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浩志
8月25日,万科公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实现营业收入1053.23亿元,同比下降26.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19.47亿元,而上年同期亏损98.52亿元。亏损规模触目惊心,却并非个案——就在前一天,昔日地产龙头碧桂园公布亏损215亿元,程度更甚。尽管两大龙头均录得百亿级亏损,二者未来命运却可能大相径庭。
8月25日,在A股连涨数月并突破3800点之际,万科罕见地开盘涨停。业绩巨亏却股价涨停,资本市场对其前景显然另有判断。
图片源于网络
房地产市场已持续下行四年有余,房企亏损已成常态,但亏损阵营内部又可细分为“已爆雷”与“未爆雷”两类。
已爆雷者如恒大、碧桂园,因债务违约导致市场信心尽失,且大多已严重资不抵债,基本走到破产、清盘边缘;在债权人持续施压下,大概率只能退市、清盘。例如,港交所已于8月25日取消中国恒大上市地位;两日后,恒大广东公司被法院裁定破产清算,此前全国已有数十家“恒大系”公司进入破产程序。除恒大系外,已被清盘的房企还有新力、佳源、德信、大发、华南城五家;而被债权人提请清盘的则几乎囊括所有爆雷房企:碧桂园、融创、世茂、合景泰富等。
亏损但未爆雷的房企亦为数众多,除万科外,还有金地、招商、华侨城、金茂、中交等一众央国企(注:万科现已成为国资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这类企业因背靠“国家队”,即便亏损亦能避免债务违约。以万科为例,今年上半年为偿还到期债务,深铁集团先后7次向万科提供逾200亿元融资,确保其不违约。只要尚未爆雷,购房者对其交付仍有信心,企业仍能依靠销售回笼资金,并可能继续获得银行后续融资;一旦楼市企稳回暖,它们便有机会重整旗鼓、东山再起。
至于楼市能否见底反弹、回到怎样的水平,我认为毋庸置疑。以日本为例,所谓“失去二十年、三十年”的论调下,东京等大城市房价仍在2023年刷新历史新高,并于近两年继续攀升。中国与日本的经济结构、财政安排差异显著:中国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土地财政,资金出海路径有限、投资渠道单一,同时居民住房升级需求依旧旺盛。因此,中国楼市的趋势性机会尚未终结,一批亏损但未爆雷的房企仍有望再度崛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