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 年 6 月的那个清晨,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口附近的皇姑屯,一声巨响,改变了诸多历史走向。张作霖,这位彼时的 “东北王”,在这场精心策划的爆炸中丧生。他的离世,给东北局势带来了巨大变数。
随后,张学良接管东三省军政大权,不久后东北易帜,全国名义上实现一统。但紧接着,1931 年 “九一八事变” 爆发,东北军在 “不抵抗” 命令下,迅速丢失东三省。这不禁让人遐想,倘若张作霖未被炸死,以他的实力,能否打赢日军呢?
出身草莽,一路逆袭
张作霖出身贫寒,1875 年出生于海城县的小村庄,原籍河北,祖父因逃荒来到东北。他童年坎坷,父亲张有财好赌,后被仇人杀害,张作霖只能在困苦中艰难求生。幸得好心私塾师傅帮助,读了几年书,可很快因生计辍学。16 岁时,他去店里当伙计,甚至一度流浪,好在常有他人接济才未饿死。
1894 年甲午战争爆发,张作霖投身宋庆毅下属军队。因作战勇猛,很快被提拔为哨长(排长)。战争结束后,他卸甲归田,在镇子上开了家兽医铺。张作霖也喜好赌博,虽不像父亲那般嗜赌如命,却也因赌博在当地难以立足。无奈之下,他索性入山为匪,开启绿林生涯,而这,也是他崛起的开端。
当时辽西有不少与士绅勾结的马匪,打着 “保护乡里” 旗号成立 “保险队”“民团”,实则收取保护费,后来更是公开勒索。张作霖在这期间结识了张景惠、张作相、汤玉麟等人。凭借权术与手段,他迅速成长为当地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他曾对汤玉麟说,当今满洲无主,应将小股流匪合并,形成强大势力,进而称霸满洲。可见此时的张作霖,已不满足于土匪身份,而是有了更大野心。
1900 年沙俄出兵东北,几年后的日俄战争,张作霖巧妙周旋,成功进入朝廷官员视野。因剿贼有功,他被提拔为奉天巡防营前路统领,统率五营兵马进驻郑家屯。1909 年,在徐世昌默许下,他又增添两营兵马,此时手下已有 3500 人,完成了原始积累,初步具备争夺地盘的实力。
武昌起义后,张作霖盯上袁世凯。在赵尔巽指示下,他发电袁世凯,称 “满洲军人决议勤王”,愿担任总司令保卫清王朝。但袁世凯另有打算,密电张作霖,事成后委其为东三省防务督办。张作霖得信后,联合冯德麟等人对赵尔巽施压,迫使他向袁世凯通电妥协。攀上袁世凯这棵大树后,张作霖实力大增,被任命为二十七师中将师长,成为辽宁地区实力最强的实力派。此后,他利用混乱局势,快速扩充实力,设立军官学校,培养年轻军官,还聘请大量日本教官。袁世凯复辟失败后,张作霖已成为奉天督军兼省长。凭借奉天省这个基本盘,他纵横捭阖,最终成为实际的 “东北王”。君临东北后,他并未满足,而是大力发展经济、兴建兵工厂、操练新军,积极为入关做准备。
苦心经营,实力雄厚
民国时期,军阀实力主要体现在军事上,张作霖深知这一点,在军事方面极为用心。东北军实力可从武器弹药、兵工厂、人才培养三方面来看。
武器弹药来源上,奉系军阀一是抢劫,二是购买。1918 年,奉系截获北洋直系军阀从日本购买的军火,大炮、步枪机枪合计 3 万余件,借此扩充六个旅。1920 年直皖战争,奉系抢夺皖系枪支弹药,有百余车。1924 年直奉战争,直系战败,20 万部队被缴械,仅山海关附近就缴获枪支近 4 万。购买方面,1921 年张作霖从意大利购买一战时期武器。1922 年花费一百万购买日本武器,后陆续从日本购买 7.7 万支枪,步机枪弹 4000 万发,炮弹 10 万余。1922 年从白俄军获取步枪 3 万支。1924 年从德国购买枪支 81000,子弹 6800 万发。1925 年从捷克购买枪支 129 吨,后又购买 13.4 万枪支,弹药近亿发。这些囤积的枪支弹药,让奉系成为实力靠前的军阀。
张作霖父子对兵工厂及其配套产业兴建也很上心。1916 年兴建奉天军械厂,占地 4.7 万平方米,有 500 名工人职员。1919 年扩建为东三省兵工厂,占地 3200 亩,机器设备上万台,职员 1000 余人,工人 2.5 万,有枪厂、子弹制造、炮厂等多个分厂,是国内超一流兵工厂。1922 年兴建奉天迫击炮厂,全盛时每月制造迫击炮 80 门,炮弹 4 万发。1917 年创办奉天被服厂,负责军服和行军物资。1923 年兴建奉天粮秣厂,保障军需。可见,奉系不仅囤积大量武器,还有制造能力,对军队其他物资也有供应制造地,体系完善程度国内首屈一指。
张作霖虽出身草莽,却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尤其是基层军官。他刚掌管奉天时就表示,自己虽得位马上,但不能以马上治之,地方贤俊若不嫌弃,愿以厚币相招。他任命袁金铠为秘书长,杨宇霆为参谋长,王树翰为行政厅长,这些人都不是他的原班人马,而是关外知名人士。他用人唯才是用,哪怕人品有瑕疵,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大胆任用。同时,他大力兴建军事学堂,高薪聘请国外教官训练士兵、培养军官。在他十余年努力下,奉系军阀达到巅峰,且实力仍在上升。
与日周旋,恩怨交织
张作霖与日本关系复杂,可谓成也日本,败也日本。日本对中国东北一直野心勃勃,民国初年,因俄国及局势不确定,日本实力也不足,无法直接军事占领东三省,便转换策略,扶植军阀作为代理人,逐步扩大在东北的军事存在,为日后全面入侵做准备,张作霖成了他们的首选。
张作霖为权位不择手段,只要有利可图,对日本和俄国都能有奶便是娘,双方暂时达成互补状态。早在 1912 年,张作霖就向日本献殷勤,拜见路过奉天的日军关东部都督,表示愿按指示办事。1915 年日本庆祝占领朝鲜 5 周年,他亲往汉城祝贺,极力表达 “亲日之意”。同年,奉天爆发反对 “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的爱国运动,张作霖配合日本,让警察厅查访、缉拿,打击抗日爱国运动。
但张作霖与日本矛盾迟早会爆发,双方本就是相互利用。张作霖借助日本支持站稳东三省,进而入关攫取政权;日本则想通过扶植他控制东北,实现全面侵华。日本原以为支持张作霖夺得北洋政权后,他会听从指令,照顾日本利益。可张作霖羽翼丰满后,想拉英美势力入局,摆脱日本控制。他还使劲从日本获取利益,而后撕毁条约不认账。日本人对他恨之入骨,觉得他狡猾、忘恩负义、反复无常,这才有了皇姑屯事件。
客观来讲,张作霖作为军阀,从草莽崛起为 “东北王”,能力和手段毋庸置疑,但军阀本质也有局限性。他打压革命力量,投靠日本做了不少坏事,但也死守基本盘,利用日本发展东三省工业、培养人才,拒绝日本侵略,这些也是事实。
实力相较,胜负难料
回到最初问题,张作霖能否打败关东军,保住东三省?从纸面实力看,巅峰时张作霖海陆空三军齐备。陆军近四十万,飞机有数百架,舰艇三十余艘,武器装备充足,且不落后于日本。东三省土地广袤,有战略纵深,日本关东军想速胜很难。
但战争不能只看纸面实力。当时东三省已有日本军队,且很多层面被日本渗透,张作霖的奉军也并非铁板一块。不过,张作霖是军阀,军队和地盘就是他的命,一旦开战,他定会殊死抵抗。虽可能有妥协和屈辱协议,但从根本上,军阀不会轻易放弃军队和地盘。而且东三省人民对日军仇恨极深,一旦开战会万众一心,还会得到全国各地支持,局势可能陷入僵局。
此外,日本国内和国际局势也有变数。战事胶着时,日本国内可能改变策略,其他列强也可能伺机入局,阻止日本获取更大利益,这都会增加局势的不确定性。
从根本上说,张作霖并非日本对手。彼时日本已转型为工业国,打击刚建立少许工业的军阀势力相对容易。但可以确定的是,张作霖即便失败,日本想得到东三省也不会像后来那么容易,必将付出巨大甚至惨痛代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