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的总理准备在出发访华之前,要给中国一份大礼。那就是要先给中国企业打了1000亿卢比。这一举动,不只是提前还钱那么简单,更像是一次信任的兑现和一种合作的响应。
就在距离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召开只剩几天,巴基斯坦政府宣布,已决定提前向在巴运营的中国电力企业支付1000亿卢比的欠款,并额外拨出80亿卢比支付给中国的电力生产公司门。
![]()
直接一手打款,外接后面的启程,象征着巴基斯坦对我国的充分信任,这一份礼物,在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启程前送出,这份礼物的分量可想而知。
这决策,对于巴基斯坦来说是相当的不容易,巴基斯坦眼下的经济状况并不宽裕,能源账单高企、电力系统负债累积、外汇储备承压。据巴财政部披露的数据,截至2025年,巴基斯坦积压的电力行业循环债务已达2.63万亿卢比。
![]()
所谓循环债务,是指巴基斯坦的电力公司发了电却收不回钱,只能靠借款继续运营,越借越多,陷入恶性循环,就在这种情况下巴基斯坦还要选择提前还款,对于巴基斯坦来说肯定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为什么巴基斯坦国内经济这么差了还要提前还款呢?因为这些电力项目确实解决了巴基斯坦国内的用电问题。
![]()
尤其是在旁遮普、俾路支等地,中方承建的光伏电站和火力发电厂投入运营后,停电时间已经从每天4到6小时压缩到1小时以内,空调不再只是摆设,冰箱能正常制冷,工厂也终于可以全天开工,能源就是命脉,电到了,产业才能运转,百姓生活才有保障。
这1000亿卢比,不只是工程款,更像是巴基斯坦的人民生活保障金。
![]()
巴基斯坦是清楚知道其中的好处和坏处的,电力不足一天,巴基斯坦工业就损失好几亿美元,道路不畅通,果蔬在半路上烂掉,浪费率高达20%。与其等这些隐性损失慢慢吞噬经济,不如提前把账清了,让项目继续跑。
还钱是信任,合作还要更加透明,中巴在电力项目中设有联合监督小组,所有资金流向全部公开,买了什么材料,招了多少工人,工人领了多少工资,用了哪些设备,账目清清楚楚。
![]()
在国际工程合作中,这种操作不多见,很多国家的项目,往往是你给钱我施工,结果账目混乱,效率低下,甚至产生腐败。但中巴模式不同,是你出钱我出力,咱们一起看账本。
更关键的是,人还没有被中国落下,中方企业在执行项目过程中,优先招收巴基斯坦本地工人。以瓜达尔港配套公路项目为例,本地员工占比超过70%,这些工人不仅是劳动力,更是准技术员。
![]()
中方为他们提供技能培训,教他们操作电力设备、维护工程车辆,甚至参与项目管理,一个项目干完,一个配套的产业队伍就留下了,这1000亿卢比里,不只是钢筋水泥,还有人力资本。
巴基斯坦的提前付款的底气从哪来?还有着一个关键支持,那就是是中巴之间的货币互换协议。
![]()
2025年初,中国人民银行与巴基斯坦国家银行续签了总额为19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这笔互换额度,相当于巴方在贸易和项目支付中获得了等值人民币流动性。
不需要动用美元储备,不用担心汇率波动,直接用人民币支付中国企业的项目费用,这大大减缓了巴方的外汇压力,为提前付款扫清了障碍,钱是在巴基斯坦国内结的,但金融逻辑是跨境的。
![]()
巴基斯坦政府还有一笔更大的动作正在酝酿。据巴基斯坦财政部官员透露,政府正在通过国内商业银行筹措一笔高达1.3万亿卢比的贷款。
这笔贷款将用于偿还剩余中方电力项目的欠款,外界消息称巴基斯坦对中国企业在能源领域的欠款仍有约3000亿卢比未清。
这笔银行贷款的目标,是在未来几年内逐步完成清账,确保项目不再因资金问题中断。巴基斯坦这次不是等催款,而是主动找钱,这背后是对中方履约能力的认同,也是对合作关系的重视。
![]()
那这些电力项目给巴基斯坦带来了什么?
从能源结构来看,变化着实不小,2018年时,巴基斯坦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比例高达72%。而到了2025年,这一比例已降至58%。
![]()
靠的是中方建设的塔尔煤电一体化工程、萨希瓦尔燃煤电站等本地发电项目,这些项目每年可为两千万居民提供稳定供电,节省约35亿美元外汇开支。
从物流效率来看,瓜达尔港的原油终端建成使用后,从中东进口原油的运输距离缩短40%,运输成本下降约18%,一进一出,都是实打实的收益啊。
![]()
西方常说“一带一路”是“债务陷阱”。
但这次巴基斯坦用行动打脸了这种说法,还钱不是因为被逼,而是因为项目确实有用,合作确实靠谱,而且巴基斯坦拿到的贷款平均利率只有2%,有的项目甚至中方还贴息。
相比之下,世界银行的贷款利率高达4.8%,而中国的则是利息低,还款周期长,不设政治条件,这那是陷阱啊,而是正儿八经的援助之手。
![]()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这些合作,对于双方来说都是诚意满满的,出钱方提前付款,施工方保质保量交付,中方企业按照合同规定推进工程建设,从未延误工期,质量也经得起验收。
发电效率、公路承重标准、环保指标,全部达标,这也让巴方更安心,也增强了后续合作的信心。
![]()
合作不是口号,而是施工图,在国际合作中,有很多国家喊“战略伙伴”,喊着喊着就散了。
中巴则是从“通电”“修路”这些最普通、最实际的需求做起,把大合作拆成了小民生。一点点做,一步步走,才走出了今天这份信任。
![]()
这也就是为什么,1000亿卢比的提前支付,不仅仅只是一次财务行为,它是对过去十年合作成果的阶段性回馈,是对民生优先、务实合作这条路线的肯定。是对互信共赢、双向奔赴这段关系的续签。
这笔1000亿卢比,是巴基斯坦还给中国的债,也是还给自己民众的信心,它不是外交舞台上的表演动作,而是现实战场上的实用选择。
![]()
中巴之间的合作,不靠口号取胜,也不靠话术维持,靠的是项目真实落地,民众真实受益,政府真实履约。
“不论国际局势如何变化,巴基斯坦永远相信中国。”这句话不是说出来的,而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