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派驻第一医学中心骨科针对暑期脊柱健康热点,联合麻醉、营养、康复等多学科团队,成功为一名14岁的“I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重度脊柱侧后凸”患儿实施治疗。通过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与快速康复理念,患儿术后身高提升17厘米,外观与功能显著改善,重返校园。
复杂病例牵动多学科协作
14岁的小雨(化名)4年前被发现脊柱侧弯,因未及时干预导致病情加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入院检查显示,小雨脊柱呈S形弯曲(胸椎右后凸、腰椎左凸),存在明显“剃刀背”畸形,身高仅153厘米,体重39公斤(BMI 16.66),且伴随肺功能限制性障碍,手术风险与围术期管理难度极高。
![]()
![]()
面对这一复杂病例,骨科赵永飞副主任医师团队当即启动多学科联合诊疗机制,联合麻醉科、营养科、康复医学科、药剂科及手术室等多领域专家,共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就手术禁忌、潜在并发症等与患者家属进行充分沟通。
阶梯式方案实现精准矫正
基于患儿病情,多学科团队量身打造“两步走”治疗策略:
- 一期实施“头盆环外固定牵引术”,每日精准撑开0.5-1厘米,历时28天逐步矫正脊柱畸形;
- 二期开展“后路全椎弓根螺钉矫形融合术”,术中采用神经电生理实时监测,全程保障脊髓安全。
![]()
各学科同步发力提供保障:麻醉科创新气道管理方案,结合术中唤醒技术规避神经损伤;营养科定制每日1.8g/kg的高蛋白营养支持计划,术前成功纠正低蛋白血症;康复医学科全程介入,术前通过呼吸训练提升肺功能,术后及时启动核心肌群锻炼;药剂科设计“四层镇痛”方案(非甾体抗炎药+区域神经阻滞+自控镇痛泵+心理干预),确保患者舒适康复。
两次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置钉精准,矫正过程平稳,神经功能完好,出血得到有效控制。术后首日,赵永飞副主任医师即指导患儿佩戴支具下床活动,经过两周精心护理,小雨身高提升至170厘米,顺利出院。
![]()
专家提醒:关注青少年脊柱健康
“脊柱侧凸在青少年中发病率达2%-3%,但早期筛查率不足30%。”赵永飞副主任介绍,10-14岁是脊柱侧凸黄金干预期,家长可通过“前屈试验”(弯腰时观察背部是否不对称)初步判断。
此次多学科协作的成功,充分展现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在复杂脊柱疾病诊疗领域的综合优势,为青少年脊柱健康护航提供了有力范例。
脊柱侧凸:
是指脊柱一个或数个节段椎体的三维弯曲,常伴随椎体旋转畸形,国际标准以Cobb角≥10°为诊断依据。其好发于10-16岁生长发育高峰期,家长可通过三步骤自查:观察双肩是否水平、弯腰90°检查背部是否对称隆起、测量腰际线弧度是否一致,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专家介绍:
赵永飞,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脊柱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领域: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畸形手术治疗等。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专家门诊);周三下午。五层B区。
出诊地点:第一医学中心门诊部。
就诊方式:①通过114电话预约;②微信搜索“解放军总医院医疗健康服务”小程序→就诊服务→门诊服务→预约挂号→选择就诊人→外科科室→骨科→;③门诊挂号机上选择“骨科门诊”进行预约或挂号。
![]()
主管|解放军总医院政治工作部
主办|宣传处融媒体中心
来源 |第一医学中心
撰文 |苏晓静 耿美琪
摄影 | 马梓喻
刊期 |第2926期
总编:熊 刚
主编:张 奎
编审:张 密 李笑一
编辑:刘超英
邮箱:jfjzyy01@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