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防务博客》发表文章介绍中国新一代坦克装甲车辆的VR智能眼镜系统。一款原本多用于军用航空领域的头盔显示器(HMD),正逐步走进中国陆军装甲兵战斗序列,未来将成为坦克驾驶员、车长、炮长等车组乘员的标配装备。这款看似小巧的头盔,实则能让乘员“穿透”厚实装甲看清外界,对提升装甲部队生存力、态势感知能力,甚至变革装备设计逻辑都意义重大,也正因如此,才被中国陆军重点关注。
对于全封闭的坦克装甲车辆而言,受技战术指标与实战场景限制,无法加装大面积玻璃窗,车组乘员对外观察只能依赖小型观察口或车体、炮塔上的观瞄设备。可观察口视野狭窄,潜望镜操作不便且束缚双手;即便先进观瞄设备能自动作业、对抗微小扰动,也做不到全方向态势感知,这一直是装甲作战的老大难问题。
为解决这一痛点,各军事强国早早就借鉴军用航空头盔显示技术,研发针对地面装甲车辆的先进乘员头盔,核心目标就是实现“透视装甲”。这类头盔借助车载传感器与智能系统,融合虚拟 / 现实、全景透视、信息融合、通信导航等技术,能把战场信息直接投影到显示器上。这样一来,乘员在封闭舱内,既能实时掌握车外环境态势,还能正常完成车辆操控与指挥作战任务。
比如英国BAE系统公司2015年推出的“战斗视野360”系统,由一块单片镜片和一个触屏显示器构成。镜片负责接收战车摄像头的影像数据,系统还能同步显示己方部队位置、规划车辆与无人机路线、监控任务进度,甚至标注射击死角、敌方可视区域,计算最佳行进路径,记录最后一次锁定敌方的大致范围,功能十分全面。
再看中国的国产乘员头盔,由增强现实护目镜与虚拟现实耳机组成,优势尤为突出。结构紧凑、重量轻便,能适应昼夜各类环境,实现360°无缝视场覆盖;可实时、零延迟显示战车周围的高分辨率全彩视频,还能通过先进失真校正算法解决画面变形问题,甚至能利用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技术开展训练。结合当前技术趋势,这款头盔还具备“观察-锁定-发射”的联动功能,进一步提升作战效率。
国产先进乘员头盔运作流程也很清晰:先通过坦克装甲车辆上的全景/红外监视单元(含可见光/红外光电球、摄像机)或雷达信号传感单元(车载相控阵雷达),捕捉战场目标的位置、速度及外形信息;这些信息随后汇总至核心计算机进行融合处理,处理完成后实时传输到乘员头盔;车组乘员依据头盔显示的画面,即可快速判断是否操纵车辆规避,或动用武器发起打击。
从实际作用来看,这款头盔的价值首先体现在提升乘员生存力上。360°视场让乘员无需探身车外观察,在封闭舱内就能驾驶车辆、指挥战斗,彻底规避了暴露在敌火力下的风险。其次,它还将变革装甲装备的设计与操作方式,传统车窗设计会被虚拟现实仪表板替代,无论驾驶员还是车长,都能在全封闭环境下高效作业,不用再受限于物理观察窗口。
更关键的是大幅增强乘员的态势感知能力。全景视图帮乘员突破视场局限,彻底解决车辆观察死角问题,让快速发现、识别、捕获目标的效率实现质的飞跃;同时,目标位置、敌我分布、任务状态等关键交战信息都直接呈现在眼前,不用像过去那样费时汇总,乘员能更快做出合理决策,这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尤为重要。
随着技术成熟,国产先进乘员头盔的露面机会与列装单位必将逐渐增多,对车组乘员来说,堪称名副其实的“战力倍增器”。尤其在城市居民地作战这类复杂环境中,能帮中国陆军装甲兵更好应对街巷遮挡、视野受限的难题,即便成本不菲,但相较于降低人员伤亡与装备损失,这笔投入显然物超所值。
未来战场上,当这款头盔大规模列装,中国陆军装甲部队的作战模式或许会迎来新的变革。毕竟在现代战争中,“先敌发现、先敌判断、先敌行动”往往就是胜负的关键,而这款“透视”头盔为中国装甲兵抢占这一关键优势提供了坚实支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