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虽然一统天下,但是民心尚未归附,叛乱分子都潜藏民间,一个地方起火,其他地方都会揭竿而起,秦国以一国之兵平了六国之兵,一统后兵力要分散到六国,自然拙荆见肘,即使是陈胜刘项起义,依然是以一国之兵来抵御。清末的时候,朝廷已经无力管理各地督抚,武昌一起义,云南、广东、湖南相继起义,就像燎原之势蔓延开来。所以古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都站在了你的对立面,要崩塌也就是瞬间的事情。为何秦国灭六国那么困难,就是六国的民心坚定,少则三百年的历史,多则八百年的历史,民心不死,国是很难灭掉的。为什么秦扫六国那么被史学称道,就是难度系数太大了,非如剿灭乱世中那些割据军阀的难度可比。
那为什么汉朝就国祚四百年呢。刘邦一死好像也没叛乱?刘邦以秦为鉴,为平内忧延用分封,为减外患和亲纳贡,七王之乱也是代价,但怂了八十年换来的是什么,是民心安定,是真正的一统,这个过程秦法不允许,始皇也等不起。
这是因为消灭一个国家,需要时间去消化,并且让这个国家和这个土地上的人民对这个国家有好感和归属感。秦朝是,你一口气消灭了六个国家,统一了中国,并且开发南方。但是问题是,被消灭的国家不一定对你有归属感。归属感很重要的知道吧,所以秦朝最大的问题就是,你没有消化完毕。管理方面原先的六个子民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接受的,所以打天下治天下都需要时间,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以后做的事情都太快了,而且很多。本来这个国家被你灭了,子民对你的印象并不是很好,肯定有怀念自己国家的。比如张良。
你一口气消灭了所有国家,还有那么多的工程,政策,还有开发南方。还拉了那么多的仇恨,子女也不行。扶苏胡亥什么样大家都知道。你说秦朝怎么灭亡的?总结的说就是太急太快太多,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消化。原先的国家那些人也不一定完全能够接受。总觉得,秦始皇有一种什么事情都想在他有生之年都做完的那种感觉。
天下不是那么好统一的,车同文,书同轨,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推广郡县制,儒家士大夫们会反对。原六国贵族想复国之心一直在蠢蠢欲动,原本的六国百姓也不适应秦法,需要一个过渡时期。怎么说呢,一切都需要时间。然而,始皇帝崩的太突然了,国家的运行机制还没有缓过来。赵高李斯把遗诏改了,胡亥上位了,又瞎搞,把始皇帝多年维持的平衡捅得稀巴烂。想在朝廷之中大展拳脚,结果还不知道有人造反。以至于最后无人可用。不能说胡亥导致秦朝的灭亡,但我觉得,胡亥肯定是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最大的就是人心难归,说是说华夏是一家,但是诸侯国已经绵延数百年了,压根不算一家!胡亥哪有要大展拳脚?他纯粹吃喝玩乐就够了,朝堂被赵高清洗得连个说话的人都没了。
秦朝灭亡,更大的可能是不见于史书记载的自然灾害。
《项羽本纪》所载《陈馀与章邯书》中称“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白起王翦列传》也称王翦之孙王离“为将三世,其后受其不祥”。或暗示秦军钜鹿战败可能有非人力因素。垓下之战时项羽对部下所言“此天之亡我”可能也有类似含义。
《项羽本纪》载,钜鹿之战时“楚兵呼声动天”。《史记·天官书》也称“项羽救钜鹿,枉矢西流”。此事上距秦始皇三十六年“有星坠于东郡”不过5年。陨星等天体活动对秦末汉初历史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岭南秦军没有回师北上,秦灭后南郡被更名为“临江国”,以及临江国、衡山国在楚汉战争期间的中立,或暗示长江中游不见于记载的水患。项羽自封“西楚霸王”于淮北梁、楚故地,则可能暗示黄河或改道东南入北宋之后(黄河干流所在可能被视为“天命所归”)。钜鹿之战时“王离军乏食”的原因,除“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外,也可能是黄河等河流水况波动导致粮草难以及时运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