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福利来啦
胡慎之老师从心理学角度
解读四大关系
伴侣、父母、自己、友人
特惠价99元
随到随学,无限回听~
作者 | 胡慎之
心理学家
家庭关系顾问
图片来自网络
最近,有位朋友问我:“什么是依赖?什么是人格独立?是不是依赖的人就无法人格独立?”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
首先,需要明确一下,依赖与人格独立并非绝对对立的关系。
适度的、健康的依赖更有利于建立深层的关系,人格独立也不代表孤立无援,独立是能够承受孤独,但不意味着拒绝任何连接。
当然,一个病态依赖的人,是无法人格独立的。
所谓病态依赖就是一个人不需要付出多大努力,他人就应该直接给其想要的一切。
无论精神上的依赖还是生活上的依赖,都是这种感觉。
一旦上瘾,难以戒断。
生活上的依赖就是对生活没什么责任感,一切都由别人安排好了,自己什么都不用做。
“脖子上挂大饼”的故事很多人都不陌生,那张大饼就在脖子上,主人公却连转动一下大饼都不愿意,活活饿死。这是一种非常极端的生活依赖。
精神上的依赖,精神方面的所有愉悦感都要由别人来实现。
比如独自待在某个地方感到害怕时,就该有一个人马上出现,用各种方法来哄我,安慰我。又比如一个人睡觉特别害怕时,就该有人时时刻刻关注我,不让我沉浸在恐慌中。
此外还有一种精神上的依赖,就是我的一切都来自别人的认同和肯定,假如没有外界的认可,就认为自己一无所有,甚至一无是处。
那么,什么是独立人格呢?
——就是我知道自己是谁,知道哪些事情我自己能解决,哪些事情需要别人帮我一起解决;
——哪些事情是我的,哪些事情是别人的;
——我的情绪由我自己来处理,不管是正常的情绪,还是因一些伤害性体验而产生的失落情绪,我自己都可以面对,即使偶尔出现恐情绪,我同样也有能力应付。
简单说来,独立人格就是我知道自己是谁,能做什么。
明白每个人生命中都有自己要做的功课,我的功课只能由我自己完成。
其他人只能帮我,不能替代我。
另一方面,依赖和独立人格本身就存在矛盾与冲突。
举一个真实的例子:曾有一位女性来访者,她本身是一位非常能干的女性,却形成了依赖的性格,特别是在生活方面,对丈夫很依赖,并在依赖丈夫、从丈夫身上得到满足的过程中体验被爱的感觉。
有一次,她的丈夫去美国开会,家里的水管坏了,本来给物业管理公司打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可是她没有。
而是习惯性地拿起电话打给了正在美国的丈夫,说家里的水管坏了,让他赶紧想办法修好。
丈夫告诉她,你打电话让物业来修理就可以。
但这位女士说,那你赶紧打电话给物业,让他们马上来修。
这句话就显示了她的依赖性,好像亲自做这件事会打破夫妻关系中她完全被丈夫爱着、照顾着的感觉。
亲自做一些事,自给自足,会给这位女性来访者带来挫败性体验,让她好像一下回到小时候的生活状态中:得不到爸妈的悉心照料,无论什么事都要自己亲自去做。
这种体验让她感到孤独。
网络上曾流行用“哪些事你可以一个人去做”的测试卷来评判一个人的孤独指数,这个测试列举了 13 件事,其中指数最高的是一个人去医院做手术。
有时,人会特别自怜,觉得自己非常孤独,然后就会倔强地独行,认为其他人都靠不住,一切都要由自己承担。
这一刻甚至会有种悲壮的感觉,好像自己是个孤胆英雄。
这种悲壮的感觉会让人感到自己特别有力量,这其实就是一种自恋。
自恋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的自恋;另一种,是否定式或否认式自恋。
后者类似于“过分谦虚就等于骄傲”:别人给我一些赞扬或鼓励,我总要否定;我只接受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而排斥外界一切声音。
一旦陷入这种否定式或否认式自恋,人就很容易变得极度自恋。
如此一来,这样的人又感觉自己变成了悲壮的孤胆英雄,认为任何事都要靠自己,不能指望其他任何人。
其实,这是在用否定式自恋维护自身的完整性。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原因有三种。
第一,在成长过程中,自我价值从未被他人真正认同过。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得不到任何鼓励,在为一些事情、一种关系投入付出时,也得不到任何肯定,只有为他人牺牲才能拥有自我价值,那他必然会陷入自恋的状态,否定式自恋,这种自恋更像是自怜,我不好,我没人爱。
第二,在成长过程中,未能建立良好的安全式依恋关系。
什么是安全式依恋关系呢?
就是一个孩子独自玩要时可以很投入,高高兴兴地玩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其他小朋友玩要时,他能和他们做一些很好的互动,从中体验成就感、满足感、愉悦感;
看到妈妈回来了,会表现得非常开心,张开双臂投入妈妈的怀抱,并能从与妈妈的互动中得到巨大的满足和喜悦。
可惜这种安全式依恋关系可能在孩子的成长早期就被打破了,变成一种不安全的矛盾式或回避式依恋关系:当妈妈离开时,孩子会觉得妈妈不要他了,他也不再需要妈妈;当妈妈回来时,孩子便对她视而不见。
尽管孩子内心特别渴望与妈妈建立良好的关系,但是因为他觉得妈妈伤害了自己,就不愿再和妈妈建立比较亲密的依恋关系。
否则妈妈一会儿又走掉了,他又要体验孤独一人的感觉,与其那样,不如不见妈妈。
这种回避式依恋就是一种不安全的依恋关系。
第三,对他人的评价太敏感。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不够清晰,就会更多地关注和依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小孩子往往喜欢讲究对错,因为只有做对的事才能让妈妈更喜欢自己、更爱自己,才能避免被妈妈忽略。
为了得到妈妈的关注,孩子会一直努力做“对”的事,而个人对评价的敏感性同样集中于对错,所以这种敏感性很像孩子的这种执着于对错的体验,即——
个人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同,需要来自别人的肯定和赞美。
只有被他人肯定、赞美和认同,才觉得自己有价值。这是一种不健康的依赖状态。
至于个人对自己的认同在自我价值感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
不过,要明确一点,每个人对别人的评价其实都带有某种个人目的性,或者掺杂了个人利益。
比如有位女性朋友曾向我倾诉,说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都不喜欢她,甚至会说她的坏话,而她根本没有做错任何事。
我对她说,你有没有留意到你在人群中更容易受到男性的青睐,说你坏话的却多是女性?
她们之所以给你这么低的评价,不是因为你真的很糟糕,很可能是因为她们嫉妒你的外貌或性格,嫉妒你比她们更受异性的喜爱和重视。
很多人对别人的评价都带有目的性,评价行为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个人动机。
太在乎别人的评价,个人就会陷入巨大的依赖陷阱,很难再跳出来。这是一种退行。
如果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当别人的评价让自己感到特别失落时,人的攻击性就可能被激发出来,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反应。
当人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时,人会感到爱与被爱;而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或遭遇一些挫败时,人的内心自然会心生怨恨。
而这种怨恨会以攻击的方式表现出来。
攻击分为两种。
l 第一种是主动攻击,包括对别人破口大骂,指出别人哪里不好,比如如果别人评价我是傻子,我就评价他是笨蛋;
l 第二种是被动攻击,就是我不理会任何人,不配合,不主动,也不妥协,甚至将所有人都视为恶人。
以上并不是说自恋不好,事实上,自恋是一种过渡。
过渡期间,我们会与他人建立一种关系模式来释放自己的攻击性,其中就包括对他人评价的敏感。
我们心里很清楚,这种攻击性和敏感正在阻碍自己与其他人建立关系。
经过过渡期之后,就要开始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既独立又自在。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尝试。
第一,要明白每个人都不完美,不完美的自己同样能被别人接受。
这时,不妨用真诚的方式与自己交流一下。
比如我经常对自己说:我不完美,如果别人喜欢我,一定是喜欢现在这个不完美的我;如果他喜欢的是完美的我,那我就要让对方失望了,但这不是我的问题,而是对方的问题。
我会用这种方式为自己做心理建设,让自己有勇气去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第二,如果发现自己内心特别想依赖别人,就告诉自己:作为成年人,我完全可以对自己负责,生活和生命都是我自己的,即使没人帮忙,我也能很好地掌控自己。
第三,如果发现一切自我价值都来自别人的评价,那就要多进行自我评价,努力认清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逐渐意识到别人在评价我们时都带着某种主观愿望、动机和目的,而任何人都无法也无须让所有人满意。
我们可以在别人的评价和自我评价之间划出一条分界线:知道自己是谁,能做什么。
有了这条分界线,就不会再用强烈的愤怒对抗来自别人的负面评价。
同时也能保持人格上的独立,不会事事都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这样一来,在和别人建立关系时,自然就会感觉轻松许多。
第四,要破除内心对别人的不合理期待。
生活中有一种十分有趣的不合理期待:在人际关系中,有些人认为所有人都应公平、公正地对待他,否则他们就是坏人。
这是一种不合理的核心信念。
如果不能将其打破,就会对别人的评价,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和态度特别敏感,就会把别人都当成坏人,不愿和他们交往。
或许,对于一些只想依赖他人的人来说,做出改变是很困难的。
就像鱼离开了水,会失去生命一样,依赖者离开被依赖的关系,同样也会很难活下去。
如果说,你在一段关系中有这样的感觉,那就需要警惕一下:戒不掉的依赖,是否也在吞噬了你的独立人格。
当你渴望别人来事事满足你,其实也把自己交了出来。
“既然你要依附我才能活下去,那我的安排、我的想法、我的评价.....你都不能反驳....”
于是,我们的自我,在对方的面前,逐渐缩小,直至被完全吞噬,被完全杀死。
如果说,你不想这样,那我们就需要一些勇气,试着靠自己的力量去好好生活,做一个独立自在的自己。
只有成为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成年人和人格独立的人。
请记住,别人只能是你人生道路上的辅助,让你的生命更加完整、丰满,而已。
作者介绍
胡慎之,心理学家。 家庭关系顾问。 向日葵爸爸发起人。 向日葵心理咨询创始人。 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顾问。 20多年的咨询实践,超15000小时的个案经验。著有《恰如其分的孤独》等多本心理学书籍。
【课程福利】在这里
胡慎之老师从心理学角度
解读四大关系
伴侣、父母、自己、友人
特惠价99元,共26节课,15分钟/节
随到随学,无限回听~
关注我 设星标
jin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