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胎淬火藏锋锐,刻刀裁云显玲珑。我们今天拍摄的主人公是温州铜雕非遗第四代传承人毛芳族老师。他独创的“刀心笔力”技法,融合阴刻、阳刻、双钩线刻等六大技艺,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创作体系,既是温州铜雕技艺的继承者,也是创新者。
Q1:您是怎么走上学习铜雕这条道路的?
A: 我爷爷祖上那一代是做一些红木家具的配饰,就是陪嫁的家具里的铜件,小的时候经常去敲敲打打,男孩子调皮,爱玩、爱动手,慢慢的就上手了一些基础的东西。后期主要是到外面的院校里去学习,跟美院的老师学习一些艺术和美学理念,包括传统文化,都是在边做边学当中去成长。
Q2:铜雕的制作过程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A:铜它的质地是最硬的,“铜玉石木”,都是这样的。镌刻,还有河北的锻造,还有就是我们南方跟北方都有的“刻铜”。琴棋戏诗画、文武数红茶,这是我们平阳的浓缩。你要懂绘画,还要懂美学,还要懂传统文化,还有各方面的肌理。(铜雕)不是单一的你绘画,你还要静得住、坐得住,它是减法的艺术,它是很折磨人的一种东西,一刀一刀去刻它、剥离它,都是时间。
Q3:多年的铜雕制作经历中,有什么另您印象很深的事件吗?
A:最好玩的就是帮我女儿(刻铜),她当时自己画的这幅画,她说爸爸你帮我刻一下吧,当时她应该是7岁的时候,我就随手一块铜板放在那里,她就在上面画,她问我能不能帮她刻一下,我说行啊,当时就把她自己心中的东西给她刻下来了。
Q4:您认为铜雕制作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A: 有的东西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结合、去创新,你们年轻人这一代,包括我们80后这一代是需要创新的,做出自己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去临摹别人的东西,(要)做自己。
Q5:您对未来铜雕技艺的传承人有怎样的期待?
A: 只要他们喜欢,有的时候他们喜欢、感兴趣的,那我是无偿的去传承这些技艺,我只是这个时间的接力棒,我做到我分内的杠杆原理就可以了,去指点他们、点拨他们,然后让他们做回自己,做自己的艺术,刻出自己的味道、个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
我们离开时,铁锤敲打的声音在寂静的巷弄里格外清晰,一下,又一下,像是在和百年前的时光对话。毛老师的这双手,曾从父辈的手里接过刻刀,如今正将温度传递给更加年轻的学徒。铜会生锈,岁月会老去,但那些凝固在铜雕里的匠心,那些在锤声中代代相传的坚守,早已成了这座城市最坚硬的文脉。真正的传承,从不是把技艺锁进玻璃柜,而是让每一代匠人,都能在铜屑飞舞中,看见文明流动的光芒。
作者:张圣颜 曾凡萱 全安臻 黎美瑜 赵祥鹏 赵成擘 宋宗琪
审核:臧丽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