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到 “2025 年异地恋分手率突破 70%” 的数据,我手里的咖啡杯差点滑落在地。盯着屏幕上刺眼的数字,那些和阿哲跨国恋的日子突然翻涌上来 —— 纽约与北京的 12 小时时差,隔着屏幕的早安晚安,还有最后视频里他红着眼说 “我们算了吧” 的画面,像针一样扎进心里,原来我们的遗憾,早就在大数据里写好了结局。
![]()
我和阿哲是大学同学,毕业时他拿到纽约名校的 offer,我则留在北京进了互联网公司。出发前他抱着我承诺 “等我毕业就回来,最多三年”,我当时信誓旦旦说 “我等你”。刚开始我们每天雷打不动视频,他会跟我讲实验室的趣事,我会吐槽加班到凌晨的苦;他那边下雪时,会拍雪景发给我,我这边春天花开,也会录下鸟鸣分享给他。可随着时间推移,时差变成了无法逾越的鸿沟 —— 我下班想跟他分享日常,他那边正是凌晨;他周末想约我视频,我却要赶项目进度。慢慢的,聊天变成了 “今天忙吗”“还行” 的敷衍,分享欲在距离里一点点耗光。
![]()
最让我崩溃的是去年冬天,我重感冒发烧到 39 度,独自去医院输液。看着邻床阿姨有老伴陪着递水拿药,我掏出手机想给阿哲发消息,却发现他那边是凌晨两点。等他早上回复时,我已经输完液回到家,看着屏幕上 “抱歉,没看到消息,你好点没” 的文字,突然就觉得特别委屈。还有一次,他生日我提前半个月寄了礼物,结果因为物流延误,等他收到时生日已经过了,视频里他笑着说 “没关系”,可我分明看到他眼里的失落。那些瞬间,我第一次觉得,再坚定的爱,也扛不住 “我需要你时,你却在千里之外” 的无奈。
![]()
今年春天,他跟我提了分手。视频里他说 “我在这里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机会,也意识到我们之间的距离不只是时差”,我没哭,只是说了句 “好”。挂了电话后,我翻出我们以前的合照,才发现那些隔着屏幕的拥抱,早就撑不起这段感情了。现在看到异地恋分手率的数据,我才明白,不是我们不够爱,是距离太容易把 “我想你” 变成 “我忘了怎么想你”。
你们有没有过异地恋的经历?是咬牙坚持到了最后,还是像我一样遗憾分开?评论区聊聊你们的故事,或许我们能在彼此的经历里,找到点共鸣与慰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