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上海“古埃及文明”展创收7.6亿!博物馆经济为何爆火?

0
分享至



自2024年7月19日开幕以来,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掀起的文化狂潮,已成为博物馆圈最为瞩目的现象级事件。

这场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汇集了7家埃及博物馆及萨卡拉考古遗址的788件文物(超95%首抵亚洲),在近13个月的展期内接待观众近277万人次,总营收超7.6亿元,全网曝光量破300亿次,创下全球博物馆单个收费特展多项纪录。



事实上,这股热潮并非孤例。

如今,许多城市的博物院每逢节假日,游客常达限流峰值,各类特色展览总是人气爆棚。

这不禁让人好奇:如今的博物馆究竟有多“热”?



仅仅十多年前,国内很多博物馆还处于“门可罗雀”的状态。

展厅灯光昏暗,玻璃展柜里的文物静静陈列,说明牌只有寥寥数行文字;讲解员常常一整天等不到游客,部分小型博物馆甚至靠缩减开放时间维持运营,成为城市里被遗忘的角落。

谁也没想到,曾经“冷门小众”的博物馆,如今竟成了“出游必看”的热门景点。

各大博物馆人声鼎沸的场景,不仅见证了文化消费的升级,更折射出人们文化自信心态的显著转变。

过去,不少国人热衷于远赴卢浮宫、大都会博物馆探寻“文化密码”;而如今,中国国家博物馆常设展需提前三天预约,上海博物馆特展门票秒空,广州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等常年“一票难求”,本土文化场馆成了最硬核的“打卡地”。

这种从“仰望历史”到“拥抱传统”的转变,在数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总量达14.9亿人次,相当于日均353万人次走进博物馆;文创产品年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从几十元的书签到数千元的复刻摆件,都成了消费者追捧的“文化手信”。

2025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6049.19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17%,创历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涌入博物馆的人群中,35岁以下年轻人占比超半数。他们在文物前驻足记录,让博物馆成为新的“社交货币”发源地。

国际对比中,中国博物馆的热度同样亮眼。

2024年5月,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开馆首日,线上预约量便突破10万,而同期卢浮宫单月接待的中国游客数量不足5万,本土博物馆的吸引力已然实现 “弯道超车”。


陕西历史博物馆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

事实上,博物馆热潮的兴起并非偶然,而是一系列文化事件持续催化的结果。

转变或许可以追溯到2017年央视推出的《国家宝藏》。

当明星化身“文物守护者”,在舞台上深情演绎历史名人与文物的故事,屏幕上瞬间被“原来我们的历史这么生动”“被国宝圈粉了”等弹幕刷屏。

人们惊喜地发现,那些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背后,居然藏着那么多有趣的故事。

2021年河南春晚的《唐宫夜宴》更是以“现象级”姿态出圈。

当一群身着唐装的舞者化身“唐代少女”,在舞台上再现“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的唯美场景,观众瞬间被拉回盛唐气象。



这支融合文物元素与现代科技的舞蹈,48小时内在B站播放量强势破千万,微博当日播放量更一举冲破3000万大关,成为激活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标志性事件。

此后,各地博物馆纷纷效仿,用舞蹈、短剧、数字展等形式让文物“开口说话”。

就连2022年春晚舞台上亮相的三星堆青铜大面具,也引发了一场“博物馆狂欢”。

面具刚在镜头前露脸,三星堆博物馆的官方微博当即涨粉20万,官网预约系统因访问量激增直接宕机,第二天前往三星堆的游客量较前一周增长300%。

各类综艺节目不仅让故宫的石鼓、三星堆的金面具等文物“活”了起来,更让观众意识到,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其实都藏着一段鲜活的历史。



客观来说,如今博物馆的火爆,也是多重深层驱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过去,人们花钱主要满足“吃饱穿暖”等基础需求。

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年轻人更愿意为“诗和远方”氪金,文化娱乐消费逐渐成为他们的“精神刚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314元,比上年增长5.3%。在收入稳定增长的背景下,居民教育文化消费已从“物质满足”转向“精神富足”的情感价值追求。

与此同时,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数量已达7046家,其中90%以上实现免费向公众开放。

相较于动辄数百甚至上千元的演唱会门票,或是旅行所需的不菲开销,门票免费的博物馆几乎为公众提供了零成本的文化体验途径,使得年轻人得以便捷的享受各类文化盛宴。


图片来源:小红书@夭夭

更重要的是,现代家庭愈发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全方位培养,博物馆作为汇聚多元知识的宝库,自然成为亲子家庭的不二选择。

如今的博物馆内,除了各类展览,相关的文化讲座也同样座无虚席,几乎都是家长带着孩子,共同感受文明的多元魅力,希望让孩子在趣味中学习到历史知识。

在此背景下,各地博物馆也纷纷与专业的历史研究者展开线下合作,推出了更为细致和专业的付费讲解服务。

跟着这些文博学者、历史研究者的脚步,聆听他们讲述的文物背后的故事,曾经单纯的“看展”早已化身为一场难得的深度文化研学,让每一件文物的历史温度都触手可及。

更关键的是,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真正为博物馆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让其“好看”也“好玩”。

当越来越多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融入到博物馆的展陈中,不仅打破了传统展览的物理局限,也为游客带来更为真实的沉浸式体验。

当裸眼3D技术将商代的跪坐玉人、亚长牛尊等珍贵文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这种数字虚拟影像技术与静态文物巧妙叠加,为观众带来极具震撼力的视觉体验同时,也令其充分领略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裸眼3D技术

博物馆热的背后,社交媒体的传播力量同样不容忽视。

抖音等热门平台上,众多文博创作者积极分享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博物馆幕后点滴,不断激发着网友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2025抖音博物馆年度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抖音上认证的博物馆政务号和机构号已有856家,同比增长17%;过去一年,抖音上博物馆相关内容播放量达1246亿,较去年增长了36亿。

在网络的推动下,不少原本小众的中小博物馆也借此机会成功“出圈”,被更多人所熟知。

可以说,正是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让如今的博物馆越来越火热。

人们也不禁好奇,维持博物馆运营的钱从哪来?




虽然大部分博物馆属于事业单位,但越来越丰富的展陈和科技加持,光靠财政拨款可不够,只有不断开源,才能维持自身运营和长远发展。

博物馆收入中,门票始终是大头。

那些年客流量超百万的博物馆,每年仅门票就能收入过千万,甚至上亿。

还是拿上海博物馆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的票价举例。

早鸟票:120元
全价票:148元
指定日票:135元
优惠票:74元
亲子票:一大一小200元,二大一小320元。
(学生凭学生证能享半价,65岁以上老人免费入场)

因其灵活的定价策略,加上无数好奇埃及文明又无缘亲自实地体验的观众,此次“古埃及文明展”仅门票收入就达到3.2亿元。这笔费用不光覆盖了文物运输、保险、展陈搭建等成本,还让上博美美赚了一笔。


上海博物馆外,排队的人群 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

门票之外,更重要的是博物馆文创带来的大量创收。

随着文创IP概念的普及,各地博物馆也凭借丰富的馆藏文物,开发出多种多样的文创产品,既增加了收入,也提升了品牌认知。

比如苏州博物馆以江南文化为内核开发的苏绣文具、青瓷茶具等系列产品,靠着浓郁的江南风情设计,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便突破5000万元。

上海博物馆在“古埃及文明展”期间推出了1200余款文创产品,从黄金面具复刻摆件到AR互动盲盒,形成全品类消费场景,最终实现300万件销量、4.4 亿元的营收,文创收入占比甚至反超门票,成为第一收入来源。


上海博物馆文创产品 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

此外,博物馆还通过自身的文化IP与诸多大牌联名,开发了一系列文创产品。

最有名的便是故宫与多品牌合作推出了彩妆、日历等产品,从而实现了文化价值向商业价值的高效转化,迅速成为国内头部文创IP。


故宫花神彩妆系列

除了与品牌联名开发产品,各地博物馆还依托专业资源开发出不同付费体验项目。

南京六朝博物馆的非遗点翠工艺体验课(68元/人)、北京故宫“文物修复工作坊”(800元/期)等项目,都是凭借稀缺性内容吸引了众多付费人群。

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不仅带来观展新体验,也同样构建起虚拟经济生态。

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数字文物库”与“VR全景导览”项目,通过付费订阅模式,向全球用户提供了与众不同的沉浸式文化体验;浙江博物馆推出的线上考古课程与会员体系,同样通过精准服务锁定核心用户群体,形成稳定的现金流。

此外,还有形式多样的数字藏品、虚拟展览等创新形态探索,都为各地博物馆拓宽了线上营收边界,开辟出新的增量市场。

如今,借助多元化盈利体系的构建,各地博物馆正逐步摆脱对财政拨款的单一依赖,营收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形成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共生共荣的良性循环。

对于所在城市来说,博物馆热也带来城市文旅融合的新路径。



博物馆如同城市的DNA密码库,镌刻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基因。

当沉睡的文物与现代生活深情对话,文化传承便跳出了展柜,融入城市的血脉中生生不息,催生出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新消费。

因此,北京、西安、洛阳、南京、成都等30余个城市已相继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目标,将其建设放在与城市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予以谋划。

在这一转变中,各地博物馆以历史文化为核心主题的特色街区、文创产品店、主题餐厅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共同勾勒出独具魅力的“博物馆经济圈”。


长春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

北京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故宫以东”文旅路线,以故宫为核心,巧妙串联起附近的史家胡同博物馆、隆福寺文化街区等周边资源。让游客既能漫步胡同体验老北京生活,还能品尝到各类特色美食,让文化体验从馆内延伸至馆外。

古都安阳的殷墟景区,以殷墟博物馆为核心,将殷墟遗址、殷墟考古文旅小镇以及大型《洹溯·大邑商》演艺深度融合,让游客完全沉浸于三千多年的古老文明中。

广州博物馆则通过深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底蕴,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之旅”,将博物馆参观与十三行历史街区游览、广绣非遗体验坊等项目结合,让游客对这座南方商业城市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通过形式多样的创新游览模式,城市不仅实现了从走马观花式的“一日游”向沉浸式的“深度游”“过夜游”升级,也勾勒出全新的文旅业态。

值得一提的,还有夜间博物馆经济。

2024年7月,西安博物院开启暑假夜间开放时段,3000张夜间票在七日内便全部售罄。

今年“五一”假期,西安20余家文博场馆也尝试开启“超长待机”模式,同样吸引了大批游客。仅西安博物院就接待夜间游客8.38万人次。


夜间开放开启,不少观众在陆续进入西安博物院 图片来源:西安日报

位于北京的中国园林博物馆也在今年暑假推出“仲夏夜之梦”活动,观众可在博物馆夜宿,24小时感受不同时段的园林之美。

苏州博物馆也推出了“月光宝盒”的预约制夜游项目,每周三晚8点,当最后一批游客离去,20位预约观众持特制手电,以全新的游览视角,领略博物馆的魅力。

截至2025年7月,全国已有一百多家博物馆已试点夜间开放,主要都是针对暑期的游客。

这种“白天看展、夜晚体验”模式,不仅有效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也让博物馆从“日间文化地标”升级为“全天候文旅引擎”。


南京博物院举办“南博奇妙夜”夜游活动

从数字技术的赋能,再到夜间经济的升温,这场文博热度背后,其实是年轻人对文化根脉的追寻,更是城市对历史记忆的珍视。

正如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所说,“最好的保护,是让文物活在当代人的生活里。”

当每一件文物都能讲出鲜活故事,每一次观展都能收获精神共鸣,博物馆经济的真正生命力,才能在文明的传承中永远保持炽热。

每座城市的历史,也由此在时光长河中不断热起来、活起来、传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于鑫淼谈U22国足:532体系打强队更合适,受全运会影响也小了

于鑫淼谈U22国足:532体系打强队更合适,受全运会影响也小了

懂球帝
2025-11-16 07:16:06
172cmD杯女孩,撩走肌肉猛男,网友:没X生活的我哭晕了…

172cmD杯女孩,撩走肌肉猛男,网友:没X生活的我哭晕了…

健身迷
2025-10-16 10:10:40
“宁可战死,也不跪着生”:越来越多乌克兰女性加入军队对抗俄军

“宁可战死,也不跪着生”:越来越多乌克兰女性加入军队对抗俄军

书中自有颜如玉
2025-11-16 10:59:16
站着的霍金,罕见的李嘉诚,20岁的屠呦呦,这是朋友圈最珍贵的照片

站着的霍金,罕见的李嘉诚,20岁的屠呦呦,这是朋友圈最珍贵的照片

空间设计
2025-11-09 12:15:02
5股一夜减持225亿,其中1股减持184亿,包括证券、电池、通信龙头

5股一夜减持225亿,其中1股减持184亿,包括证券、电池、通信龙头

风风顺
2025-11-16 07:29:34
荒诞!诈骗2.7万亿的恶魔佘智江,居然是我们媒体口里的慈善家

荒诞!诈骗2.7万亿的恶魔佘智江,居然是我们媒体口里的慈善家

公子麦少
2025-11-13 20:42:17
房产税吹风变实锤?原财政部长重磅回应!这 4 类人要提前慌了?

房产税吹风变实锤?原财政部长重磅回应!这 4 类人要提前慌了?

徐徐道史
2025-11-16 09:47:17
“天上人间”的瓜!

“天上人间”的瓜!

书中自有颜如玉
2025-11-14 07:57:34
温州多名“95后”干部拟提拔,最年轻的生于1997年

温州多名“95后”干部拟提拔,最年轻的生于1997年

住温网
2025-11-16 00:05:57
日本媒体慌了:中国发布避免前往日本的提醒,旅游业可能受影响了

日本媒体慌了:中国发布避免前往日本的提醒,旅游业可能受影响了

艾米手工作品
2025-11-16 10:55:43
金鸡奖最大讽刺:陈凯歌用18年没捧红的儿子,一夜站上C位

金鸡奖最大讽刺:陈凯歌用18年没捧红的儿子,一夜站上C位

可乐谈情感
2025-11-16 01:27:36
年轻人正在逃离上海!上海月薪8500房租3200,撤离上海的年轻人们,放弃万元月薪选择及时止损

年轻人正在逃离上海!上海月薪8500房租3200,撤离上海的年轻人们,放弃万元月薪选择及时止损

流年拾光
2025-10-23 20:33:16
日媒感慨,若中日开战,中国人会抢当先锋,牺牲可族谱单开

日媒感慨,若中日开战,中国人会抢当先锋,牺牲可族谱单开

看世界的人
2025-11-16 11:59:45
“我妈说AA制暂时取消,你伺候我坐月子”听完我直接跑去旅游了

“我妈说AA制暂时取消,你伺候我坐月子”听完我直接跑去旅游了

多久情感
2025-11-15 07:42:10
一战打醒开拓者!杨瀚森打爆10号秀,给机会,他不比状元弗拉格差

一战打醒开拓者!杨瀚森打爆10号秀,给机会,他不比状元弗拉格差

金风说
2025-11-15 14:51:20
突发快讯!中国通告全球:中国海警舰艇在我钓鱼岛领海巡航,引爆国际舆论

突发快讯!中国通告全球:中国海警舰艇在我钓鱼岛领海巡航,引爆国际舆论

青风点评
2025-11-16 11:26:19
马筱梅爆自己孩子不会争家产,公开和大S真实关系,原来小S说谎了

马筱梅爆自己孩子不会争家产,公开和大S真实关系,原来小S说谎了

冷紫葉
2025-11-15 15:00:42
三人组爆砍86分!东契奇杀红眼!湖人24分大胜,字母哥孤立无援

三人组爆砍86分!东契奇杀红眼!湖人24分大胜,字母哥孤立无援

体坛小李
2025-11-16 11:32:42
1950年蒋介石姐姐被判死刑,周总理求情无果:原来她还有另一身份

1950年蒋介石姐姐被判死刑,周总理求情无果:原来她还有另一身份

南书房
2025-11-16 12:00:06
毛主席临终前为何拿掉叶剑英军权?令人不解,多年后才知主席苦心

毛主席临终前为何拿掉叶剑英军权?令人不解,多年后才知主席苦心

云端书馆
2024-12-24 08:49:00
2025-11-16 12:44:49
城市研究室 incentive-icons
城市研究室
探索城市的力量
175文章数 15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广州白云机场T3亮相,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像“甲虫”?

头条要闻

释永信被批准逮捕

头条要闻

释永信被批准逮捕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宋佳二封,易烊千玺拿奖张艺谋乐开花

财经要闻

涉三宗罪 释永信被批准逮捕

科技要闻

谁在炒作全固态电池?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艺术
亲子
本地
家居
公开课

艺术要闻

广州白云机场T3亮相,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像“甲虫”?

亲子要闻

全球首款六价轮状病毒疫苗亮相,筑牢婴幼儿健康防线

本地新闻

沈阳都市圈“冷资源”点燃“热联动” “组团”北上“圈粉”哈尔滨

家居要闻

现代简逸 寻找生活的光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