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尊湃侵犯华为海思芯片技术商业秘密案一审判决生效,14名被告人因犯侵犯商业秘密罪获刑。该案中被非法获取的技术信息估值达3.17亿元,由最高检指导上海市检察机关办理,再度引发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关注。
![]()
案情显示,海思公司自2011年起投入大量资源研发Wi-Fi芯片并采取保密措施。原海思射频芯片开发部门负责人张某离职后创立尊湃公司,拉拢周某甲等人加入并谋划研发同类芯片。为缩短周期,他们以优厚条件招募7名海思员工,这些人或自行、或勾结在职员工,通过截屏、抄录等不正当手段获取海思技术信息用于尊湃研发。
![]()
2024年4月,上海市检察院第三分院对14人提起公诉。办案中,检察机关克服技术复杂、被告人多等困难,借助专家力量厘清事实,还针对华为管理漏洞制发检察建议。最终被告人均自愿认罪,法院于7月28日作出一审判决,张某获刑六年并处罚金300万元,其余人也依法获相应刑罚。
![]()
从行业视角看,此案意义非凡。它是一起典型的“内鬼”侵犯商业秘密案,暴露出当下部分企业在人才流动管理、技术保密机制上的漏洞。在科技行业,人员流动频繁,部分企业为走“捷径”,不惜以高薪挖角等手段,诱导员工窃取原公司技术机密,扰乱行业创新生态。华为在保密措施上不可谓不尽心,但仍难挡“内鬼”作祟,可见行业治理知识产权侵权任重道远。
![]()
此次判决也给企业与投资者敲响警钟。企业应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内部技术保密制度,尤其对核心岗位人员离职流程严格把控,防止技术“外流”。投资者在投资新兴科技企业时,不能仅看项目前景、团队背景,更要对技术来源合规性进行深度审查,避免为侵权行为“买单”,沦为不正当竞争的帮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