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有钱是陆依萍,你会有很多兄弟姐妹。妈妈有钱是王诗龄,你是唯一的宝贝”。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提升。
最近宗家遗产纷争的事闹得沸沸扬扬,宗馥莉数次冲上热搜,有网友对她的描述:
“一个真正的豪门千金,她的血液里流淌着学识、计谋和身处豪门必须拥有的铁腕手段。”
我们可以了解到的是,少年时的宗馥莉去美国上学,杜建英以监护人的身份陪同,同时也将一个很少被中国家长关注到的美国大学——佩珀代因大学,推到了聚光灯下。
相较于王诗龄就读的英国最佳女校——博奈顿女校,宗馥莉就读的这所学校知名度就微乎其微了。有人怀疑,宗馥莉14岁去美国留学时,由小妈杜建英当监护人,故意把她送进这所在国内名气不大的学校,是想断掉她的上升路,削弱她在家族中的竞争力。
这种说法,让原本是财富之争的家族大戏变得更加耐人寻味。
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所学校虽然排名不高,在国内不算有名,但却是娃哈哈长公主独立成长的涅槃之地。
Part.1
豪门千金的留学路
被后妈做了局?
根据网传消息,1996年14岁的宗馥莉赴美求学,杜建英被安排为随行人员出国照护。
在大学升学的时候,有人提到杜建英很聪明,特意挑了一所看起来还行,其实一般的学校,把宗馥莉安顿进去,目的是为了让她接受不到最好的教育,不至于将来太聪明、太有本事。
图源丨宗馥莉微博
支持这种说法的人还拿杜建英自己的孩子举例,他们一个去了康奈尔,一个去了宾大,说明她其实很懂选学校,更懂名校的价值。
而宗馥莉作为首富千金,如果真的想进藤校也不是难事。
比如地产商潘石屹的儿子,当年为了进哈佛和耶鲁,分别捐了1500万美元和1000万美元,最终都顺利入学。
图源丨网络
相比之下,宗馥莉没有砸钱进名校,而是去了名气不大的佩珀代因大学,看起来是被小妈做局了!
但豪门家庭的事情没那么简单,长公主也不是吃素的。
宗馥莉就读的专业是国际商务,隶属于佩珀代因大学的Seaver文理学院,恰恰是该校的优势学科之一。
课程内容涵盖国际市场营销、跨国管理、商业法律、国际金融等领域,注重理论与实务结合,并安排了海外交流、企业项目实训、商业实地考察等实践环节。
宗馥莉在校期间参与了亚洲企业参访项目,借此机会将娃哈哈美国分公司设立在洛杉矶港口,将课程实践与家族企业无缝对接。
可以说,还是学生时代的长公主就已经展现出不俗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战略整合意识。
她没有走进藤校这样的学术象牙塔,反而在真实的商战中锻炼了视野和能力,从富二代一步步成为真正能独当一面的企业家。
Part.2
富二代严选
佩珀代因大学究竟什么来历?
佩珀代因大学Pepperdine University是一所位于美国加州马里布(Malibu)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因风景绝美和独特的校园氛围被誉为全美最美大学之一。
图源丨网络:Pepperdine大学Malibu校区鸟瞰
这所学校创建于1937年,由一位基督徒商人乔治·佩珀代因创办,因此有着浓厚的宗教背景。
马利布(Malibu)属于美国最富有的一个城市之一聚集了大量好莱坞明星、科技巨头、政商名流等高净值人群。
金·卡戴珊家族、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布拉德·皮特、小罗伯特·唐尼、麦莉·赛勒斯、艾伦·德詹尼丝等名人都在此定居。马里布豪宅一套几千万美元起,这里的学生家庭背景,比学校排名还要“金光闪闪”。
除了宗馥莉之外,演员李连杰的女儿李思是这所学校的校友,欧洲皇室、阿拉伯王子、好莱坞明星的孩子也都曾在此就读。
图源丨佩珀代因大学
从这个角度上看,佩珀代因大学对宗馥莉的意义,可能比一纸名校毕业证更加重要。
✨小帮妹资深团队访遍华南、华东、华北等地区400多所国际化学校、国际课程实验班,常年跟知名校长及招生主任沟通交流建立独家院校数据库,我们的升学规划师团队擅长:
✅ 解析IB/AP/A-Level等课程体系适配度
✅ 匹配学生特质的院校梯度方案
✅ 优势学科资源深度开发建议
Part.3
佩珀代因大学的出现
揭开了留学的3大误区
当“娃哈哈长公主”入读佩珀代因大学的消息传开后,不少人发出了疑惑: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其实,这份疑惑的背后,藏着大众对留学这件事的诸多认知偏差。
误区一
富二代扎堆的学校,就是“混日子”的乐园?
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中,只要一所学校聚集了大量来自全球上层家庭的孩子,就等同于 “学术氛围薄弱”、“学生只顾享乐”。佩珀代因大学恰好因为其多元的生源构成,被贴上了这样的标签 —— 有人想当然地认为,这里的学生每天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对学业毫无压力。
图源丨网络
但事实恰恰相反,这些所谓的“二代们”,大多从小就处在高强度的竞争环境中。他们更早接触商业世界的规则,更清楚“丛林法则”的残酷,也更懂得如何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比起普通中产家庭的孩子,他们对“资源”的理解更深刻:不仅知道如何找到对自己有用的资源,更懂得如何整合资源、利用资源达成目标。
误区二
美本录取只看SAT和GPA,分高就能进?
“只要分数够高,就能上美国好大学”,这是很多中国家长和学生的执念。但实际上,美国高校的录取逻辑远比“唯分数论”复杂,佩珀代因大学就是典型的例子。
对于佩珀代因这类学校而言,录取时会综合考量两大核心因素:一是“入读率保障——学校会倾向于选择大概率会入学的学生,避免录取后出现“放鸽子”的情况;二是“价值观契合度”——比起单纯的高分,学校更看重学生是否认同其教育理念,是否具备跨文化适应能力,是否有潜在的成长价值。
误区三
只有读顶尖名校,未来才有出路?
打开世界大学排名榜单,佩珀代因确实不算 “顶流”,知名度也远不及常春藤盟校。但如果因此就断定 “读这所学校没用”“就是浪费钱”,那就太片面了 —— 因为佩珀代因有两个无可替代的优势:浓厚的商业氛围和顶级的人脉圈层。
在商业世界,学术成绩不是绝对重要的,但资源一定要丰富;不用和最聪明的人做同伴,但要和最有价值的人建立合作。
那些“不是藤校就没用”“读这种学校就是浪费钱”的看法,其实太过片面。真正的教育,不只是看排名,还要看是否能帮一个人走出原有身份,建立新的能力与连接。佩珀代因的例子恰恰说明:优秀的人才,从来不是只有“顶尖名校”这一条培养路径;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比盲目追逐排名更重要。
留学的本质,是一场自我探索与资源匹配的旅程。我们不必被“富二代学校=混日子”“分数高 = 稳录取”“非藤校没用”这些误区绑架,更不必用单一的标准评判一所学校的价值。就像佩珀代因,它或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顶尖名校”,但却能为特定学生提供无可替代的成长土壤——而这,正是留学最该有的样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比追随别人眼中的“好”更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