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子女,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老话说得没错,可总有些父母,儿女不尊重就愤怒,儿女无视就打骂,结果越闹越僵。今天咱们就说说,当儿女不尊重你、无视你时,记住这几句话就够了——不是教你纵容,是让你懂,亲情里最没用的就是愤怒。
先想想自己是否尊重过儿女
曾国藩家书里从不强迫子女科举,长子曾纪泽想学外语,他回信“你喜欢便好”,还亲自托人买外文书籍。油灯下写信时,他笔尖悬在纸上迟迟未落,怕写重了像命令,最后只淡淡加一句“慢慢来,不着急”。曾纪泽学外语到深夜,趴在桌上睡着,曾国藩给他披大衣时,发现课本上写着"爹,我一定学好",墨迹未干,老人摸着字笑了,把自己的狐裘盖在儿子身上。纪泽惊醒,看见父亲在整理他的笔记,上面有密密麻麻的批注,"这里可以这样记",纪泽突然抱住父亲说"爹,我不放弃"——尊重不是嘴上说说,是你愿意为他的梦想花心思;你越懂他的努力,他越懂你的苦心。
《小欢喜》里的方圆更通透,方一凡想艺考,他没骂"不务正业",反而说"只要你努力,爸妈都支持"。方一凡赶艺考作品,画到凌晨三点,方圆在客厅沙发打盹,每隔一小时醒来看一眼,给儿子的咖啡续热水。方一凡画完时,发现父亲的头发上落了一层灰,那是熬夜时台灯照出的飞尘,"爸,你去睡吧",方圆笑着说"等你一起"——儿女的尊重,藏在你愿意陪他熬夜的身影里;你没说出口的爱,比骂他一百句都管用。
你管太多,儿女自然想逃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却希望儿子读书成才,天天监督背书,儿子却偷偷跑去种地。有回陶渊明发现儿子在田里插秧,气得摔了书,儿子却把刚收的麦子捧过来说"爹,这是我种的",麦粒上还沾着泥土,陶渊明摸着麦子,突然说"爹陪你一起种"。父子俩在田里插秧,泥水溅了满身,儿子笑着说"爹,你插秧像小鸡刨食",陶渊明也笑"你小子敢笑话我"。后来儿子教父亲用新式锄头,握着他的手说"这样省力",阳光照在父子交握的手上,老茧磨老茧,陶渊明突然说"以前是爹不懂你",儿子笑着说"现在懂也不晚"——你攥得越紧,儿女飞得越远;你松松手,他反而会回头牵你的手。
《知否》里的王若弗更气人,非要儿子长柏娶豪门千金,长柏却坚持娶海氏,说"母亲管得太多了"。后来王若弗中风,手指不灵活,却坚持给海氏纳鞋底,针脚歪歪扭扭,海氏却天天穿着,说"娘纳的鞋舒服"。长柏看着母亲和妻子坐在廊下晒太阳,突然说"这样真好",王若弗摸着海氏的鞋,眼泪掉在鞋面上——你曾经管太多的遗憾,会在这些温暖的细节里慢慢补全;你退一步的温柔,比赢了道理更珍贵。
儿女的路,终究要自己走
梁启超九个子女,个个成才,却没一个继承他的政治事业。梁思庄想学生物,梁启超写信"你选的路爹不懂,但爹信你",还特意托人从国外买显微镜,镜盒里附纸条"小心轻放"。思庄在国外遇到困难,写信说"爹,我想放弃",梁启超回信"别怕,爹当年办报也被查封过",随信寄去自己办报时被撕毁的报纸残片,"你看,爹也有失败的时候"。后来思庄成了生物学家,显微镜盒里的残片边角已磨出毛边——儿女的路再难,你也要相信他能走下去;你当年的伤疤,会变成他的勇气。
《父母爱情》里的江德福更通透,江亚菲要嫁给二婚的王海洋,安杰气得摔碗,江德福却劝"孩子喜欢就好"。多年后江亚菲做了王海洋爱吃的红烧肉,江德福夹起一块说"咸了",亚菲瞪他,王海洋笑着说"我就爱吃咸的",老人突然说"当年你妈做的也咸",亚菲眼圈红了——你当年放儿女走的路,会在他回头照顾你时变成回家的路。
你越愤怒,儿女越叛逆
曹操对曹植期望太高,每次犯错都破口大骂,曹植却越发酗酒,最终错失世子之位。曹操病重时,曹植来探望,他抓着儿子的手说"当年不该对你那么严",曹植哭着说"儿臣不怪爹",曹操摸着儿子的脸,发现他眼角还有当年酗酒留下的疤痕——愤怒留下的疤,要用一辈子的眼泪来愈合;你吼出来的狠话,会变成插在儿女心里的刺。
《都挺好》里的苏大强更气人,苏明玉想考清华,他却偏心儿子,骂"一个女孩读那么多书干嘛",明玉气得离家出走,多年不回。后来他生病,明玉守在床边,他才哭着说"以前是我糊涂",明玉摸着他的手,发现老人的指甲缝里还藏着年轻时打工的泥垢。苏大强说"当年我要是让你考清华就好了",明玉说"爸,都过去了"——愤怒是双刃剑,伤了儿女,也伤了你自己;你放下愤怒的那一刻,才是亲情真正开始的时候。
做好自己,儿女自然模仿
岳母刺字时,岳飞才十二岁,她没骂过"要爱国",只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刺完抱着他哭"疼吗",岳飞说"娘,我懂"。每天教岳飞读《孙子兵法》,读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时,特意用红笔圈出"仁"字,"带兵先带心"。后来岳飞治军,士兵受伤他亲自上药,说"我娘教我的"——父母的身教,是藏在字里行间的用心。
《大宅门》里的白文氏更厉害,她从不骂景琦"要争气",却自己挑起重担重振药铺,白天应付老掌柜,晚上看账本到深夜,烛火映着她的影子,景琦趴在门缝里看。她总把"良心账"三个字写在账本扉页,后来景琦接管药铺,扉页上也写着这三个字,笔迹和母亲的像一个模子刻的——你没说出口的原则,会变成儿女心里的规矩。
愤怒是毒药,尊重是阳光
有人说"孩子犯错就得骂,不然会无法无天",可曾国藩没骂过儿子,纪泽成了外交家;曹操天天骂曹植,曹植却酗酒误事。《论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真正的教育不是愤怒打骂,是让儿女懂道理;不是强迫服从,是让他知道为什么要做。
《知否》里的盛老太太从不骂明兰"要争气",却教她"活着要靠自己",明兰成了侯门主母;《小欢喜》英子被宋倩逼得跳海,说"我妈只知道分数,不知道我要什么"。这两种结果证明:愤怒是毒药,会毒死亲情;尊重是阳光,能照亮儿女的路。
老话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与儿女,是彼此的镜子,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你对他怒,他就对你怒。愤怒是恶性循环的开始,尊重是良性循环的开关。别让愤怒成为亲情的裂缝,要用尊重填满它——当你放下愤怒,学会尊重,会发现儿女的尊重,其实一直藏在你没看见的细节里,像春天的种子,只要你用心浇灌,总会发芽。
愿我们都能记住:父母最大的成功,不是儿女多有钱,而是他懂你、敬你,愿意回头看看你。就像曾国藩说的"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对儿女也一样,你只管做好自己,他会用一生回答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