止排污!这 36 年里,水俣湾的甲基汞浓度,够毒死全日本人口两次!当地老百姓惨到什么地步?轻者口齿不清、手脚变形,重者神经失常、弯弓惨叫着死去,连新生儿都大量畸形。1997 年官方认账的受害者就有 1.2 万人,死了 1246 人,可实际受害人数,比这多得多!
更恶心的是,日本氮肥公司早知道汞的危害,却捂着不报;当地政府装聋作哑,任由毒水继续流。直到 1971 年新潟第二水俣病胜诉、2004 年受害者告赢日本政府,这事儿才勉强被正视。可那些死去的人、破碎的家,能回来吗?这哪里是 “污染事故”,分明是日本资本与权力合谋,对民众的 “蓄意投毒”!
二、核污水排海:无视全球反对,日本再犯 “致命错误”
按理说,水俣病该让日本长记性了吧?可 2023 年 8 月 24 日,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又干了件更缺德的事 —— 强行把福岛核污水排进大海!
这核污水里可不是普通污染物,氚、锶、铯这些放射性物质,半衰期动辄几十年上百年,喝进身体里会累积,流进大海里会跟着洋流跑遍全球。水俣病的汞污染还只局限在局部海域,可核污水排海,是把全人类的海洋当成 “垃圾桶”!
国际社会怎么反对?中国、韩国民众上街抗议,太平洋岛国联名反对,连联合国专家都警告 “风险未知”。可日本呢?一边拿 “处理过达标” 当幌子,一边偷偷篡改数据 —— 有媒体曝光,东电的核污水检测样本,居然有一半是伪造的!他们嘴上喊着 “环保”,背地里把经济成本转嫁给全人类,把全球生态当赌注,这跟当年水俣病时 “瞒报污染、牺牲民众” 的套路,一模一样!
日本心里打的什么算盘?说白了,就是觉得 “排海最省钱”。处理核污水需要几百亿美金,可排进大海,成本一下就降下来了。至于全球渔民的生计、沿海居民的健康、海洋生态的未来,在日本的 “利益算计” 里,根本不值一提!
三、对比中国:同样是履约,差距咋就这么大?
看看中国怎么做的?为了减少汞污染,主动禁产含汞医疗器械,哪怕会增加企业成本,也要守住环境底线;面对核安全,中国对核电站的废水处理,严格到 “零排放”,绝不让一滴有风险的水进大海。
再看日本:半个世纪前,为了资本利益,牺牲本国民众;如今为了省钱,牺牲全球生态。从水俣病到核污水,日本始终没搞懂一个道理:环境问题没有 “局部”,伤害一旦造成,就会反噬所有人。当年水俣病的毒,最终也影响了日本的渔业声誉;现在核污水排海,周边国家已经开始抵制日本水产品,日本自己的渔民,不也在抗议吗?
日本总爱标榜自己 “环保”,可事实呢?是把 “自私” 刻进了骨子里。水俣病的教训还在眼前,核污水的危害已经开始蔓延。如果日本继续执迷不悟,不仅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更会遭到全球民众的唾弃 —— 毕竟,谁也不会原谅一个 “两次犯错、不知悔改” 的国家!
结语:别让日本的 “错误”,由全人类买单
从含汞体温计禁产,到日本的两次重大污染事件,我们看清了:真正的环保,不是喊口号,而是敬畏生命、承担责任。中国用行动守住了底线,可日本却在一次次突破底线。
现在,福岛核污水还在每天往海里排,太平洋的生态正在被破坏,全球渔民的饭碗正在被砸掉。我们不能坐视不管!每个国家、每个普通人,都该站出来反对日本的自私行为 —— 不是为了 “针对日本”,而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为了子孙后代还能看到干净的大海、吃到安全的海鲜。
日本,该醒醒了!水俣病的债还没还清,别再欠全人类一笔 “核污染债”。否则,历史不会原谅你,全球民众更不会原谅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