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平民的传记,市民的史诗:黄军长篇小说《立春》阐释 | 于爱成

0
分享至

原题:《【深圳特区45周年】 平民的传记,市民的史诗:黄军长篇小说《立春》阐释 | 于爱成》

2025年深圳特区成立45周年之际,黄军长篇小说《立春》在《中国作家》2025长篇小说号发表。作品以1984年为起点,将笔触对准涌入深圳的粤西女工董妮娅、信山焊工刘湘宜、高校停薪留职的唐筱、基建工程兵后代楚晓楠等这些没有英雄光环的普通个体,他们用双手与心灵,在深圳的这片热土上完成着自己生存与成长。作品一面是对董妮娅、刘湘宜等人物行状、本事的细腻描摹,记录着平民柴米油盐的挣扎、技术学习的笨拙、情感抉择的纠结;一面又将这些个体命运编织融汇到深圳特区的发展进程,展现着一群“平民”如何在制度变革中蜕变为“市民”,最终汇聚成一部属于新兴市民阶层的历史长卷。


这便构成了《立春》的双重叙事特质:“平民的传记”与“市民的史诗”。“平民的传记”意指对个体生存的微观书写,聚焦底层普通人物的日常经历、具体困境与情感经历,以“传记”的真实性与个体性,还原平民在时代夹缝中的鲜活生命;而“市民的史诗”则指向对群体命运的宏观观照,将平民个体的成长置于历史转型语境下,展现他们如何摆脱传统“单位人”“农民”身份,形成现代社会市民及其阶层的特质、认同与精神轨迹,以“史诗”的历史性与群体性,勾勒市民阶层与城市发展的共生关系。《立春》正是以“平民传记”为肉身、“市民史诗”为灵魂,展现了深圳市民形成及其阶层崛起的历程。

作为一位少女时代就移民深圳、在深圳成长起来的优秀作家,黄军以其对自己熟悉题材领域的不懈深耕开掘而成就显著,呈显独特性;跟她聚焦金融题材的《九重葛》和为母亲做传的《奔流不息》相比,这部《立春》视野宏阔,除了文学意义上一以贯之的取材鲜活、细节真实、文笔精确、情感内蕴深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等特长外,这部作品还提供了更多新鲜的历史经验,以及观察阐释文学之于城市和市民成长的新的角度,从而具有了从文学解读城市(改革开放深圳特区史、深圳人情感史心灵史)的不可或缺的独特价值。



黄军 ,曾用笔名梁子依等。深圳特区拓荒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高级人才库专家成员。上世纪八十年代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在《中国作家》《花城》《十月》《特区文学》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50多万字。出版有长篇小说《女儿劫》(花城出版社)、《九重葛》(广东人民出版社)、长篇散文《奔流不息》(广东人民出版社)。《九重葛》获深圳市2019年重点文学作品扶持,发表于《中国作家》,被业界称为"改革开放40年金融题材破冰之作"。长篇小说《立春》发表于《中国作家》2025年上半年长篇号,即将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在卢卡奇《寻找市民》对托马斯・曼的论述中,“市民”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的阶级符号,而是嵌入具体历史语境、在传统与现代的张力中挣扎的鲜活群体。卢卡奇指出,托马斯・曼的创作始终围绕“市民阶级的自我寻找”展开——这一阶级既承载着启蒙运动以来的理性精神,又受制于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异化困境,其命运始终与现代性的扩张、社会结构的变革深度绑定。在卢卡奇看来,“市民的史诗”之核心,在于以个体命运为切口,展现市民阶级在重大历史转型期的生存困境、精神求索与价值重构,既要有对个体情感心灵的细腻描摹,也要有对阶级命运与时代进程的宏观观照,实现“个体史”与“社会史”的同构。这种“以个体写群体”的路径,为“平民的传记”与“市民的史诗”提供了理论根基。必须注意到,“平民的传记”应是“市民的史诗”的微观载体,没有对个体日常的细腻描摹,阶级的历史便会沦为空洞的概念;“市民的史诗”也应是“平民的传记”的宏观升华,没有对群体命运的观照,个体的经历便会局限于私人叙事。

黄燎宇在分析《布登勃洛克一家》时更进一步强调,“市民的史诗”本质是“市民的心灵史”——它不仅要书写市民的物质生活(如布登勃洛克家族的商业经营),更要挖掘其精神世界的变迁(如家族成员从“文化市民”到“经济市民”的价值转向)。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平民的传记”:平民的“传记”不止是职业变迁、生活改善的“履历”,更应包含其心灵深处的波澜悸动和呼喊——比如面对困境的迷茫、获得机会的欣喜、重构价值的挣扎。

基于此,可对两个核心概念作出明确界定:

“平民的传记”是以底层普通个体为叙事核心,聚焦其具体的生存经历——包括日常劳作(如焊接、打字、经营小饭馆)、现实困境(如职场排挤、经济压力、情感挫折)、情感联结(如姐妹情谊、师徒关系、家庭羁绊),以细腻、微观的笔触还原个体生命的真实性与独特性,展现“平民”作为“具体的人”的生存状态,而非抽象的阶级符号。其核心是“个体性”与“日常性”,如同传记作家为普通人立传,注重细节的可感性与情感的真实性。“市民的史诗”是以特定历史转型期的市民群体为叙事对象,将个体的“平民传记”置于宏观时代语境下(如深圳特区的制度创新、市场经济的规则建构),展现平民如何摆脱传统身份(如“单位人”“农民”),形成市民阶层的特质(如专业能力、市场意识、群体认同),并最终推动社会结构的变革。其核心是“群体性”与“历史性”,如同史诗书写民族命运,注重个体与群体、个人与时代的共振,以及市民阶层“心灵史”的集体呈现。

在《立春》中,这两个概念不是割裂的,董妮娅从粤西竹海镇到深圳的迁徙、刘湘宜从电焊工到小饭馆老板的转型、唐筱从高校到合资企业的选择,既是各自的“平民传记”;而这些个体传记的集合,又构成了深圳市民阶层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史诗”。卢卡奇所言“个体命运是阶级命运的微观注脚”,在《立春》中得到了完美印证,正是因为有董妮娅等对技术的坚守、刘湘宜等对生活的韧性,才有了作为一个群体、一个阶层的深圳人、深圳市民“务实进取”的集体特质;当然,没有深圳特区的制度创新(如合资企业、人才引进),这些平民的传记也难以升华为市民的史诗。二者是一种互相生成互相成就一体两面的关系。

从乡村到城市、从传统作坊到现代工厂,空间的转换不仅是地理位置的变化,更是生存方式与价值观念的重塑。《立春》以1984年的深圳为背景,这个被称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城市,既是平民赖以生存的“土壤”,也是平民成长为市民的“空间”:它为平民提供了摆脱传统束缚的机会,也为市民阶层的形成提供了制度条件,使得“平民的传记”得以展开,“市民的史诗”得以酝酿。

深圳特区的“制度真空”,是平民“传记”展开的前提。1984年的深圳,计划经济的管控逐渐松动,市场经济的规则尚未完善——国营企业的“铁饭碗”不再是唯一选择,合资企业的“新机会”向内地平民敞开。董妮娅在竹海机床厂时,“家中只有一辆自行车,那是只有父亲才能用的”,她靠步行二十公里山路去上学,高考三次失利后“看不到未来”;而到深圳后,海阳公司作为中港德三方合资企业,以“月薪抵得上红星机械厂半年工资”的待遇,为她提供了“靠技术立身”的可能。这种“制度松绑”,让董妮娅的“平民传记”有了新的章节——她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按工龄晋升”的普通工人,而是可以凭借焊接、打字、设备维修等技能,在市场竞争中争取更好的生活。同样,刘湘宜从信山县红星机械厂的翻砂工,到海阳公司的电焊工,再到后来开起腊味竹筒饭小饭馆,其“传记”的每一次转折,都依赖于深圳“允许个体经营”“鼓励外来人口就业”的制度环境——若在传统体制下,她或许只能在国营厂中重复枯燥的劳动,难以实现职业的自主选择。

深圳特区的“空间重构”,是市民“史诗”酝酿的关键。卢卡奇强调,“城市是市民阶层的家园”,深圳的空间变迁——从“到处都是脚手架的大工地”到“荔香山女工宿舍”,从“避风塘码头”到“国际金融中心”——不仅是城市景观的变化,更是市民阶层“群体认同”与“生活方式”的形成过程。“荔香山女工宿舍”是平民向市民转型的“过渡空间”:四姐妹同住一间十几平米的开间,共享电饭煲、电磁炉,一起去避风塘码头买“一两块钱一堆的死鱼”,一起在宿舍里讨论英语学习与工作难题。这个空间没有计划经济“单位宿舍”的行政管控,也没有市场经济成熟后“商品房”的个体私密,而是平民之间“互助共生”的共同体——楚晓楠提醒董妮娅规避周苏生的陷阱,唐筱帮董妮娅补习英语,刘湘宜在董妮娅生病时熬粥照顾。这种“姐妹情谊”不仅是个体“传记”中的情感联结,更是市民阶层“群体认同”的最初形态——她们在陌生城市中相互扶持,形成了“我们是深圳人”的集体意识,为后来的市民“史诗”奠定了情感基础。

此外,深圳特区的“文化氛围”,塑造了平民“传记”的精神特质,也塑造了市民“史诗”的价值内核。“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让董妮娅养成了“拼命三娘”的习惯——她每天五点起床学英语,加班抢修设备到深夜,甚至高烧三十九度仍坚持焊接;“包容开放”的城市文化,让刘湘宜敢于“放下电焊枪开饭馆”,让唐筱敢于“停薪留职从高校南下”。这些精神特质,既是个体“传记”中的性格标签,也是市民阶层“史诗”中的集体品格——深圳市民阶层之所以能在改革开放中“敢闯敢试”,正是源于这种“务实进取”“包容开放”的文化熏陶。黄燎宇在分析《布登勃洛克一家》时指出,“市民的史诗”必然包含“文化对人的塑造”,《立春》中深圳的文化氛围,正是平民成长为市民的“精神养分”,使得个体的“传记”不再是孤立的生存记录,而是融入市民阶层“史诗”的有机部分。



“平民的传记”要写得鲜活,一定需要“差异化”,即每个平民都有独特的生存经历与性格特质;“市民的史诗”要写得厚重,一定要呈现“整体性”。唯此,有差异化的传记最终才能汇聚成市民阶层的集体命运。《立春》通过董妮娅、刘湘宜、唐筱、楚晓楠等四姐妹及周苏生、陈博湛等人物的塑造,既展现了“平民传记”的多样性,又呈现了“市民史诗”的整体性,比较完美地诠释了卢卡奇“个体差异化构成阶级整体性”的理论。

董妮娅的“平民传记”是“进取型市民”类型,也是市民史诗中“技术立身”者。董妮娅的“传记”始于粤西竹海镇的精密机床厂——她十五岁招工进厂,跟着钟师傅学技术,“飞轮的齿缝里卡着半片竹叶,她捏着镊子轻轻剔净,又拧紧后轮的辐条螺帽”,这种对技术的细致与执着,是她“平民传记”的核心特质。到深圳后,她的人生进入新的阶段:在海阳公司,她从一线焊工成长为技术骨干,能抢修德国进口压床;后来转型广告人,为海南酒厂策划营销方案;再到后来成为投资人,推动海阳公司上市。作为历史中的“新人”,董妮娅的成长,有具体的生存细节,她在宿舍里“把《机械制图》紧紧护在前胸”,在医院里“因为宫外孕大出血差点死掉”;也有清晰的精神轨迹——从“技术崇拜”到“能力升级”,再到“价值重构”。她的形象恰是市民史诗中“进取型市民”的缩影——她和她(他)们凭借专业能力在市场中向上流动,成为市民阶层的“中坚力量”。卢卡奇在《寻找市民》中提到,“市民阶层的进取性,往往体现在个体对专业能力的追求中”,董妮娅的“传记”正是这一观点的文学印证。

刘湘宜的“平民传记”是“务实型市民”的类型,也是市民史诗中“扎根市井”者。刘湘宜的“传记”没有董妮娅的“宏大叙事”,更多是日常的生存挣扎:她在红星机械厂做翻砂工“又脏又累,挣钱还少”,学电焊是“听说电焊工挣得多”;到深圳后,她羡慕唐筱的“白领身份”,却因“英语零基础”难以转型;后来意外怀孕,独自抚养孩子,最终开起腊味竹筒饭小饭馆。刘湘宜的“传记”充满了平民的“烟火气”——她在避风塘码头“挑刚死掉不久还新鲜的鱼”,在饭馆里“穿着沾油渍的衣服招呼客人”,在儿盼盼生病时“抱着孩子哭着去医院”。这些细节,让她的“传记”真实可感;而她的选择——从“追求体面”到“扎根市井”,则体现了“务实型市民”的生存智慧。在市民史诗中,刘湘宜代表了大多数普通市民的命运:他们没有过人的技术或学历,却能凭借韧性在城市中立足,成为市民阶层的“基础力量”。“市民的史诗”不能缺少“普通市民的生存记录”,刘湘宜的“传记”正是这样的记录,让市民史诗更具“烟火气”与“真实性”。

唐筱的“平民传记”是“知识型市民”的类型,也是市民史诗中“理性坚守”者。唐筱是南方工学院的工学硕士,留校当老师后“负责与海阳公司联合研发的项目”;后来停薪留职南下,成为海阳公司的技术骨干。唐筱有知识型平民的“理想主义”,她指导董妮娅学习英语,“从二十六个字母开始教”;推动自主研发设备,“避开专利陷阱和知识产权壁垒”;也有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她因胃溃疡住院,“手背上还贴着胶布”仍坚持工作;面对周苏生的排挤,“眼睛红红的想骂人,被陈博湛制止”。唐筱的形象,展现了知识型平民在转型期的“坚守与妥协”,在市民史诗中代表了“理性力量”——知识型市民以专业知识推动技术创新,为市民阶层的“现代化”提供了“智力支持”。

周苏生的“平民传记”是“投机型市民”的类型,也是市民史诗中“规则适应”者,具有复杂性。周苏生的人生之路始于香港,“六岁跟着父母前往香港,改成了现在的名字”,在欧洲留学后“加入港德公司”。他有投机型平民的“功利性”,如通过“倒卖二手设备”牟利,“逼着供应商提高价格,自己从中拿差价”;排挤陈博湛与董妮娅,“在董事会上故意歪曲事实”;他也有“规则完善”后的“转型”,当深圳加强外资监管后,他“不再违规投机,而是配合Find资本的战略”。周苏生的“传记”,展现了投机型平民在制度转型中的“灰色生存”,而这种“传记”,在市民史诗中代表了“规则重构”的过程——投机型市民的存在,倒逼制度完善,也让市民阶层的“史诗”更具“复杂性”。

这些差异化的“平民传记”,最终汇聚成深圳市民阶层的“史诗”:董妮娅的“进取”、刘湘宜的“务实”、唐筱的“理性”、周苏生的“转型”,共同构成了深圳市民阶层的“群像光谱”,他们不是“同质化”的集体,而是包含多种类型的“复杂群体”,其互动与博弈,推动了深圳市民阶层的成长,也推动了深圳特区的发展。“市民的史诗”正是由这些“差异化的个体传记”构成,没有个体的独特性,阶级的整体性便会沦为空洞的概念。

“市民的史诗”本质是“市民的心灵史”,即不仅要书写市民的物质生活,更要挖掘人物精神世界的变迁。《立春》对“平民的传记”与“市民的史诗”的书写,正是通过“精神轨迹”的维度,实现了从“个体”到“群体”的升华:每个平民的“传记”中,都有心灵的全息脉动——迷茫、挣扎、救赎;而这些心灵脉动的集合,便构成了市民阶层“史诗”中的价值重构——从传统价值观到现代市民价值观的转型。

董妮娅的“传记”中,精神轨迹是“理想建构—信仰崩塌—价值重构”的过程,是“进取型市民”的心灵史。最初,董妮娅的精神世界以“技术崇拜”为核心——在竹海机床厂时,她坚信“机器跟人一样,护着心气儿才能长久”,这种信仰源于计划经济时代“工人价值观”的熏陶,是她“平民传记”中“理想建构”的阶段。到深圳后,她的信仰逐渐扩展为“进步主义”——她学习英语、打字、广告营销,认为“只要努力,就能在深圳立足”,此时她的心灵世界充满“希望”。但现实很快击碎了她的信仰:在临港论坛上,她因“五小工业”的观点被舆论围攻,“说她拿着落后当先进”;在海阳公司,她因周苏生的排挤“气得手脚冰凉”,发现“技术与努力无法对抗投机与权力”;甚至在婚姻中,她与彭远因“事业与家庭”的优先级差异离婚,“觉得自己像个被抛弃的孩子”。这些打击让她陷入抑郁,“白细胞计数超出常规值几倍,血小板却只有常规值的百分之二十多”,这是她“传记”中“信仰崩塌”的阶段。直到在新加坡治疗时,她通过长跑领悟“第二次呼吸”的道理——“在撞墙期后,只要坚持调整,就能进入轻松愉悦的状态”,她开始接受“不完美”,学会“与周苏生合作”“在矛盾中寻找平衡”,这是她“传记”中“价值重构”的阶段。董妮娅的心灵轨迹,不仅是个体的救赎,更是“进取型市民”在改革开放中“去理想化”的集体写照——他们带着传统的“朴素价值观”进入市场,最终在现实中重建价值,实现市民阶层的“理性成长”。

刘湘宜的“传记”中,精神轨迹是“身份焦虑—落地扎根—认同重建”的过程,是“务实型市民”的心灵史。最初,刘湘宜的精神世界充满“身份焦虑”——她羡慕唐筱的“白领身份”,“觉得坐办公室多好啊,电焊工虽然挣钱多,但这活儿太累了”;看到董妮娅“提前拿到绿卡”“升职加薪”,她“心里隐隐约约觉得,如果当时顶上去的是她,说不定今天接受专访的就是她”。这种焦虑源于她对“平民身份”的不满足,是她“传记”中“身份焦虑”的阶段。后来,她意外怀孕,独自抚养孩子,“在老家住了半年,受不了风言风语,无可奈何地回了深圳”,开起腊味竹筒饭小饭馆。当她看到“客人吃得开心,儿子盼盼在身边撒娇”时,她的心灵世界逐渐“落地”——她不再追求“体面的白领身份”,而是认可“小饭馆老板”的价值,“觉得日子过得不错,盼盼懂事,自己挺幸福的”,这是她“传记”中“落地扎根”的阶段。最终,她在“市井生活”中重建认同:她“待客热情,做事认真”,饭馆生意越来越好,“儿子盼盼喊她‘亲妈妈’,喊董妮娅‘二妈妈’”,她不再因“平民身份”自卑,而是以“深圳市民”的身份自豪,这是她“传记”中“认同重建”的阶段。刘湘宜的心灵轨迹,体现了“务实型市民”的生存智慧,不纠结于“身份标签”,而是在“平凡的生存”中寻找价值,成为市民阶层“稳定扎根”的代表。

唐筱的“传记”中,精神轨迹是“理想坚守—现实妥协—理性平衡”的过程,是“知识型市民”的心灵史。最初,唐筱的精神世界以“技术理想”为核心,坚信“自主研发设备能打破国外垄断”,“带着董妮娅熬夜画图纸,测试零件”,这种理想源于她的“知识分子情怀”,是她“传记”中“理想坚守”的阶段。后来,她面临现实的“碰撞”——她推动的自主研发项目因周苏生的排挤“被搁置”,她因“胃溃疡严重”住院,“手背上还贴着胶布”仍要赶项目,她“眼睛红红的想骂人,被陈博湛制止”,这是她“传记”中“现实妥协”的阶段。最终,她在理想与现实中找到“平衡”——她不再执着于“技术的纯粹性”,而是学会“与陈博湛合作,在董事会上争取资源”;她指导董妮娅学习英语,“根据她的时间调整学习强度”,将“理想”融入“日常工作”,这是她“传记”中“理性平衡”的阶段。唐筱的心灵轨迹,展现了“知识型市民”的理性力量,不盲目妥协,也不固执理想,而是在现实中推进目标,成为市民阶层“智力支撑”的代表。

周苏生的“传记”中,精神轨迹是“投机逐利—规则适应—价值调整”的过程,是“投机型市民”的心灵史。最初,周苏生的精神世界以“投机逐利”为核心——他“通过倒卖二手设备牟利”,“逼着供应商提高价格,自己从中拿差价”,认为“只要能赚钱,规则可以变通”,这是他的“投机逐利”阶段。后来,深圳加强外资监管,“颁布《深圳经济特区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暂行规定》”,他的投机行为“成本升高”,甚至面临“被举报”的风险,这是他的“规则适应”阶段。最终,他调整价值观念——“不再违规投机,而是配合Find资本的战略”,“在董事会上支持董妮娅的方案”,这是他的“价值调整”阶段。周苏生的心灵轨迹,体现了“投机型市民”在制度完善中的“转型”——他们从“违规逐利”到“合规合作”,推动了市民阶层“规则意识”的形成,也让市民史诗更具“现实复杂性”。

这些平民“传记”中的心灵轨迹,最终汇聚并推动深圳市民阶层“史诗”中的“价值重建”,他们带着传统社会的生存惯性(如“技术崇拜”“身份焦虑”“理想主义”“投机逐利”),在市场经济中学习“理性”“务实”“规则”“合作”,终于形成了深圳市民阶层“务实进取、理性包容”的集体价值观。没有这些个体“传记”中的具体而微生动形象的心灵变化历程,市民阶层的“史诗”便会缺少“精神厚度”;而这些心灵轨迹的集合,让市民“史诗”成为一部“有温度、有深度”的精神成长史。




市民“史诗”的篇章因应中国的“改革开放”而开写,改革开放的深化又拓展市民“史诗”的维度。《立春》的叙事时间跨度从1984年延伸至21世纪初,这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从“探索期”走向“深化期”的关键阶段——从“特区先行”到“全国推广”,从“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到“加入WTO融入全球”,每一次改革深化,都为深圳市民的“史诗”注入新的内容,也让平民的“传记”有了新的可能性。

在改革开放“探索期”(1984-1992年),深圳市民的“史诗”,核心是“突破束缚”,如董妮娅、刘湘宜等平民打破“单位人”的身份枷锁,在深圳的“制度真空”中寻找生存机会,他们的“传记”是“敢闯敢试”改革精神的微观体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改革开放进入“深化期”,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深圳市民的“史诗”,核心转向“规范发展”,像周苏生从“违规投机”到“合规合作”,董妮娅从“技术立身”到“资本运作”,他们不再是“野蛮生长”的记录,而是“理性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改革开放进入“全球化期”,深圳市民的“史诗”核心,升级为“国际竞争”,如董妮娅推动海阳公司与国际资本合作,唐筱参与跨国技术研发,他们都开始融入“全球视野”,市民的“史诗”也从“本土叙事”扩展为“国际叙事”。

这种“史诗维度”的拓展,本质上是改革开放“宏观进程”与市民“微观命运”的同频共振。没有改革开放的“特区政策”,董妮娅的“技术梦”难以实现;没有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刘湘宜的“小饭馆”难以稳定经营;没有改革开放的“全球化”,唐筱的“技术理想”也难以突破国界。反之,深圳市民的“史诗”也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实践样本”——董妮娅的“技术创新”证明“自主研发”是产业升级的关键,刘湘宜的“个体经营”证明“民营经济”是市场活力的源泉,这些“样本”通过改革开放的“全国推广”,成为推动中国整体发展的“经验借鉴”。

优秀的市民史诗必然是时代精神的载体,《立春》中平民“传记”的每一次转折,都呼应着改革开放的关键节点——1984年深圳特区扩大开放,董妮娅来到深圳;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刘湘宜开起小饭馆;2001年加入WTO,董妮娅涉足国际投资。这些“节点共振”,让平民的“传记”不再是孤立的生存记录,而是改革开放“时间轴”上的“坐标点”;让市民的“史诗”不再是局部的群体叙事,而是中国改革开放“宏大叙事”的“文学缩影”。

应该说,《立春》较为出色地融合了“平民的传记”与“市民的史诗”,既实现了对个体生命的细腻描摹,又完成了对群体命运的宏观观照,不同于聚焦“英雄人物”的宏大叙事,也不同于局限“私人情感”的个体叙事,以“平民传记”为切入点,以“市民史诗”为落脚点,在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的妥协、“微观”与“宏观”的平衡中,展现了改革开放进程中“人的现代化”。

《立春》的亮点在于其“细节的真实性”与“情感的共情性”。作品没有将平民塑造成“苦情的受害者”或“完美的奋斗者”,而是还原其“具体的生存状态”,董妮娅在宿舍里“把《机械制图》紧紧护在前胸”的珍视,刘湘宜在避风塘码头“挑刚死掉不久还新鲜的鱼”的精明,唐筱“手背上还贴着胶布”仍坚持工作的坚韧,这些细节不是虚构的“戏剧化情节”,而是平民真实生活的“切片”,让读者能透过文字触摸到改革开放初期平民的“体温”。同时,作品对平民情感本真的挖掘表现,实现了“情感的共情性”,书中董妮娅因信仰崩塌陷入抑郁时的“无助”,刘湘宜独自抚养孩子时的“委屈”,唐筱面对理想与现实碰撞时的“迷茫”,这些情感也都是真实的每个普通人在时代转型中都可能经历的“心灵困境”,让读者能在平民的“传记”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立春》的独特性在于其“群体的复杂性”与“历史的纵深性”。作品没有将市民阶层塑造成“同质化”的进步群体,而是呈现出其“内部的多样性”,董妮娅的“进取”、刘湘宜的“务实”、唐筱的“理性”、周苏生的“投机”,这些差异化的“传记”共同构成了市民阶层的“群像光谱”,没有“脸谱化”之嫌。同时,作品将市民的“史诗”置于改革开放的“历史纵深”中,从1984年的“特区探索”到21世纪初的“全球化竞争”,市民的“史诗”不仅是“空间上的群体叙事”,更是“时间上的历史叙事”,展现了市民阶层从“萌芽”到“成熟”的完整过程,让“市民的史诗”具有了“历史厚度”。

《立春》的贡献还表现在它对“市民叙事”理论的“中国化实践”的实证。《立春》立足中国改革开放的特殊语境,将“平民的传记”与“市民的史诗”融入中国社会转型的具体实践,它没有照搬“西方市民叙事”的模式,而是结合中国“单位制解体”“城乡流动”“市场经济转型”的独特历史背景,创造出符合中国实际的“市民叙事”路径。比如,作品中“荔香山女工宿舍”的“互助共同体”,是中国转型期“平民向市民转型”的独特产物;董妮娅从“技术工人”到“投资人”的转型,既体现了西方市民阶层的“专业精神”,也包含了中国市民阶层的“务实特质”,这就是“市民叙事”理论的“中国经验”。

当然,《立春》的价值和意义,站在特区建立45周年的节点上,尤其需要强调它的“现实启示性”。作品中平民“传记”的心灵轨迹——从“迷茫”到“坚定”,从“焦虑”到“认同”,从“投机”到“理性”——不仅是对改革开放初期市民的“历史回望”,更是对当代人的“现实启示”。“人的现代化”不是“线性的进步”,而是“在矛盾中寻找平衡”的过程;市民的“史诗”也不可能是一撮而就的“完美的赞歌”,而是“在挣扎中成长”艰难历程。

而正是这种“启示性”,使得《立春》成为具有“当代意义”的一部优秀作品,这也是这部作品特别重要的一个贡献。

作者简介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五届驻会副主席,深圳市作协第五届第六届驻会副主席,研究员,一级作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向FIFA施压解禁!俄罗斯在世界杯期间办赛 拉拢国足+7大出局强队

向FIFA施压解禁!俄罗斯在世界杯期间办赛 拉拢国足+7大出局强队

我爱英超
2025-11-19 18:04:56
美媒:贝弗利因家暴妹妹被捕,曾将妹妹往墙上撞并朝眼睛猛击重拳

美媒:贝弗利因家暴妹妹被捕,曾将妹妹往墙上撞并朝眼睛猛击重拳

懂球帝
2025-11-19 12:56:13
爆!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奚国华

爆!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奚国华

通信头条
2025-11-13 21:08:07
纳斯达克100指数期货涨幅扩大,至盘中新高,现涨0.50%,报24718.99点

纳斯达克100指数期货涨幅扩大,至盘中新高,现涨0.50%,报24718.99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9 19:59:05
霍启仁妻子家世曝光是泰国首富,才貌双全配得上霍家比郭晶晶不差

霍启仁妻子家世曝光是泰国首富,才貌双全配得上霍家比郭晶晶不差

查尔菲的笔记
2025-11-18 12:45:06
燃气公司未经我同意在我家安装燃气,协商无果,我每日按时关阀门

燃气公司未经我同意在我家安装燃气,协商无果,我每日按时关阀门

不易一字
2025-01-15 16:34:46
美国下达最后通牒:交出港口否则后果自负!中国对美大豆采购停滞

美国下达最后通牒:交出港口否则后果自负!中国对美大豆采购停滞

奉壹数码
2025-11-19 21:23:47
100万买辆奔驰,三包期内斜拉臂、调节旋钮相继断裂 厂家以“外力”拒保引车主质疑

100万买辆奔驰,三包期内斜拉臂、调节旋钮相继断裂 厂家以“外力”拒保引车主质疑

大风新闻
2025-11-19 17:02:04
中巴划界谈判,中国让出2万平方公里土地,看似亏本实则稳赚

中巴划界谈判,中国让出2万平方公里土地,看似亏本实则稳赚

爱吃醋的猫咪
2025-11-19 22:21:32
人老了,只剩一个人的时候,请记住:1、不再找老伴儿;2、不去养老院;3、不雇保姆,干不动了,就请钟点工

人老了,只剩一个人的时候,请记住:1、不再找老伴儿;2、不去养老院;3、不雇保姆,干不动了,就请钟点工

二胡的岁月如歌
2025-11-18 19:30:26
福建一80后市局局长,拟提名为县(市、区)政府正职人选

福建一80后市局局长,拟提名为县(市、区)政府正职人选

鲁中晨报
2025-11-19 15:13:07
哪些弦外之音是你多年后才醒悟的?网友:好多都没听出来,没眼力

哪些弦外之音是你多年后才醒悟的?网友:好多都没听出来,没眼力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1-05 00:05:16
鲁媒:山东泰山开出的续约条件对瓦科而言仍具备极高的吸引力

鲁媒:山东泰山开出的续约条件对瓦科而言仍具备极高的吸引力

懂球帝
2025-11-19 20:44:03
李泽楷:虽然我活成了李嘉诚,但绝不会让梁洛施成为下一个庄月明

李泽楷:虽然我活成了李嘉诚,但绝不会让梁洛施成为下一个庄月明

特特农村生活
2025-11-19 15:09:56
北电校花好漂亮, 身高169cm,体重50kg 美的让人移不开眼

北电校花好漂亮, 身高169cm,体重50kg 美的让人移不开眼

喜欢历史的阿繁
2025-10-27 09:18:12
13年河南男子偷情被岳母发现,岳母:想让我保密就答应我一个条件

13年河南男子偷情被岳母发现,岳母:想让我保密就答应我一个条件

五元讲堂
2024-09-13 12:47:57
表面出租手机,实则高息放贷:青云租App吸收3亿多资金后爆雷

表面出租手机,实则高息放贷:青云租App吸收3亿多资金后爆雷

重案组37号
2025-11-19 10:41:09
李圣律师辩词披露:郭、申两人的伤情对比,指导意见中写得很清楚

李圣律师辩词披露:郭、申两人的伤情对比,指导意见中写得很清楚

阿纂看事
2025-11-19 17:14:53
全运会男子200米决赛:小将施君豪20秒30摘金,谢震业仅获第7名

全运会男子200米决赛:小将施君豪20秒30摘金,谢震业仅获第7名

全景体育V
2025-11-19 20:49:13
享年61岁!211原学院党委书记,突发疾病逝世

享年61岁!211原学院党委书记,突发疾病逝世

双一流高校
2025-11-19 00:13:42
2025-11-19 23:24:49
深圳文学 incentive-icons
深圳文学
深圳文学,文学新天地
5132文章数 792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启功:我是画家,但书名超过了画名

头条要闻

日媒:中方官员双手插兜 暗示"14亿中国人都很愤怒"

头条要闻

日媒:中方官员双手插兜 暗示"14亿中国人都很愤怒"

体育要闻

世界杯最小参赛国诞生!15万人岛国的奇迹

娱乐要闻

史林子出轨对方前妻放锤!

财经要闻

重磅!中金公司拟收购东兴与信达证券

科技要闻

一夜封神,Gemini 3让谷歌找回“碾压感”

汽车要闻

此刻价格不重要 第5代帝豪本身就是价值

态度原创

手机
时尚
亲子
家居
公开课

手机要闻

一加Ace 6T外观图曝光:大底双摄、自定义按键

毛衣+阔腿裤、羽绒服+裙子,这5组搭配照着穿就很时髦!

亲子要闻

宝妈必学,孩子被做坏事不说,和年龄无关!

家居要闻

水岸美学 书香人文生活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