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梅大姐原本是青岛人,她现在却生活在潍坊。原来,王红梅是一位从青岛来潍坊插队的知青,后来嫁给了当地农民,就留在了潍坊。现如今,七十多岁的王红梅大姐和他老伴还经营着一家规模很小的食品商店,她说开商店不是为了挣钱,是为了有点事干。
有关王红梅大姐的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还要从她十六岁下乡插队当知青说起。
1968年12月下旬,初中毕业的王红梅和同学们一起乘坐汽车来到了距离青岛近二百公里的潍县东庄公社,在公社革委会食堂吃过午饭,公社干部宣读了知青分派名单,王红梅他们十一名青岛知青被分派到距离公社驻地八公里远的张家庄三队插队落户,是队里的几名年轻社员帮他们用独轮车把行李推回村子的。
帮王红梅推行李的是一位跟王红梅年龄差不多的小伙子,他叫张学军,个头不高,也比较瘦弱。王红梅看他也是个孩子,总担心他推不稳独轮车,怕他把自己的那个装行李的箱子摔坏了,那可是她母亲当年结婚的陪嫁(王红梅的外公是资本家)。
快到村子的时候,有一段坡路,坡度虽然不大,可路面上有浮土,还是一段弯路。就在张学军卯足劲加快步伐推上那段坡路时,独轮车突然歪倒在路沟里,王红梅的那个行李箱被压在独轮车下。
看到这一幕,王红梅尖叫一声:“哎哟!我的箱子!”
在后面赶过来的两名社员和张队长帮忙把歪倒的独轮车从路沟里抬上来,看看车上的行李没有损坏,只沾了一点泥土,张队长上前踢了张学军一脚,生气地骂道:“干点活总是毛手毛脚,要是摔坏了人家知青的东西咋弄?”
被张队长骂了一顿,张学军满脸通红,不好意思地看了王红梅一眼,推起独轮车小心翼翼往村子走去。王红梅本想安慰他一下,可又不知说什么好,只好默默跟在张学军身后,一句话也没说。
很快就到了张家庄三队的队部,队部院门口有不少乡亲迎候在那里。队部的院子挺大,五间正房还有三间厢房,那三间厢房已经被社员们拾掇利索了,青岛来的十一名知青就住在那三间厢房里。
张学军帮着王红梅把行李搬进屋里,他就推着独轮车默默离开了,王红梅想对他说一声谢谢,都没来得及。看着张学军远去的背影,王红梅心里挺觉得对不起她的,因为给自己推行李,张队长踢了张学军一脚,还骂了他一顿。
第二天早晨,王红梅刚起床准备洗漱,她拿着牙缸牙刷准备去厨屋(中间做饭的那间屋子)的水缸里舀水刷牙,只见张学军挑着两桶水走进了厨房,他看到了拿着茶缸准备刷牙的王红梅,红着脸说:“我刚从水井打上来的水,温乎,水缸里的水凉,都上冻了……”王红梅在张学军挑来的水桶里舀了一茶缸水,就到院子里洗脸去了。
来到张家庄插队落户当了知青,张学军是王红梅最早熟络起来了农村小伙子。
春节前的那段时间,张学军天天来给知青们挑水,王红梅天天早晨都等着张学军挑来水后才刷牙洗脸,新打来的水的确是温乎乎的,不像水缸里的水冰冷刺骨。有时看王红梅还没来厨房准备洗漱,张学军就会在厨屋等一会或咳嗽一声,等王红梅把洗漱用水舀出来了,张学军再把水桶里的水倒进水缸。为此,王红梅挺感动的,也发自内心地感激张学军。
春耕备耕生产开始以后,第一天往地里运送土杂肥,社员们基本都用独轮车往地里推粪,青岛来的知青不会推独轮车,就用扁担篮子往地里挑粪。王红梅看女社员推着独轮车也轻松自如,她也想学推独轮车。
那天往地里挑粪回来的路上,王红梅碰上了张学军,他正推着满满两大筐土杂肥往地里走,王红梅就堵住他,非要替张学军推独轮车。张学军以为王红梅会推独轮车,就让给她推。王红梅也学着社员推车的样子,把车襻挂在脖子上,双手握住车把,可惜只往前推了一步远,独轮车就歪倒在路上,两筐土杂肥有一大半撒在了路面上。
看王红梅不好意思了,张学军急忙把歪倒的独轮车扶起来,笑着说:“不要紧,你回去挑粪吧,等我把粪推到地里,空车回来的时候教你学推车。张学军用双手把撒在路上的土杂肥一捧一捧往车上捧,王红梅帮不上忙(实际上她是嫌脏),就挑着她的两个土篮子回场院挑粪去了。
也就四五天的时间,张学军还真教会了王红梅推独轮车,虽然不是那么熟练,王红梅也能把满满两大筐土杂肥推到地头,她成了第一个学会推独轮车的青岛知青。
麦收过后,队里给知青们盖了新房子,成立了知青点,知青点离张学军家不远,只要有时间,张学军还经常来帮知青们挑水。到了那时王红梅才知道,张学军三岁时就没了父亲,是他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的。张学军的母亲也天天下地干活挣工分,她很少说话,只低头干活,一起干了好几个月的农活,王红梅才知道张婶就是张学军的母亲。
因为对张学军印象不错,王红梅也很敬重张学军的母亲,看到她就笑着打招呼:“张婶好!”张学军的母亲听到王红梅打招呼,她也笑着招呼两声:“闺女好!闺女好!”
图片来源网络
一晃就到了1973年春天,青岛方面又有了招工指标,王红梅因为家庭问题,又错过了一次招工回青岛的机会。那年秋天,张家庄大队再次得到了一个招工指标,是去公社供销社当售货员,大队书记想让王红梅去供销社工作,可没想到王红梅又没通过政审。为此,王红梅心里难受失落了好久。
张学军的母亲张婶是个很淳朴善良的人,她知道王红梅又没能去供销社当售货员,心里肯定难受,就来劝慰她,还给她送来了新摊的煎饼。心情最失落的时候,得到了张婶像母亲一样的关爱,王红梅心里很温暖也很感动。
那时张学军已经二十一岁了,早就到了订婚的年纪,可好心人接连给他介绍了好几个对象都没成,不是他不愿意,是人家女方嫌他家没有操心主事的。一直到了1975年,张学军的婚事还没着落,愁的张婶饭都吃不下,她真担心儿子打了光棍,断了老张家的香火。
1975年初秋的一天上午,社员们在沟南的高粱地除草,一场大雨不期而至,社员们都着急忙慌往家跑,过泄洪沟的时候,王红梅不小心从沟坡上滚下来,扭伤了脚踝,坐在泄洪沟里无法站立。看到这一幕,张队长和张学军赶忙跑下沟坡,把王红梅搀扶起来。可王红梅根本不能行走,左脚不敢撂地。
雨越下越大,看看泄洪沟里的雨水已没过脚面,张队长对张学军说:“学军,你受累把红梅背回去吧,让你二奶奶给看一下,别伤着骨头啥的。”张学军犹豫了一下,背起王红梅,一步一滑地爬上沟坡,把王红梅背回了知青点,他又小跑着去叫来了会正骨的张二奶奶。
张二奶奶来到知青点,让王红梅坐在炕沿上,她蹲下来,用手摸了摸王红梅的脚踝处,笑着说:“不碍事,错踝(脱臼)了,我给你捋捋就好了。”张二奶奶说完,让王红梅坐好,她抓住王红梅的左脚用力一拽,疼的王红梅哎呀一声大叫。王二奶奶又摸了摸王红梅的脚踝处,笑着说:“好啦,在家歇两天就没事了。”
在家养伤的那几天,张婶天天到知青点看望王红梅,给她送好吃的,还把那天在泄洪沟里弄脏的衣服都帮着王红梅洗干净了,王红梅很感动。
就是从那天扭伤脚踝被张学军背回知青点,王红梅再看到他时就脸红。特别是听社员们私下里议论这事时,不光是王红梅觉得不好意思,张学军也常被几位大嫂取笑,说什么猪八戒背媳妇之类的话,弄的张学军见了那几位大嫂都躲着走。
那年冬季回青岛探亲过春节,王红梅跟她母亲说出了自己喜欢张学军的事情,她母亲不同意她在农村找对象,对她说:红梅,回去的时候,你把家里的这两瓶带回去,我再给你买点糖果点心,送给你们大队的干部,让他们帮帮忙,再有招工的机会好想着你点。”“托我姥爷的福,这辈子就别想招工进城了,我只能扎根农村当一辈子农民了。”“那我也不同意你和农村小伙子结婚……”王红梅的母亲态度很坚决,她的意思是再等等看,兴许还有回城的机会。
其实,在张家庄插队落户生活了七年,和张学军朝夕相处了七年,王红梅已经深深爱上了淳朴善良的张学军,别说是自己还看不到回城的希望,就算能招工进城当工人,她也铁了心要嫁给农村小伙张学军。看母亲坚决不同意自己和农民结婚,王红梅红着脸对她母亲说:“妈,你要是不同意我和他结婚,我就没脸活了,他都……”
听了王红梅的话,王红梅母亲气的要命,她用手指头狠狠戳了一下王红梅的额头:“你个死妮子,真不让我省心……”
1976年初夏,王红梅和张学军领取了结婚证,她成了第二个和当地农民结婚的青岛知青。那年秋天,大队书记安排王红梅到张家庄小学当了民办教师,让张学军到农机站学开拖拉机,张学军成了张家庄大队第一名拖拉机驾驶员。
1979年国家有了新政策,留守在农村的插队知青可以返城了,王红梅虽然和当地农民结了婚,她的父母找了关系,张学军也可以随着王红梅一起进城。可张学军不想把母亲一个人留在农村,他就拒绝了王红梅父母的好意,也同意王红梅带着孩子回青岛。王红梅舍不得离开张学军,也舍不下学校的孩子,她就没回青岛,选择了留守。
1983年秋天,王红梅在县教师进修学校学习了两年,转成了公办教师,继续从事她热爱的教育事业。后来张学军也享受了知青家属待遇,招工到县农机站工作。她的儿子十六岁那年户口迁回了青岛,高中毕业考上了大学,最终定居在济南。
退休后,张学军和王红梅在济南生活了一段时间,张学军不愿在济南和儿子儿媳一起生活,他和王红梅又回到了潍坊,在潍坊市郊(自己家的住房)经营了一家烟酒食品商店,一个月也有几百块钱的收入。当初一起到张家庄插队落户的同学们每次回去看望乡亲们,王红梅夫妻俩都会做东热情招待大家。同学之间谁有困难,她夫妻俩也会伸出援手,鼎力相助。老知青团体的爱心活动,她夫妻俩也会积极参与,从不缺席。
当下,王红梅和张学军还生活在潍坊,还经营着那家规模很小的食品商店,收入虽然很微薄,但天天有事干,王红梅说她夫妻俩生活得很充实很快乐。
作者:草根作家(感谢王大姐真情讲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