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大事件
上海市政府发布一组人事任免信息
市政府近日发布一组人事任免信息
任命宋扬同志为上海科学院副院长。
任命陈琳琳同志为上海图书馆副馆长、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所长。
免去张斌同志的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职务。
任命高天同志为上海市数据局副局长。
免去郑长林同志的上海市财政局副局长职务。
任命夏雅敏同志为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免去万荣同志的上海海洋大学校长职务;免去宋敏娟同志的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职务。
免去周俊龙同志的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职务。
免去聂清同志的上海大学副校长职务。
任命毕宇芳同志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
今日新动态
1.公安机关公布10起涉灾情、险情网络谣言典型案例
防汛抗灾抢险是争分夺秒的硬仗,广大群众团结一心、多部门迅速响应,第一时间组织力量投入工作。然而,却有极个别网民为博流量,散布谣言,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公安机关持续开展打击整治涉灾情、险情等领域网络谣言,今日,公安部公布10起涉灾情、险情网络谣言典型案例。
案例一:陆某兴编造传播“四川泸定桥发生塌方”网络谣言案
案例二:田某平编造传播“河南夏邑发生洪涝自然灾害”网络谣言案
案例三:朱某龙编造传播“广西来宾市忻城县大塘镇六安村突发内涝,房屋被淹”网络谣言案
案例四:王某编造传播“广西隆林洪灾山体滑坡目前3人死亡”网络谣言案
案例五:宋某涛编造传播“温州平阳遭遇暴雨山洪袭击”灾情谣言案
案例六:樊某旺编造传播“山东菏泽龙卷风致5人死亡,国道中断”网络谣言案
案例七:吴某妹编造传播“景德镇地震”网络谣言案
案例八:沈某编造传播“浙江宁波一涵洞内车辆被淹,3人死亡”网络谣言案
案例九:朵某娟编造传播“兰州一化工仓库附近突发爆炸”网络谣言案
案例十:吉某编造传播“昌乐化工厂爆炸事故7死4伤”网络谣言案
以上人员均已被依法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当前,正值汛期地质灾害易发时段,涉及虚假灾情、险情的谣言更易在短时间内大量扩散。公安机关提醒,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发表言论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对自身言行负责。
2.上海升级社区微型消防站,守护火灾救援“黄金10分钟”
今年7月初,徐汇区康健街道某社区,一楼居民在庭院堆放的杂物起火,楼上邻居发现火情后立即报警。不到两分钟,一辆消防车载着5名队员到达现场;约4分钟后,明火全部熄灭;总用时不到8分钟,火烬、易燃物全部处置完毕。随着烟雾散去,火情危机彻底解除。
在这起火警中,迅速到场、快速灭火的,不是大家熟知的“国家队”(国家消防救援力量),而是一支新兴社会救援力量,来自康健街道微型消防站的队员。
如今在上海,像康健街道这样具备 24 小时值守、专业作战能力的 “升级版” 社区微型消防站,已在徐汇、虹口、闵行、黄浦等区落地生根。它们不是国家消防救援力量的“替代品”,而是守护社区消防安全的“先行者”——用3分钟到场的速度,抓住初期火灾救援的“黄金10分钟”。
在专业人士看来,上海的升级版社区微型消防站已取得显著成效。然而,作为新生事物,在建设和管理中仍面临不少挑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直接关系到这支力量能否长期稳定发挥作用。
目前,升级版社区微型消防站由属地街镇负责建设和日常管理,消防救援部门负责业务指导,这种双重管理模式容易出现权责不清的问题。此外,微站与社区居民的联动也有待加强。“虽然我们经常宣传,但还是有居民不了解微站,甚至觉得‘着火了找 119 就行,微站没用’。”一名微站队员说。
到2025 年底,上海除崇明、金山外,基本实现每个街道乡镇至少有一个社区微型消防站。市消防救援部门表示,将通过“统训、统管、统调”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微型消防站的战斗力,成为基层消防安全治理的可靠力量。
聚焦热新闻
1.警方通报“男子戴恐怖面具事件”:涉事人员系外籍老师,已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今天(8月27日)凌晨,杭州高速交警发布警情通报:
针对网传“长深高速有人戴恐怖面具惊吓过路车辆”事件,经查,涉事人员系萧山区某校外籍老师Hugo(男,42岁)。
8月24日16时57分,其搭乘朋友车辆从G25长深高速返杭,行驶至富阳龙门互通时,在随身携带包内翻找零食时看到面具(系Hugo2024年11月在网上购买),后拿出把玩佩戴,被同向行驶的其他车上人员看见,并用手机拍摄视频。双方车辆同向并车行驶约9秒,其间未发现双方有言语交流及其他异常行为。17时27分,该涉事车辆从杭州南收费站驶出,车上人员未佩戴面具。
此行为尽管未造成后果,但鉴于可能影响行车安全,公安机关迅速查找到该涉事人员,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其表示悔过,并向当事人道歉取得谅解,还就该事件引发关注向广大网友致歉。杭州高速交警提醒广大驾驶人:文明行车,杜绝危险举动,如遇类似情况,请保持客观冷静,确保安全后及时拨打12122报警。
2.女子悬赏上海市区一套房,寻找六代单传被拐儿子,最新进展!
近日,唐蔚华女士悬赏上海市区一套房产寻找被拐儿子王磊的寻人启事引发社会关注。据悉,王磊 1995年4月7日出生,1999年8月26日在上海市虬江路 544号被拐,时年4岁;其特征为头发微卷、双眼皮、招风耳、头顶双旋、无名指有螺纹,5岁前就读于上海福利会托儿所(华山路乌鲁木齐路),父亲为王杰,知情者可联系公安13818308132提供线索。
事件回溯至1999年,唐蔚华因临时给考驾照的丈夫送身份证,托付店员路某照看王磊,不料路某以带孩子去厕所为由将其拐至广西,后在广西融水县和睦镇与王磊走散。2000年,路某因拐卖儿童罪被判15年有期徒刑,2011年经抗诉重审,改判绑架罪获无期徒刑,后因狱中表现良好减刑,于2022年11月出狱,但王磊下落始终不明。
26年来,唐蔚华往返于上海与广西寻子,甚至曾让路某带路重走拐带路线,上海、广西公安也成立专案组联合查案。2023年,唐蔚华决定以上海闵行区一套价值数百万元的房产(系王磊爷爷遗产,王磊儿时居所,爷爷遗愿用其悬赏寻孙)作为奖励,征集能确认王磊身份的线索。
截至 2025年8月26日(王磊被拐27周年首日),案件有新进展:唐蔚华已收到 30余条热心人提供的线索,7名与王磊年纪相仿的男子愿主动采血验亲;其中一条高度疑似线索显示,被寻人可能从广西被拐至广东云浮,目前唐蔚华已联系广东省公安厅打拐办,将安排采血鉴定。唐蔚华哽咽表示,一家人26年望眼欲穿,盼早日找到孩子。众多网友也转发寻人信息,祝愿王磊早日回家、家人团聚。
编辑 | 李婉怡
责编 | 陆慧
上海法治声音
上海法治声音是一个政法人发声集结号。我们拥有一批熟识的政法条线工作者、基层干警、法官、检察官和法学教授。 从法治活动、大案要案,到市民关心的法治话题和民生信息,都可能写进我们给你的法治声音“集合帖”。 上海市委政法委、上海报业集团联合出品。聚焦法治热点,关注法治人群,传播法治精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