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辽宁日报)
转自:辽宁日报
《柳树妈妈拉手人》 汪秀霞 锦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义县社火》 许桂馥
《踩高跷》 佟荣铁
《生命之舟》 蔺心宇
《杀年猪》 赵志国
《笔峰插海》 于波
《喂牛》 赵志国
《撒网》 赵志国
《北镇双塔》 张瀚文
本报记者 白复海
一幅幅剪纸在灯光下宛若流动的音符,讲述着古老的传说故事。8月25日上午,辽宁省图书馆共享大厅内,“剪映山海 锦绣风华——锦州·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艺术展”隆重开展。大腹“媳妇人”、头顶柳枝的“嬷嬷人”、半人半兽的神灵……这些源自医巫闾山深处的满族剪纸作品,以其独特鲜活的方式,将医巫闾山的自然风貌与文化内涵呈现在公众面前。
位于锦州北镇的医巫闾山是我国古代帝王敕封的“五岳五镇”名山体系中的北方镇山。自隋唐以来,其“镇佑江山、安阜民生”的镇山文化传统延续千载。本次展览不仅是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也是医巫闾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深化镇山文化传承战略的重要举措。剪纸艺人以剪刀代笔,以红纸为卷,将对闾山的敬畏、对自然的感悟、对祖先的追思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刻入其中。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是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它是存储着远古人类对宇宙、天地、自然认知的信息宝库。”辽宁省非遗保护专家、民俗专家、辽宁民间艺术家协会原副主席王光在观展时指出,这些剪纸作品是医巫闾山地区满族文化的“活化石”和“视觉史诗”,承载着百姓对国泰民安的精神寄托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展览现场,60位非遗传承人与剪纸艺人的187幅剪纸作品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看。这些作品题材涉及山灵崇拜、萨满神话、民间传说以及满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与镇山文化中敬畏自然、祈福禳灾的核心内涵紧密相连。
“本次展览是借用深厚的镇山文化来系统性梳理和发掘剪纸艺术。它将散落于民间的文化瑰宝集中展示,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了解、关注并喜爱上这门古老的艺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赵志国坦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剪纸艺术面临挑战。这次展览将民间剪纸从乡野引入文化殿堂,是对民间艺术的提档升级,也是对我国传统的镇山文化进行科普。他说:“我们希望通过展览,让更多人了解剪纸的文化内涵。”
医巫闾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进程正全面加速。此次剪纸艺术展通过非遗艺术赋能旅游经济,让旅游开发反哺文化传承,最终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锦州北镇市文旅局局长王莹强调:“非遗与旅游的融合是医巫闾山创建5A级景区的重要策略。剪纸艺术为景区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弥补了静态山水在文化叙事上的不足。当游客漫步景区,不仅能领略到自然风光,更能通过剪纸等文化符号,感受北镇千年文化的厚重与温度。”
“以剪纸为媒介,游客和市民可以提前‘云游’医巫闾山,感知其跳动的文化脉搏。”锦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任李侠认为,这种“文化先行”的策略,有效提升了医巫闾山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和文化软实力。通过非遗艺术与旅游开发的深度融合,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10日。其间,还将举办剪纸体验工作坊和传承人面对面交流活动,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
红纸翻转,剪刀起落,古老的传说与当代的创意在这里相遇。医巫闾山的千年文化记忆,正通过一张张剪纸,悄然流入更多人的心灵深处。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杨靖岫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