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1日,vivo发布vivo Vision,在MR领域再进一步。
此举不仅是硬件发布,更是vivo构建“手机+MR+机器人”三维生态的关键一步。凭借在影像、AI领域的长期积累,以及稳定的团队和清晰的战略定力,vivo正逐渐成为一家始终坚持服务于与个人紧密关联的家庭场景的企业,这是企业角色的一次重大跨越。
同时,家用机器人是一条长赛道,行业也迫切需要能够渐进突围、沿途下蛋、打造技术-产品-场景正反馈闭环的公司。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ndrew_7251,深入交流更多科技行业新进展。市场与项目咨询、人才服务、决策研判,添加Aristodemus0403。
以下为正文:
“我发现,很多成功的企业都是后面跟进的,开路先锋并不好做。我们要做的就是开发产品前一定要先看看市场,再看看竞争对手,当我们觉得自己有实力、有能力,并且可以打败竞争对手以后再进入,然后将它做到最好,树立起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争取到相应的市场份额。”
这是vivo早年内部流传的一段培训材料,其核心思想被总结为“敢为天下后,后中争先”。
8月21日,在vivo选择发布MR头显产品vivo Vision时,我们能明显感受到突然变快企业战略。
在如火如荼的行业竞争中,从造芯、AI到机器人,vivo虽然不是各行各业最早发力的那一个,但绝对是能频频带来新意的一家。
本次正式加码MR,也标志着公司在手机、AI、机器人的融合生态上步入新阶段。
解决哪些问题
实际上,AI从各个维度上重塑软硬件产品并非一时兴起,此前苹果给大家开了个头,也不乏国内一系列“AI+硬件”的组合产品,叫好声和问题同行基本都碰到过。
在一个标准尚未确立的阶段,我们可能无法分辨出MR/AR/VR此类产品的绝对核心,但必要条件是确定的,即满足用户需求。这也是vivo Vision在产品上的亮点。
产品力上,前辈苹果其实已经把Vision Pro尽力打磨了,但由于苹果本身的特质和产品发布时所处的科技阶段,Vision Pro一经问世就很快凸显出两大致命问题:便携和生态。
Vision Pro发布时重量是600g,通俗比较是像顶着一颗柚子,彼时不少测评博主给出过难以长时间佩戴的结论,vivo Vision的重量是398g,类似盯着一颗芒果,重点缩减到了三分之二。
看似只是重量的削减,其实解决了很多头显太重会导致的问题,比如舒适度、佩戴时长、便携程度等,而这3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MR头显到底能不能被公众接受并真正利用。再加上vivo Vision的售价仅为苹果产品的1/3,优势会更加明显,两个特征首先解决了进入性问题。
其次是苹果的老大难:生态。苹果官方主推的“沉浸式内容”卖点目前仍比较“挤牙膏”,沉浸式内容的拍摄成本极其高昂,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因此苹果打算慢慢释出这些内容,避免快速耗尽内容库存,但市场显然没有那么多耐心,苹果本身也在寻找解决办法。
这个问题在vivo Vision首先得到了解决,由于手机厂商本身自带生态,当苹果还在为内容生态四处找开发者时,vivo通过连接自己的手机和头显,能为用户创造一个更贴近生活、极具个人情感价值的内容源。这解决了产品生态的实用性问题。以上两点,是在前辈正确的路上做出了正确的创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vivo选择MR的另一个两点在于经受住了AR/VR产品的诱惑。
实际上,Vision Pro的爆火又退火,催生了AR/VR作为第二选择的热度,其中尤为有代表性的是AI眼镜。但总结起来,目前市面上成熟的产品,功能无非以下:拍照、录像、通话、听歌、AI问答。
有科技感,但还不够实用,这也是一部分头部公司AR/VR产品销量忽高忽低的一部分原因,不稳定性天然决定了公司内部很难保持足够坚定的信心。
举例而言,此前字节PICO就一直在等待行业需求的爆发,2023年起也面临业务收缩、人员裁减、优先级下降的局面,对外称将“聚焦在硬件和核心技术的长期探索和突破上”,业务面临调整。
在看完同行的一系列案例后,vivo没有执着于苹果教育市场的老路,也没有退而求其次选择更简单的AI眼镜,而是用改良的思路推出了MR产品,这一点最为难能可贵。
早在2024年,胡柏山就透露,“下一代有手机潜质的产品将是MR,vivo早已开始布局,在即将到来的vivo 30周年之际会推出MR原型机”,这侧面证明了vivo在要不要坚持做MR,如何做MR这件事上,内部已经谋划很久,本次发布产品属于有备而来。
一个更丰满的故事
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技产品,都存在一个共性:能够更好地连接虚拟和现实世界。上世纪80年代,电视的普及改变了一代人的生活方式,而iPhone 4开启的智能手机潮,又让互联网变得触手可及。
如今,无论是智能手机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的现实处境,还是技术发展对电子产品革新的更多可能,都在指向能够更进一步探索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连接的产品,而这才是属于vivo这一类企业的战略使命。
因此,vivo早在今年3月建立机器人Lab的时候,其实很冷静地把核心放在了家庭机器人上面,目标已经十分清晰。
这个概念是区别于目前厂商普遍扎堆的结构化场景的机器人而言的。vivo认为,“家庭机器人”是一个“非结构化场景”,与之对应的“高度结构化场景”机器人应用目前已经有不少玩家在深耕,比如工业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等。
家庭机器人其实是一个存在很多痛点,需要解决,但又没有被解决的赛道。因此,从MR到家庭机器人,是下一个10年vivo认定的正确的事,也是vivo从手机支点出发做的进一步延伸。
胡柏山认为,“大脑+眼睛”是破解家庭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眼睛”负责实时、即时扫描变化的环境,“大脑”通过认知策略、思考能力,发出行动指令。而MR设备就是关键的“眼睛和大脑”,通过MR头显解决空间感知和决策问题,搭配家庭机器人肢体完成物理交互,能够形成家庭机器人“数字感知—物理执行”的完整链路。
综合vivo现有的影像能力、手机AI能力,其MR产品实际在一开始就有了积淀,MR产品能够从手机业务中获得数据生态支持,还能反哺手机产品的打磨,这才是vivo真正要构建的“手机+MR+机器人”生态,三者其实共同构成了家用电子科技产品的最终布局,也是vivo真正的护城河。
内修在前
对市场而言,AI爆火下,头部大厂做MR的故事并不稀奇,vivo Vision真正给业内传播的价值是:如何能让战略接地气,不摇摆、不停摆。
如果留意vivo近几年的动作,可以观察到其始终在围绕自身“能力圈”成长,MR与机器人领域则是把vivo这些年厚积薄发的能力圈价值做了兑现,并没有做一些超出能力的战略。
举例而言,“蓝科技”是vivo自研技术体系的统称,这个概念从2023年底就已经提出,涵盖了自研芯片、AI、影像算法等多个关键领域。这也意味着,“蓝科技”格局从一开始就远不止手机,这体现了vivo内部在智能制造领域早早地埋下了暗门。
紧接着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vivo官宣成立机器人Lab,正式进军机器人行业,属于此前技术底层积淀的更进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一整套战略执行的过程中,vivo内部的核心技术骨干极其稳定,不离职创业也不切换管理,总裁沈炜一直很低调,但在多次年会上都频繁强化vivo核心战略。vivo的核心特质其实是不做则已,做了就不再摇摆,这在友商中难能可贵。
除此之外,MR、家庭机器人终究绕不开内容生态,这一点vivo在手机上铺垫已久,在手机生态上继续构筑MR、机器人版块,是在已有AI能力上完善产品性能,这是值得业内冷静思考的战略执行方式。
手机作为日常科技产品最大的特点在于便捷,相应的,优秀的手机厂商往往会更懂得把产品做的更加实用,这一点是有蓝厂之称的vivo的特长。
举例而言,vivo首次打通了从高质量创作到高保真沉浸式回看的完整空间影像生态链,能够实现从智能手机到MR头显的硬件级联动。
此外,vivo X100 Ultra、vivo X200 Ultra等机型拍摄的空间影像就能够实现无感互传,拍摄内容即时同步,极大地降低了空间内容创作的门槛,增加了内容供给。与vivo手机应用商店的内容库及账号资产将会全面打通,vivo手机上能下载、安装、使用的应用,大部分无需适配,在vivo Vision上安装后即可使用。
把内容生态交给客户,用手机基因重塑MR产品,是一个值得后来者学习的方式。
尾声
坚持做正确的事并把事情做正确,一直是vivo秉持的价值观,在此前众多赛道选择中,vivo的战略始终聚焦最广泛用户的高频需求,这一点在MR和家庭机器人的道路上延续了下来。
从电话机到手机,再到机器人,vivo逐渐成为一家始终坚持服务于与个人紧密关联的家庭场景的企业,这是企业角色的一次重大跨越。
同时,家庭机器人是一条长赛道,行业也需要能够渐进突围、沿途下蛋、打造技术-产品-场景正反馈闭环的公司。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ndrew_7251,深入交流更多科技行业新进展。市场与项目咨询、人才服务、决策研判,添加Aristodemus0403。
- XINLIU -
喜欢就奖励芯流一个“”和“在看”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