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然创新想要成为AI时代的泡泡玛特,未来的产品将不仅局限在毛绒或儿童,但一定会是玩具。
作者 | 李威(北京)
推出第一款AI玩具产品BubblePal一年之后,跃然创新正式发售了第二款奥特曼系列的AI玩具,售价799元,支持多重唤醒、主题卡游戏、聊天室等玩法。在跃然创新CEO李勇的规划中,8月之后会更密集地进行产品发布。
「去年那个时候公司的技术人员、研发人员不够,我们的融资金额也不够,没有能力去做这么多IP,签这么多艺术家。这一年时间我们准备得差不多了,今年会陆续发布十几款产品。」李勇表示。
目前,跃然创新的第一代产品BubblePal销量已经超过20万台,并刚刚宣布完成2亿元A轮系列融资,由中金资本旗下基金、红杉中国种子基金、华山资本、愉悦资本领投,招银国际等共同参投,Brizan Ventures等老股东持续加注。
充裕的资金支持下,跃然创新得以去实现更多想法。未来即将发布的产品中,不但包括面向儿童的AI玩具,也会有新的面向成年人的AI潮玩。
「怎么将艺术家的想法和AI硬件做结合,对组织上也是一种挑战。」李勇表示。儿童的IP成熟度高、确定性强,且比较集中,找大的IP方签约就行,跃然创新已经获得了奥特曼、小猪佩奇、奶龙等IP的授权。
成年人的IP则太过分散,早期,很多都需要进一步培育、完善世界观才能被用于AI潮玩的开发。做面向成年人的AI潮玩,是一个考验眼光、耐心和投入度的生意。如何从众多成年人IP中更准确地命中爆款,行业中没有有效答案,跃然创新需要付出时间与精力去与艺术家沟通,挑选和经营IP。
跃然创新已经签约了多位独立艺术家,并已经做出了第一款面向女性用户的AI玩具产品,很快也会发售。李勇告诉我们,跃然创新想要成为AI时代的泡泡玛特。未来跃然创新的产品将不仅局限在毛绒或儿童,但一定会是玩具。
自己的to C业务之外,跃然创新也在将自己的软件算法能力给到一些玩具企业,授权其以此为基础开发自己的AI玩具产品。借此赚to B的钱并不是李勇做这件事的初心,他更想搭建一个Haivivi的朋友圈,让这些使用跃然创新软件算法能力的AI玩具能建立连接,形成一个社交圈。
这也是李勇对AI玩具「生命感」定义的一种具体体现。他认为一个有「生命感」的AI玩具要具备四个层面的要素:第一,要有自主性,能主动吸收知识,进行思考;第二,要有社交性,能和其他AI玩具、真人用户建立起关系和连接,互相分享信息;第三,要能实现价值对齐,可以在与用户的交互中建立契合的价值观;第四,要具备有限性,不是全知全能的,而是像人一样也会遗忘一些东西。
李勇认为,AI玩具行业远没有到过分内敛的阶段,大家还有一段时间去进行更多尝试和探索。他对跃然创新也会有很多规划,比如去做海外市场,去铺国内的线下渠道,去尝试新的AI玩具形态,去让AI玩具更有「生命感」。
其中很多尝试都计划在第四季度落地。跃然创新也会在那时给到AI玩具更多答案。
以下是《窄播》(微信公众号ID:exact-interaction)与李勇的对话整理:
窄播:你们今年感觉AI玩具行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李勇:上次聊的时候,我们特别忐忑。当时账上的钱已经全部花完了,还从银行借了500万授信。我们既欠着供应链的钱,也欠着银行的钱,非常艰难,也不知道第一代产品能不能卖好。
但非常幸运的是,我们对大方向的判断没有错。当时泡泡玛特已经很大了,我们想做一个AI时代的泡泡玛特。我们觉得未来的AGI时代,所有的玩具都应该具备AI能力,因为玩具本身的设定就是做人类的好朋友。
DeepSeek的爆火,除了技术能力的提升,也给中国的大众用户做了一轮AI普及教育。我们今年3月的销量是1月和2月的两倍。否则光靠我们一个小公司去讲AI玩具,能有多少人去相信它?
这个行业火了之后,有太多的玩家也进来了,我们也被更多资本关注到,有了充足的现金流去做原来想做的事。
窄播:感觉这轮融资从有消息出来到正式公布持续了挺长时间。
李勇:对。交割完之后,有老股东持续加注,后来就说等到现在,新品上市的时候来公布一下。
窄播:这轮的投资人对公司业务会有哪些关注重点?
李勇:底层逻辑和去年是一样的,比如AI和玩具的结合会带来什么,为什么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个AI时代的泡泡玛特。战略层面都是一样的,战术层面因为现在的估值会比去年高几倍,所以投资人会关注海外市场怎么开拓,国内的线下市场怎么开拓,从儿童AI玩具到年轻人AI潮玩应该怎么跨越,年轻人的IP应该怎么签,等等。
窄播:你觉得投资人想清楚AI玩具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了吗?
李勇:我们融资的时候会有一些投资人用互联网的思维来看这件事,像衡量一个App一样衡量他的留存、活跃。还有一些投资人是硬科技投资的思维,要问模型、芯片是不是我们自己的,核心壁垒是什么。
但AI玩具发展到今天,我觉得可以分为三类了:一类是AI宠物,它可能连语言对话的能力都没有;第二类是让AI扮演一个角色,比如让AI扮演小猪佩奇,我们选择的是这一类,让他做的更像;第三类也是技术最复杂的一类,AI机器人,他能跑来跑去,具备行动能力、多模态能力。
这三类都有比较好的创业团队出来。我们也比较开心,至少AI玩具不是一个伪需求了。
窄播:你们在签成年人IP时,艺术家对于如何把AI与他们的作品结合,是什么态度?
李勇:我们觉得有两类。有一类艺术家不太了解AI,但他们想要从自己的艺术表达里找找落地商业化的机会,我们会帮他们策展、做小红书的运营,在产品设计、世界观创造、营销宣传方面给到他们支持。
还有一些艺术家对AI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对AI比较乐观,本来的设计理念中就有能和AI做更多的结合。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在做设计的时候已经给IP设计了一个世界观,只不过传统的不带AI的产品无法展现这种世界观。
窄播:你们怎么说服第一类艺术家选择你们进行合作?
李勇:我们不太和这类艺术家讲AI,不重要,尊重他们的创作。我们知道AI怎么结合就行。
最后还是取决于他对这家公司的认知。我们会给他们看我们做的东西,他们会评估我们的产品能力、设计审美、营销能力。我们在AI玩具公司里应该算强的,对于潮玩公司,除了那几个巨头,其他公司也不一定会比我们强。
大部分潮玩公司面临的问题是,众筹一个产品,只有几百个的量,很难找到很好的供应链去配合他。我找的都是最好的供应链。因为我们有前面的这些出货量做保证,所以供应链愿意配合我们。
窄播:你们做AI潮玩有没有基础原则?
李勇:我们围绕潮流IP会有很多想法,基于NFC能拓展出来很多玩法。但艺术家们本身是比较克制的,他们要保证这个IP没有AI功能,也能被人喜欢,也可以卖出去。这样和AI结合得到的是加分。所以我们也很尊重艺术家们的想法。
窄播:从儿童用户到成年人用户,外形之外,在产品上会有什么不同?
李勇:我们的硬件会有各种形态。现在CocoMate上还是一个比较大的,放到毛绒玩具里面的硬件,到第四季度你会看到更多硬件形态出来,可能没有那么大,可以放在包挂或盲盒里。
窄播:做年轻人的AI潮玩,可能会遇到哪些挑战?
李勇:第一是怎么识别出来哪个艺术家的IP能被市场欢迎。因为绝大部分年轻人的IP太不可预测了,有太多不确定性,这是最难的一点。
其次是技术上之前一直是AI能力不够的。我们2023年刚开始做的时候,就开始追求怎么让玩具有「生命感」,但我们的第一代产品最多做到了有存在感,就是有了一个小猪佩奇陪着你。怎么做到有生命感还挺难的。
深度思考模型出来的时候,我们特别兴奋。每一个IP背后都是一个Agent。一个Agent怎么能做到像小猪佩奇呢?用户的输入不应该是他的全部。Agent要有自主性,和用户交互的时候会有用户输入的内容;夜深人静的时候,Agent自己也能根据白天用户的输入,进行深度思考、学习。
窄播:除此之外,一个真正有「生命感」的AI玩具还需要做些什么?
李勇:我们会分为四步,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让AI玩具具备社交性,把他放到社交关系里去交换信息。如果有真实的社交关系了,你就会觉得AI玩具真的像你的朋友了。我听说,我有个朋友说,这样的句式出现,就是社会性的体现。
比如情侣之间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抱怨,他们彼此不知道,但有时会和自己的AI玩具聊。这时Agent就可以作为协调者出现,告诉女生男生今天态度不好是因为工作不顺利,告诉男生女生不高兴可能是因为你忘记了结婚纪念日。
窄播:第三步和第四步是什么呢?
李勇:第三步是价值对齐。可以这么简单理解,每个IP最初会被给到一个设定,这个设定是没有价值观的,两三年之后,价值观可能就不一样了,他会不断和你的选择去对齐。
第四部是有限性,其实就是遗忘。一个玩具陪了你很久,他不应该什么都记着,不是全知全能的。他该遗忘掉什么,不该遗忘掉什么还挺难做的。把遗忘比喻成函数的话,会有几个参数在里面,有时间、提及的频率和情感的浓度。
这四个能力在我们的第二代产品上,慢慢都能做到。
窄播:跃然创新的AI玩具都会是毛绒形态的吗?
李勇:也不是,我们第四季度会推出另外一个不是毛绒的系列。还是要看怎么能更好还原IP。比如要做《三体》里面的水滴,就不会是毛绒形态的。我们没有局限在一定是毛绒或一定是儿童。
我们一定会做实物,而不是单纯的Agent。在App里我们会有玩具对应的虚拟信息和角色。你买了一个奥特曼,我也买了一个奥特曼,过一两年之后,因为我们和奥特曼聊天互动的内容不一样,参与的活动不一样,所以我们的奥特曼「习惯性格」不一样,拥有的功能也不一样。这是一种虚拟资产,是可以转让的。
窄播:如果用户足够多,这会发展成为一个社区?
李勇:我们是这么想的。但前提是你得有一个玩具,类似一张进入社区的门票。
窄播:门票的价格怎么确定的?奥特曼为什么要定价在799元?
李勇:我觉得硬件和软件不一样。你下载一个App每月付费,大部分人都能接受了,但你买一个硬件,还要每月交费使用,中国的消费者不太能接受。
有些公司会选择硬件定价足够便宜,然后未来通过年卡会员收费。我们还是希望在定价时就有良性的利润空间,能承担住未来的成本,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我一开始不指望卖100万台,1亿台。一个SKU卖10万台就挺好的。
未来可能有一些特殊的IP,用户粘性足够强,我们会考虑收取订阅费的策略。
窄播:海外市场的拓展上,你们现在是怎么考虑的?
李勇:坦率讲,我们还没有明确的答案。这两个月股东也给我们介绍一些海外的渠道、合作伙伴,甚至业务的候选人等资源。但是我们还没想好,到底是北美先做还是欧洲先做,上众筹还是独立站等问题。
窄播:国内的线下市场呢?你们会怎么做?
李勇:到今年第四季度,你们就能看到我们线下渠道的一个相对完整布局了。一个是和线下比较优秀的,像名创优品这样的经销商的合作,还有一类是我们自己开的一些快闪和自营店。
玩具这个行业线下的占比大于线上,我们之前没有做倒不是因为没有认知到,没有能力做。我们之前做其他电子消费产品时,在线下已经有非常多的积累。但之前会受限于几个因素:
第一个就是SKU是不是足够多,要不然坪效跟不上,我们原来只有一款产品。第二个是做线下是一个长期的活,要有耐心。我举个例子,我们自己做一家店,大概率一年之内都不赚钱。我们希望做出一个店之后,能把他做好。所以前期的论证、选址、店长招聘都会考虑得比较多。
窄播:你们的壁垒是什么?
李勇:我举个例子,现在有模型能支持连续的语音对话,但孩子在听一首歌或一个故事时,周围一有人说话,就会被打断,这个体验是很糟糕的。
我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发了一个多音轨技术,让多条音轨叠加。当孩子在听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时,他突然问唐僧去哪了,这时播放故事的音轨的声音就会调低,第二条音轨的声音出现,回答孩子的问题。然后第二条音轨回答完问题,然后第一条音轨继续讲故事。
这不是一个特别复杂的问题,但行业只有我们在做,用现有的大模型方案没有这样的功能,必须是你自己做的技术架构才能做到。我们在去年考虑连续对话的时候,就已经在考虑这个功能了。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的功能点,你要深入到用户的场景里才能发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