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向博 通讯员 胡亚菲 耿小波 文/图)“以前总觉得从楼上牵根线充电方便,听了工作人员的讲解才知道,这线日晒雨淋的,真可能出大事!”8月26日,在汉滨区江北街道张沟桥社区的居民楼前,居民王女士一边配合工作人员收起飞线,一边念叨着。
近年来,江北街道针对“飞线充电”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授之以策”的方式,让居民从“不理解”到“愿配合”,从“被动改”到“主动做”,辖区内“飞线充电”现象显著减少,安全充电新风尚正在逐步形成。
“一开始可不是这样。”社区干部小李记得,前两年刚开展劝导时,不少居民皱着眉摆手,有人觉得“充了这么久都没事”,也有人抱怨“充电桩离得远,充电不方便”,甚至有住户锁着门不愿露面。
对此,江北街道没有采取“生硬制止”的方式,而是先做“看得见”的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通过公众号、微信群、短信等线上渠道,广泛推送真实案例,让居民直观感受“飞线充电”的致命危害;在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讲座上,网格员、志愿者拿着老化的充电线“面对面”沟通:“您看这线,用了两年外皮都裂了,下雨天漏电多吓人。”“电动车电池在楼道里充电,一旦爆燃,整栋楼的逃生时间可能就几分钟。”实打实的案例摆出来,不少居民当场收起了充电线,并主动向工作人员咨询小区充电棚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更关键的是“解难题”。居民飞线充电,多半是因为充电不方便,对此,江北街道积极协调社区、电力、物业等责任单位,优先利用小区空地、地下车库、非机动车停车区,建设集中充电站;针对老旧无物业小区,则盘活居民楼下空地、闲置花坛等多处“边角地”进行改造,2022年以来,累计增设便民充电点100余处,共860个充电口,解决了辖区居民的“充电难题”。同时还建立“网格员日常巡查+居民志愿者监督”的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安全充电回头看”,对仍存在“飞线充电”的居民进行再次劝导。
从“抵触劝导”到“主动配合”,从“图方便”到“重安全”,江北街道用“有温度的服务”化解了居民的“顾虑”,用“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了居民的“难题”。如今的江北,空中的“蜘蛛网”少了,楼道干净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规范的充电棚和居民脸上放心的笑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