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亲不认”指的是哪“六亲”,你知道吗?
![]()
思维导图
“六亲不认” 是常用成语,形容人不讲情面、不顾亲属关系,但 “六亲” 的具体所指并非唯一,而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语境中有多种说法,核心均围绕亲属关系展开。以下是最具代表性的三类解释:
1. 最经典:基于 “父子、兄弟” 的核心亲属(《左传》《老子》语境)
这是最早且最广泛认可的说法,以直系血缘和近亲为核心,具体包括:
- 父:父亲(直系长辈核心);
- 母:母亲(直系长辈核心);
- 兄:兄长(同辈亲属核心,古代重视长幼秩序);
- 弟:弟弟(同辈亲属);
- 妻:妻子(配偶,家庭关系的重要纽带);
- 子:子女(直系晚辈核心,代表家族延续)。
这一说法贴合古代家庭结构,强调 “父母 - 兄弟 - 配偶 - 子女” 的核心亲属圈,也是现代语境中人们对 “六亲” 最直观的理解。
2. 基于 “宗族血缘” 的亲属分类(《汉书》语境)
此说法从 “宗族亲疏” 角度划分,将亲属分为 “父族、母族、妻族” 三类,每类各含两亲,共为 “六亲”,更侧重血缘的外延:
- 父族二:父亲的父母(祖父母)、父亲的兄弟姐妹(叔伯姑);
- 母族二:母亲的父母(外祖父母)、母亲的兄弟姐妹(舅姨);
- 妻族二:妻子的父母(岳父母)、妻子的兄弟姐妹(妻舅妻姨)。
这种分类覆盖了父系、母系、配偶系的关键亲属,更符合古代 “宗族联姻” 背景下的亲属关系范畴。
3. 基于 “伦理辈分” 的抽象概括(《贾谊新书》语境)
此说法更偏向伦理概念,以 “辈分秩序” 为核心,概括了亲属关系的六种核心角色:
- 父:父亲;
- 子:子女;
- 从父昆弟:父亲兄弟的子女(即堂兄弟);
- 从祖昆弟:祖父兄弟的子女(即远房堂兄弟);
- 曾祖昆弟:曾祖父兄弟的子女(更疏远的同族兄弟);
- 族昆弟:宗族中同一祖先的同辈兄弟(最宽泛的同族亲属)。
这种说法更强调 “宗族内的辈分与亲疏”,但因涉及较疏远的亲属,日常使用中较少被提及。
总结:“六亲” 的核心逻辑
无论哪种说法,“六亲” 的本质都是对古代亲属关系的概括,核心围绕直系血缘(父母、子女)、近亲同辈(兄弟)、婚姻纽带(配偶) 展开。如今 “六亲不认” 中的 “六亲” 已无需精确对应某一种说法,而是泛指 “所有亲属”,重点在 “不认” 所体现的冷漠无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