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模糊画面显示,一辆卡车上拉着新型无人机,旁边还有旋翼机和“永龙”无人机,明显是在为9月胜利日阅兵做准备。
这款无人机外形酷似之前航展上亮相的FH-97模型,但机身更短粗、鼻锥更厚,被猜测可能是其衍生型号——专为与歼-20协同作战而设计的CCA(协同作战飞机)。
别看它长得“胖”,这设计其实很有讲究。更饱满的机身可能意味着更大载弹量或更强传感器,顶部发动机和曲柄风筝翼也跟美国MQ-20复仇者类似,显示中外在无人作战飞机设计上思路趋同。不过也有分析质疑,之前展出的FH-97到底有没有真机?或许只是“航展模型”?这次阅兵如果清晰亮相,就能彻底打破质疑。
其实中国在无人僚机领域的投入远比表面看到的更深。专家指出,FH-97只是整个计划中的“一小部分”,解放军早已默默推进空战型无人机的研发。而双座版歼-20S的服役更是关键一步——后座飞行员专门负责控制无人机,实现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这可不是噱头,是真刀真枪的体系重构。
别忘了还有利剑GJ-11,它也曾被传出要作为歼-20的僚机,但最近动向显示它更可能登上076型两攻舰、走向海洋。这说明中国正在多条技术路线并行发展,根据不同场景匹配不同无人机型,模块化、系列化特征非常明显。
从2019年阅兵利剑无人机首次公开,到后来CH-7完成测试,再到这次新型CCA疑似曝光,可以看出中国军用无人机正迅速从“模型展示”迈向“实战部署”。这不是单纯秀肌肉,而是体系化、工程化能力的体现——有飞机、有控制平台、有作战概念,只待整合成军。
如果说过去无人机发展还带点试验色彩,那现在已进入批量列装前夜。尤其在美军CCA项目紧锣密鼓推进的背景下,中国加快同类装备发展不仅是技术必然,更是战略必需。未来的空战,再也不是单机较量,而是体系对体系、集群对集群。而中国,显然正在搭建自己的无人作战生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