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六棱砖塔,百年巫术密码,揭开陕西民间信仰的隐秘产业链
2024年秋,陕西渭北高原一座荒废窑洞前,几位老人正对着一座残破的六棱砖塔低声祭拜。人群中悄悄流传:只要绕塔三圈,撒下红纸包裹的香火钱,就能求得好姻缘——即使这塔本是为镇压“淫邪”而建。
百里之外,西安回民街的文创店铺里,《封神》雷震子木雕销量暴涨,商家给每个雕像贴上“雷公护体,百邪不侵”的标签。买家不知道,这个面如青靛、背生双翅的神话人物,与白鹿原上的镇邪塔竟有着千丝万缕的神秘关联。
从雷震子的黄金棍到白嘉轩的镇邪塔,一场横跨五百年的巫术信仰产业链正在关中大地悄然运作……
01 神秘砖塔,镇压冤魂的民俗密码
2017年电视剧《白鹿原》第60集,白嘉轩力排众议坚持造塔镇邪时说道:“神要敬着,鬼要打着……不光我不给她修庙,我还要给她造塔呢,我把她烧成灰,我压到塔底下,我让她永世见不得天日!”
然而在小说原著中,提出造塔主意的并非白嘉轩,而是白鹿书院的朱先生。这位关中理学大儒冷静地谋划:“把那灰末不要抛撒,当心弄脏了河海。把她的灰末装到瓷缸里封严封死,就埋在窑里,再给上面造一座塔。叫她永远不得出世。”
这座六棱砖塔在现实中确有原型。陈忠实创作时参考了关中地区的镇邪风俗,当地至今流传着“塔镇妖邪”的说法。可惜如同小说中朱先生的坟墓在特殊年代被毁,真实的镇邪塔也多已被拆除——“那些青砖早就被无神论的青年们拆除了,或许成了某些家宅或者小学的院墙砖了”。
02 雷公转世,神话人物的镇邪演化
就在白鹿原上镇邪塔耸立的同时(1920年代),雷震子的形象正在民间悄然转变。
《封神演义》中明确描写雷震子“面如青靛,发似朱砂,背生风雷双翅”,这个形象与陕西民间信仰中的雷公几乎一致。在《西游记》第45回,孙悟空在车迟国呼喝的“老邓”(邓天君),正是雷部二十四天君之首。
明代小说《封神演义》将雷震子塑造为“天雷将星下凡”,这一设定深刻影响了陕西的巫术信仰。雷震子既是雷部正神,又是周文王的义子,这种半神半人的身份,使他成为民间信仰中沟通天地的理想媒介。
03 巫术产业链,乡土中国的神秘经济
白鹿原上的镇邪塔与雷震子信仰,催生了一条延续至今的巫术产业链:
上游的神职群体:白嘉轩先后两次请巫师驱鬼。第一次为第六房媳妇胡氏,采用“撒豆驱鬼”之术——这本是源自中国古代追傩仪式的民俗;第二次为鹿三驱除田小娥“冤魂”。
中端的器物制作:镇邪塔所需的六棱砖、雷震子雕像所用的桃木(民间认为桃木辟邪)、以及符咒制作所需的朱砂黄纸,都形成了特定生产工艺。
末端的仪式服务:包括建塔仪式、开光法事、年度祭祀等。在白鹿原,乡民们甚至为田小娥的“冤魂”修庙塑身,形成了一种“向恶灵屈服”的交易性信仰。
这套体系养活了关中地区大量的神职人员、工匠和仪式专家。甚至朱先生这样的理学大儒,也不得不借助巫术系统来维护儒家秩序。
04 心理机制,巫术信仰的生存智慧
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曾指出:“巫术能给人一种坚定的信念,让他有精神的慰藉,这种慰藉让人在进行生产活动时而有了信心,使人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保持心理平衡与完整。”
在白鹿原发生瘟疫时,面对无法抵御的灾难,人们只能颤抖地接受死亡。在这种情况下,为田小娥修庙塑身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通过祭祀恶灵来换取停止被伤害。
这种交易性信仰体现了民间社会的实用主义态度。正如白鹿原的多民们所想:既然无法降服恶灵,那就修祠供奉,让它从恶灵转化为神明。历史上诸如“蒋神”(蒋子文)等都是由恶灵转变来的神明。
05 现代转型,巫术信仰的当代变身
今天的陕西乡村,传统的巫术信仰已经穿上现代外衣:
西安某文化公司推出“雷震子护身符”电子版,声称“数字化辟邪”,用户扫码就能获得“云端加持”。
白鹿原镇邪塔遗址旁建起了民宿,推出“镇邪塔夜宿体验”,宣传语竟是“感受被镇压的浪漫”。
更有人借助AI技术复原“朱先生算命系统”,声称能够通过大数据推演命运。
这条古老的产业链正在科技包装下获得新生。传统文化研究者指出:“与其简单批判为封建迷信,不如看到这是民间精神慰藉需求的另类表达。”
---
夜幕降临,白鹿原上的六棱砖塔遗址亮起景观灯束——那是当地政府打造的“夜游白鹿原”项目。游客们举着雷震子形象的雪糕在遗址前自拍,不远处,村民们悄悄烧纸钱祭拜。
镇邪塔倒了,雷震子火了,巫术信仰换了件衣裳继续活着。
当一位网红主播在塔遗址前直播卖货时,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弹幕瞬间刷屏:“田小娥显灵了!”
这场意外很快被气象部门证实为局部强对流天气,但当地人依然窃窃私语:“有些力量,科学解释得再清楚,也挡不住人们心里那点嘀咕。”
(文中部分情节基于文学创作,请理性看待民间信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