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上平台预约上门开锁后,独居女生深夜被两名开锁师傅索要2410元开锁费,不付钱就不肯离开。类似情况近期在上海已出现多起,高价开锁乱象何时休?
8月16日晚11时许,上海普陀区一位95后独居女生小慧(化名)因忘带钥匙,在某线上平台预约了标价仅25元的开锁服务。不久后,两名开锁师傅上门,却以无法破解为由强行拆除她的门锁,安装高价新锁后索要2410元3。面对接近凌晨仍不肯离开的两名男子,惊恐疲惫的小慧最终通过微信转账支付了1800元才得以脱身。
小慧的遭遇并非个例。类似的高价开锁乱象近期在上海已出现多起3。在黑心商家的套路中,消费者从下单那一刻起就陷入了精心设计的陷阱。
开锁商家在平台用“25元预约费”作为诱饵,却在详情页用小字标注了十几行具体价格,这种刻意模糊标价的方式,为后续的天价索费埋下伏笔。
上门后,开锁师傅采取了一套成熟的话术套路:先以“无法破解”为由夸大困难,然后强行拆除原有门锁,安装高价新锁,最后含糊其辞地报出天价费用。
开锁服务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大多数消费者缺乏锁具专业知识,无法判断开锁难度和锁具实际价值。商家恰恰利用了这种知识差距。他们宣传“防撬锁体”、“加固把手”等专业术语,实际成本却远低于报价。各种名目费用如“夜间服务费”、“强开费”、“安装费”层层叠加,本质上是重复收费。
更重要的是,开锁服务往往发生在紧急情况下,消费者特别是独居女性处于焦虑、无助的状态。锁已被暴力拆坏,门也关不上,只能被迫接受不合理价格。
事后在职能部门和平台方的介入下,“老上海开锁换锁服务中心”承认开锁师傅行为不当,退还了小慧800元费用。但这类商家往往刚刚成立不久,即使被平台“封掉”,也能换壳重新上线。
面对天价开锁乱象,相关平台难辞其咎,在新商家入驻时,平台是否做好了资质核查,避免问题商家“换壳忽悠”?对于不良商家有意利用页面展示搞障眼法,以低于市场合理价格引流的行为,平台是否应进行更明确的标注规范,不给这类“文字游戏”操作空间?
平台需要构建更高效的投诉反馈和更可靠的评价机制,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而不是在交易发生后“隐身”,推卸责任。
开锁业不是普通服务行业,它和典当、刻章业等并列,都是受到公安部门严格监管的“治安特种行业”,人员准入、开业、执业都应受到严格监管,本不应该是一个鱼龙混杂的行业,然而为什么多地频频发生开锁“价格刺客”?
这需要在平台自律、市场监管、特种行业监管三方面协同发力,形成治理合力,既要守住社会安全的底线,也要维护好消费者的权益。
线上平台需对商家服务价格、流程、资质进行严格审核,建立开锁服务类目价格指导标准。行业内可建立行业协会,制定服务规范和收费标准,市场监管部门需定期抽查,对虚标价格、强制消费等行为依法处罚。
消费者在选择开锁服务时,应选择正规、有备案的开锁公司或师傅,提前了解服务价格结构,确保没有隐藏费用。最好通过平台支付而非个人转账,以保留交易证据。
开锁行业应该是守护消费者居住安全的能工巧匠,而不是趁火打劫的宰客奸商。唯有平台、监管部门和行业自身三方面协同发力,才能让开锁服务回归便民本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