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别忽视!渐冻症的致病原因找到了,是它们悄悄 “摧毁” 神经元!

0
分享至

提到渐冻症,很多人会想到霍金 —— 那个被禁锢在轮椅上,却用思想探索宇宙的科学家。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种被称为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 的疾病,正悄悄夺走更多普通人的行动能力:从手指抬不起来,到说话含糊、吞咽困难,最终连呼吸都需要依靠机器。而这一切的根源,是大脑和脊髓里的 “运动神经元” 在慢慢死亡。​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渐冻症的病因像团迷雾,医生只能根据症状判断,却找不到明确的 “凶手”。但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几个悄悄 “摧毁” 神经元的 “关键推手” 逐渐浮出水面,值得每个人警惕。​

首先是遗传基因里的 “隐形炸弹” 。研究发现,约 10% 的渐冻症患者有家族遗传史,其中最常见的是 SOD1 基因突变。这种基因本应帮助身体清除有害的 “自由基”,可一旦突变,反而会产生有毒物质,像 “小毒药” 一样堆积在神经元里,慢慢破坏它的结构和功能。就像一栋房子的 “防护网” 坏了,外面的有害物质不断进来,房子最终会坍塌 —— 神经元就是这样一步步失去作用,无法再向肌肉传递 “运动信号”。​


其次是环境里的 “慢性伤害” 。很多人想不到,日常接触的一些物质,可能在悄悄增加患病风险。比如长期暴露在重金属(铅、汞)环境中的人,比如从事冶金、化工行业的工作者;还有经常接触农药、除草剂的农民,这些化学物质会通过呼吸、皮肤进入身体,慢慢损伤神经元。另外,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导致的 “神经疲劳”,也会让神经元的 “抵抗力” 下降,更容易被外界伤害盯上。​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 “凶手”,是身体里的 “炎症风暴” 。正常情况下,身体的免疫系统会保护神经元,但如果免疫系统 “失控”,比如长期处于焦虑、压力大的状态,就可能引发 “慢性神经炎症”—— 免疫细胞误把神经元当成 “敌人”,不断攻击它。就像一群 “认错目标的士兵”,本该保护家园,却亲手摧毁了自己的 “战友”,神经元在这样的 “内耗” 中逐渐死亡。​


更让人揪心的是,渐冻症的早期症状很容易被忽视。很多人一开始只是觉得 “手指有点麻”“走路偶尔打晃”,以为是 “累着了”“年纪大了”,直到症状加重才去医院,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其实如果出现这些信号,一定要及时检查:比如拿东西时突然掉地上、说话时突然咬字不清、喝水时容易呛到,这些都可能是神经元在 “求救”。​

不过大家也不用过度恐慌。虽然目前渐冻症还无法完全治愈,但早发现、早干预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 —— 比如通过药物减少神经元损伤,通过康复训练保持肌肉功能,甚至通过无创呼吸机帮助呼吸。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些致病因素后,我们可以提前做好预防:避免长期接触有害物质,保持规律作息,学会调节情绪,不给神经元 “添负担”。​


渐冻症不是 “突然降临” 的灾难,而是 “凶手” 悄悄行动的结果。记住:关注身体的细微信号,远离可能伤害神经元的因素,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也希望更多人能了解渐冻症,给患者多一份理解和关怀 —— 他们不是 “不能动”,只是需要更多时间和帮助,去对抗那些悄悄 “摧毁” 神经元的 “凶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美国下调日本汽车进口关税

美国下调日本汽车进口关税

环球网资讯
2025-09-15 23:53:49
全网痛批的“女友父亲在车子抽烟”事件:你没有素质的模样,真丑

全网痛批的“女友父亲在车子抽烟”事件:你没有素质的模样,真丑

妙知
2025-09-15 08:38:25
篮球苏超见证传奇归来,江苏篮球黄金一代将齐聚开幕式

篮球苏超见证传奇归来,江苏篮球黄金一代将齐聚开幕式

现代快报
2025-09-15 16:09:05
杨兰兰是谁?10层迷雾揭开后,她可能根本就不是人

杨兰兰是谁?10层迷雾揭开后,她可能根本就不是人

吃瓜盟主
2025-09-11 14:48:46
“业务员”与司机三七分成!虹桥枢纽“专车拉客”暗藏套路,记者调查

“业务员”与司机三七分成!虹桥枢纽“专车拉客”暗藏套路,记者调查

环球网资讯
2025-09-15 11:10:12
“一人收200元,一学期花完一万吗”,广东一学校收班费遭家长质疑,最新回应

“一人收200元,一学期花完一万吗”,广东一学校收班费遭家长质疑,最新回应

极目新闻
2025-09-15 09:01:49
小米手机官博头像意外泄露新机背屏,预计为17 Pro系列

小米手机官博头像意外泄露新机背屏,预计为17 Pro系列

IT之家
2025-09-15 16:47:27
你见过最无耻的人啥样?网友:第三个太恶心了,幸亏我身边没有

你见过最无耻的人啥样?网友:第三个太恶心了,幸亏我身边没有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09-14 17:11:57
学生自带饭盒打饭被拒后续:连饿三天,官方介入校长解释原因被嘲

学生自带饭盒打饭被拒后续:连饿三天,官方介入校长解释原因被嘲

法老不说教
2025-09-13 17:13:29
清华博士庞众望拒绝2500万年薪的那一刻,顶尖的科技公司都沉默了

清华博士庞众望拒绝2500万年薪的那一刻,顶尖的科技公司都沉默了

玉辞心
2025-09-15 06:18:55
陈数:我为这个家,主动放弃生育,他却给了我最残酷的回应

陈数:我为这个家,主动放弃生育,他却给了我最残酷的回应

阿废冷眼观察所
2025-09-14 19:45:52
听劝!广铁又把早高峰「通勤列车」开回来了

听劝!广铁又把早高峰「通勤列车」开回来了

健身狂人
2025-09-15 10:11:35
DeepSeek:一场无解的阳谋,让美国陷入两难之境!

DeepSeek:一场无解的阳谋,让美国陷入两难之境!

遇见洞见
2025-09-15 20:10:09
“馆长”要来内蒙古了 出发前满脑子都是羊肉汤

“馆长”要来内蒙古了 出发前满脑子都是羊肉汤

看看新闻Knews
2025-09-15 20:08:04
完美继承爸妈优秀基因,张智霖儿子罕见露面,年仅18岁帅出新高度

完美继承爸妈优秀基因,张智霖儿子罕见露面,年仅18岁帅出新高度

娱乐圈十三太保
2025-09-15 20:40:04
普通人活到80岁的概率是多少?10%、 30%还是50%,或者更高?

普通人活到80岁的概率是多少?10%、 30%还是50%,或者更高?

暖心人社
2025-08-09 22:31:41
痛心!38岁江苏美女教师梁娇去世,丈夫去世不到百天,女儿才7岁

痛心!38岁江苏美女教师梁娇去世,丈夫去世不到百天,女儿才7岁

云舟史策
2025-06-23 09:35:09
韩庚演唱会槽点满满!身材发福唱跳能力下降,还被网友调侃像黄渤

韩庚演唱会槽点满满!身材发福唱跳能力下降,还被网友调侃像黄渤

娱乐团长
2025-09-14 17:36:26
倒闭1.2万家!80后集体记忆轰然崩塌,50台电脑年入千万神话破灭

倒闭1.2万家!80后集体记忆轰然崩塌,50台电脑年入千万神话破灭

财经八卦
2025-07-17 23:34:18
张馨予发文许久未回家!化淡妆和老公微醺说情话,穿素裙又仙又瘦

张馨予发文许久未回家!化淡妆和老公微醺说情话,穿素裙又仙又瘦

老腘的世界视角
2025-09-15 17:11:48
2025-09-16 08:51:00
璃祎晶莹写
璃祎晶莹写
情感,分享生活大事小情。
134文章数 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中国将依法依规开展TikTok技术出口审批

头条要闻

牛弹琴:特朗普又夸中国了 羡慕中又透出一些焦虑不服

头条要闻

牛弹琴:特朗普又夸中国了 羡慕中又透出一些焦虑不服

体育要闻

诺维茨基退役十年后,德国篮球走向巅峰

娱乐要闻

60岁张曼玉定居法国:瘦成皮包骨?

财经要闻

华与华秒怂 罗永浩称已接到对方道歉

汽车要闻

后轮转向和5C 2026款梦想家把想到的都给了

态度原创

艺术
数码
亲子
旅游
公开课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数码要闻

苹果 AirPods 4 / Pro 2 耳机推送 8A356 固件

亲子要闻

我该怎么办呢?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