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南昌爱尔眼科医院视光及小儿眼病科主任杨秋艳接诊了 14 岁的先天性外斜视患者小谢。自出生起,小谢就存在眼睛向外偏斜的问题,随着年龄增长,这一症状逐渐加重,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与视觉健康,于是家长带他来到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寻求专业治疗。
接诊后,杨秋艳主任为小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眼部检查。结果显示:小谢右眼裸眼视力 0.8,左眼裸眼视力 1.0;在视近(33cm)时,眼位向外偏斜 60 三棱镜度,视远(5m)时,眼位向外偏斜 65 三棱镜度,且双眼二级、三级视功能已完全被破坏。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小谢被确诊为先天性外斜视。
![]()
在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及准备工作后,杨秋艳主任为小谢实施了斜视矫正手术,术中进行了左眼外直肌后徙 8mm、左眼内直肌缩短 7mm 的精准操作,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通过规范的双眼视功能训练,小谢的眼位已恢复正常,双眼二级、三级视功能也在逐步改善中。
杨秋艳主任介绍,先天性外斜视是一种出生时或出生早期(6 个月前)即发病的先天性疾病,可能与家族遗传因素相关。这类患者大多表现为恒定性外斜视,较少出现间歇性,且斜视角通常较大,常超过 30°,仅靠配戴眼镜无法矫正,由于缺乏双眼单视的先天性条件,对视功能的危害极大 —— 患者往往双眼视功能不良,无同时视及融合视,视网膜对应缺如。
“先天性外斜视患者多数可双眼交替注视,且大多无明显屈光不正,病情与屈光、调节的关系并不密切,斜视角还会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 杨主任进一步解释,其发病原因可能涉及中枢性集合和分开不平衡、遗传、解剖等多方面因素,例如眼外肌肉位置或本身发育异常、中胚叶分化不全、眼肌分离不良、肌鞘异常及纤维化等解剖缺陷,或支配肌肉的神经麻痹等,都可能引发先天性斜视。此外,该病常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垂直分离性斜视、A-V 型斜视、眼球震颤、神经系统异常及颅面畸形等问题,患者的立体视和双眼注视功能普遍较差。
针对先天性外斜视的治疗,杨秋艳主任强调,应以手术治疗为主,需在知觉异常建立之前尽早通过手术矫正眼位,术后再积极开展视功能康复训练,以此争取恢复双眼二级和三级视功能,最大程度降低疾病对视觉发育的影响。
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帮助小谢摆脱了先天性外斜视带来的长期困扰,也彰显了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在复杂小儿眼病诊疗领域的专业能力,为更多类似病症的患者及家庭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