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去世的时候,继承人刘弗陵只有8岁,无法亲政。
于是汉武帝给刘弗陵指定了4个大臣。
其中大名鼎鼎的霍光,就是托孤大臣之首。
可是排在托孤大臣第二名的人,却让人意想不到。
那就是匈奴王子金日磾。
甚至霍光还一度谦让地让金日磾当托孤大臣之首!
要知道,汉朝和匈奴不共戴天,汉武帝打了一辈子匈奴。
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还让一个匈奴王子当托孤大臣呢?这个匈奴王子金日磾,又是何许人也,怎么来到汉武帝身边的?
01、匈奴王子金日磾是何许人也?
金日磾能来到汉武帝身边,和少年将军霍去病有关。
金日磾的父亲,是匈奴的休屠王,长年和浑邪王一起盘踞在水草丰茂的河西走廊,阻断了汉朝和西域的联系。
元狩二年春天和夏天,少年将军霍去病接连两次率军攻打河西走廊,斩杀了匈奴的折兰王和卢侯王,俘虏众多匈奴高层,并让休屠王和浑邪王损失惨重。
匈奴单于伊稚斜大怒,派使者召休屠王和浑邪王去匈奴王庭问罪。
浑邪王觉得自己这一去准没命,和休屠王商量一起投降汉朝。
汉武帝派霍去病来河西受降。
霍去病还没到河西呢,休屠王就改变主意了。
他觉得自己损失不如浑邪王严重,单于要杀也是杀浑邪王,他为什么放着好好的王不当,跑去汉朝寄人篱下呢?
浑邪王铁了心要投降汉朝,见休屠王反悔,一咬牙杀了休屠王,接管了休屠王部下的人马。
当霍去病率领一万骑兵来到河西受降的时候,休屠王的部下本就人心浮动,远远看到汉军,更是吓破了胆,纷纷逃走。
霍去病当机立断,驰入浑邪王军中和浑邪王谈判,并下令把逃跑的人全部诛杀,顺利完成受降,接收了浑邪王和休屠王共4万人。
此时休屠王的儿子金日磾只有14岁。
父亲被杀之后他无处可去,和母亲、弟弟一起作为阶下囚被霍去病带回了长安。
当时汉朝和匈奴虽然在打仗,但是汉朝还是很愿意重用投降的匈奴人的。
金日磾性格温顺,又耐心细致,被安排到黄门署养马。
几年过去了,金日磾长大了,身高八尺二寸,长得威严俊朗。
一次汉武帝在宫中饮宴的时候,一时兴起,让黄门署的人把他们养的马牵来给他检阅。
当时汉武帝后宫美貌的妃子们都在场,养马人牵着马来给汉武帝看的时候,都不由自主地偷看这些美人。
唯有金日磾一人目不斜视。
而且他养的马也格外膘肥体壮,比别人的马都醒目。
他本人长得也不错。
汉武帝一下子就注意到了他,召他上前问他的情况。
金日磾不卑不亢,回答得井井有条,给汉武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汉武帝很快就晋升他为马监,很快又升他为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
他就这样成了汉武帝的心腹。
02、金日磾是怎么被汉武帝另眼相待的?
史书没有记载金日磾是哪年跟在汉武帝身边的。
但是根据他的年龄推断,结合汉书“数十年”的表达,他应该在被霍去病带回不久就跟在汉武帝身边了,时间长达20长年。
期间发生了两件事让汉武帝对他的赏识又上了好几个台阶。
一件发生在巫蛊之祸之后。
汉武帝在巫蛊之祸之中大开杀戒,听说太子造反的时候把支持太子的人全杀了。
后来发现太子是无辜的,又把巫蛊之祸当中站在太子对立面的人也除掉了。
但是朝廷里的人脉都是盘根错节的,汉武帝怎么可能把相关的人杀光。
其中巫蛊之祸的罪魁祸首江充,就有一个关系很好的朋友留在了汉武帝身边,名叫马何罗。
马何罗的弟弟名叫马通,在巫蛊之祸当中击杀太子刘据的支持者立了功,被封为重合侯。
马何罗也因为弟弟的功劳得到汉武帝提拔,进宫当了汉武帝的侍中仆射,也就是侍中的主管。
汉武帝意识到太子刘据是冤枉的之后,开始大开杀戒,诛杀了江充全族。
但是一时之间还没清算到马何罗宇马通兄弟头上。
马何罗与马通却惶惶不可终日,认为等汉武帝反应过来,他们必死无疑。
他们打算在汉武帝动手之前,借助马何罗作为侍中仆射可以出入宫廷的便利,先把汉武帝给杀了。
然而金日磾一直随侍在汉武帝身边,十分警惕,他们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一次金日磾生病了,没有跟在汉武帝身边,而是在别处休息。
马何罗意识到,机会来了。
他把利刃悄悄藏在袖子里,潜入汉武帝的卧室。
然而金日磾早就发现马何罗行踪诡异,怀疑他心怀不轨了,只是没有证据,一直没有揭发。
马何罗在汉武帝寝殿外徘徊,好不容易在清晨找到机会走进寝殿的时候,正好赶上金日磾出来上厕所。
金日磾本就暗自怀疑马何罗,见马何罗走进来,不由得警惕起来,问马何罗进来做什么。
马何罗脸色一变,金日磾立刻意识到不对,抱住马何罗大喊“马何罗造反”,叫来了侍卫。
就这样,金日磾把一起刺杀案扼杀在了萌芽之中。
他在汉武帝心目中的地位,自然也大大提升。
金日磾另一件让汉武帝另眼相看的事,和他的儿子有关。
汉武帝喜欢金日磾,自然也爱屋及乌,对金日磾的两个儿子十分宠爱。
根据汉书记载,金日磾的两个儿子都是汉武帝的“弄儿”,也就是专在汉武帝身边讨汉武帝开心的孩子。
金日磾为人谨慎,儿子的胆子却非常大,居然敢在汉武帝身边搂着汉武帝的脖子。
金日磾想要教育他们,汉武帝还无所谓地说:何必生孩子的气呢。
在汉武帝的纵容之下,金日磾的两个儿子愈发大胆。
一次金日磾看到自己的长子居然在和宫人嬉戏,不由得全身发抖。他担心这个儿子将来长大了怕是要淫乱后宫。
为了以防万一,金日磾居然亲手把长子杀了。
汉武帝虽然为这个孩子的死哀伤,却也愈发觉得金日磾对自己果然忠心,由此更加看重金日磾了。
03、金日磾是怎么成为汉武帝的托孤大臣的?
后元二年,70岁的汉武帝病重,不久于人世。
然而他的长子刘据已经死在巫蛊之祸,次子刘闳和五子刘髆也在他之前病逝。
仅剩的3个儿子,三子刘旦因为觊觎储位被他拉入黑名单,四子刘胥是刘旦同母弟且为人荒唐。
他思来想去,发现自己只能赌一把,立仅有8岁但聪明伶俐的幼子刘弗陵为继承人。
汉武帝担心刘弗陵年纪太小了,他的母亲钩弋夫人会重演吕后把持朝政的旧事。
更别提钩弋夫人只有20多岁,汉武帝担心自己去世之后钩弋夫人会给他戴绿帽子。
所以汉武帝在正式立刘弗陵当皇太子之前,就先把钩弋夫人杀了。
刘弗陵再聪慧早熟,也不可能在8岁亲政。
于是汉武帝为刘弗陵指定了4个托孤大臣。
汉武帝看重的托孤大臣之首是霍去病的弟弟霍光。
霍光却战战兢兢不敢接旨,提议让金日磾来当这个托孤大臣之首。
金日磾素来谨慎,且有自知之明,连忙说:我只是个外国人,怎么可能服众呢?
两个人互相退让,最终汉武帝敲定,霍光担任大司马大将军,为托孤大臣之首。
金日磾为车骑将军,排在托孤大臣第二位。
那么问题来了,金日磾再忠心,再谨慎,也还是匈奴王子。
汉武帝不提防着他也就算了,为什么还要选他当托孤大臣呢?
我觉得主要有三个原因。
- 其一,金日磾回不去匈奴了。
金日磾是元狩二年(前121年)河西之战被霍去病俘虏的。
那一年的金日磾只有14岁。
汉武帝是在后元二年(前87年)去世的。
金日磾已经在汉朝待了整整34年了。
他的父亲是休屠王,已经被浑邪王杀死。
休屠王的旧部也已经全部投降汉朝,30多年来早就被汉朝同化了。
这34年来,金日磾不是在宫里养马,就是随侍在汉武帝身边,没有半点联系匈奴人的机会。
可以说他除了出生是匈奴王子之外,已经和匈奴没有什么关系了。
就算他脑子发热要跑回匈奴去,匈奴人也不会接纳他。
而且以他的匈奴人身份,在汉朝能够成为托孤大臣已经是顶点了,没办法更进一步了。
就算他野心勃勃想要造反,汉朝也没有人会响应他。
也就是说,金日磾如果想要维持个人和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的话,唯一的选择就是忠于皇帝。
- 其二,金日磾符合汉武帝选择托孤大臣的标准。
我们再来看看汉武帝选定的其他托孤大臣。
霍光是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弟弟。
然而霍去病已经去世30年,旧部也在巫蛊之祸当中死得差不多了。
霍去病倚仗的家族卫家更是在巫蛊之祸中近乎全灭,虽然卫青的儿子活了下来但也不复当年荣光。
霍家出身低,人丁稀薄。也就是霍光即便有野心也没有条件篡位。
上官桀是汉武帝一手提拔起来的,是武将的代表。
但是他的战功平平,也就是说在军队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威望和号召力。
桑弘羊则是汉武帝当太子时的近臣,已经69岁了,在汉朝属于半截身子入黄土,就算有野心也没时间了。
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即便他们滋生出野心来,不想安心辅佐幼主,也没有条件威胁汉朝的江山。
所以金日磾这个只能忠于皇帝的匈奴王子,看起来身份敏感,实则非常符合汉武帝选择托孤大臣的标准。
- 其三,汉朝和匈奴的关系并不像后世说的那样不共戴天。
在很多人眼里,汉朝和匈奴是不共戴天不死不休的关系。
少年将军霍去病就有句名言: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然而我们细看史料会发现,其实汉匈之间的关系没那么差。
司马迁在《匈奴列传》里是这么写匈奴人的起源的: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夏后氏是夏朝君主的氏。
夏朝也就是说,在司马迁看来,匈奴人是夏朝王室的后裔。
司马迁写的匈奴起源未必是正确的,但却能代表当时汉朝人的普遍观点。
在他们眼里,匈奴人和汉朝虽然战火连天,但这都是炎黄子孙之间的内战。
所以匈奴人和汉人之间,也不是什么不死不休的关系。
汉朝人当了匈奴的俘虏,往往能够得到重用,例如李广的孙子李陵娶了匈奴单于的女儿。
匈奴人投降了汉朝,也往往能够加官进爵,例如霍去病麾下因战功封侯的人,有一半是匈奴降将。
在这种背景下,汉武帝重用金日磾这个匈奴王子,并让他当托孤大臣,一点都不奇怪。
毕竟金日磾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被汉武帝重用的匈奴人。
他只不过是众多被重用的匈奴降将当中最显赫的一个而已。
你觉得是不是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