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经常被外部世界的喧嚣所裹挟,以至于忘记了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而《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这本书,恰能够引导我们回归内在,探索真实的自我。
它像一位智者与你促膝长谈,以平实朴素的话语道出人生真谛,让你在阅读中获得启发,理解并接纳曾经不愿面对的阴影。
书中有言:“生命的美妙之处就在于,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的生活。”
真实地活着,去体验,去创造,方能找到与自己和解的路径,舒展属于自己的生命力。
01
打开心门,进入关系
诗人顾城曾说过:“你为了避免结束,避免了一切的开始。”
许多人天真地以为只要不开始,就不会有结束。
于是,他们选择封闭自我、关上心门,希望借此刀枪不入、所向披靡。
遇到喜欢的人,宁可忽视自己的感受,也要默默远离。
面对棘手的工作,宁可绞尽脑汁通宵熬夜,也绝不请求同事伸出援手。
他们怕麻烦别人,更怕暴露自己的不足。
和所有人保持距离,疏远了别人,却也走向了孤独。但身处世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需要联结他人,建立关系。
而关系的本质,就在于麻烦彼此。
电影《生无可恋的奥托》中,主人公奥托在爱妻去世后一心想要自杀。
而当他策划自杀时,新邻居的到来打乱了他的计划。
这是一家做事毛手毛脚,但热情洋溢的家庭。他们一家刚搬过来需要布置房子,但缺少工具,只好向奥托求助。
每次他们来借东西,奥托总是骂骂咧咧,却又很快将工具拿给对方。
一次,男邻居不小心摔断了腿,被救护车接走,其妻子恳求奥托开车带她与孩子一同前往医院。他一脸嫌弃地看着女邻居,吐槽她30岁了竟然还不会开车。
但看到她语无伦次又紧张不安的模样,奥托还是开车将他们送去医院。
不久,他决定教女邻居开车。可女邻居车技生疏,总是记错刹车与离合。但奥托出乎意料地没有吐槽她,只是耐心十足地指导她。
当她再次将刹车当油门时,车子无法启动了,后车的鸣笛声让她越发紧张。
这时,奥托却语重心长地对女邻居说:“在异国他乡谋生,却将全家人照顾得很好。你真的很了不起!”
奥托的鼓励令女邻居逐渐放松下来,克服了紧张与恐惧后,车子开得愈发平稳。
两人之间有了信任,奥托也愿意打开心门,向女邻居倾诉他与妻子过去的经历。
与邻居相处的点点滴滴令他放下了对外界的戒备,也不再试图自杀,并以“爷爷”的身份融入女邻居一家,度过了幸福平常的每一天。
作者武志红在《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一书中提到:“生命不在伟大的思考中,而是在一次次真实的碰触与联结中。”
打开心门,向人倾诉内心的情感与过往的经历,创伤只有被看见,才能够被理解和接纳。
联结他人,体谅其不易,在对方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互相麻烦,彼此之间才能产生感情,进入关系。
而好的关系,既能够真实地做自己,又可以敏锐地洞见他人的风景。
02
忠于内心,勇敢选择
《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书中有言:“展开你的生命,勇于去做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是自我实现之路,也可以成为‘成为你自己的英雄之路’。”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梦想也各有千秋。
在成为自己的旅途中,要勇于选择,敢于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如此,方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叔本华喜欢哲学,渴望思考人生的智慧。有选择的力量后,他决定去柏林大学深入了解哲学。
在校期间,他的哲学思想日渐清晰,毕业论文也顺利完成,收到博士文凭后,第一时间自费将论文印刷了500册,但购买者寥寥无几。
叔本华热情地拥抱世界,可世界却无动于衷。
他又将论文寄给歌德,歌德被他的文章吸引,两人逐渐有了交集。
歌德以为他会成为自己的信徒,但叔本华只忠于自己,他们很快分道扬镳。
叔本华的独来独往,令许多人难以接受,就连他的母亲也不能理解,两人的关系无法维系。
1814年,他离开母亲,另觅居所,“既然我可以选择,我希望住在风景优美、艺术氛围浓厚,且能为我提供研究资料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这个地方能让我获得安宁。”
同年五月,叔本华移居德累斯顿。在这里,他完成了人生的巅峰之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他自知是一部杰作,对其抱有很高的期望,但1919年此书出版后,无人问津。尽管受挫,但他相信自己的选择与能力。
后来,叔本华当过大学老师,为学生讲授自己的哲学思想,但不敌风头正盛的黑格尔;也曾翻译过他人的作品,但翻译的作品都无法出版。
尽管如此,叔本华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也从未对自己的哲学思想失去信心。他相信并等待着,事实也证明,他的哲学思想影响了后世无数人。
作者武志红说:“生命的动力,首先是活出你自己。”
当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时,要忠于自己的内心,坚定自己的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活出你自己,成为你自己,是你的英雄之路,也是你今生的任务。
03
停止想象,立刻行动
许多人驰于空想,在自己的想象中成为盖世英雄或百万富翁,但在生活中,畏首畏尾犹豫不决,不想行动,也害怕行动。
因为行动会暴露自己的破绽,行动越多,越是破绽百出,从而打破自己完美的形象,产生无力感,怀疑与否定自我。
但《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一书中提到过:“破绽百出的英雄,还是英雄。”
我们都曾有过“英雄梦”,试图成为自己的英雄,也想要成为旁人的英雄,却往往曲解了英雄的含义。
英雄并非是完美的,可以是赤手空拳救你于刀下的陌生人,也可以是日复一日辛苦挣钱的打工人,更可以是想到事情从不拖延立即行动的自己。
停止想象,去行动、去做事,我们终将成为自己的英雄。
1954年,雷·克罗克在圣贝纳迪诺看到一家简陋的餐馆前,排满了人。
出于好奇,他走过去发现餐馆是一家速食店,主要售卖汉堡和薯条。
看着接踵而来的顾客,52岁的雷·克罗克意识到速食必是未来的趋势。于是,他请求餐馆老板麦当劳兄弟授予其全国连锁代理权。
而他的开店想法遭到了家人与朋友的反对,认为他一把年纪了不该去冒险。
但雷·克罗克没有时间去想象失败后的画面,只知道当机立断,采取行动。
在投资筹建了第一家麦当劳速食店后,他的事业版图迅速发展起来,门店遍及全世界,而他也成为与汽车大王福特相提并论的成功人物。
正如《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一书中所说:“让事情在现实中完成,而不是在想象中生灭。”
预设困难,放大想象,本质上是对失败的恐惧。而这种恐惧感又会令我们做事瞻前顾后,缚手缚脚。
停止想象,立即行动,将闯出一片天地,成就一番事业,成为自己的英雄。
书中提到:“自我成长,不是走向完美,而是走向真实。”
没有人是完美的,但每个人都是完整的,真实地活在世间。
打开心门,与他人建立关系,在联结中,治愈被忽视的创伤,收获被看见的喜悦。
忠于内心,坚定自己的选择,追求热爱的事业,展开自己的生命。
停止想象,脚踏实地立即行动,不放大困难,不预设失败,让预期成为现实。
如果你习惯于封闭自己,又或者正在经历迷茫与焦虑,《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也许能成为你心灵旅程中的一盏灯,照亮你内心的黑暗,看见真实的自己。
作者简介:程予珏,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一审 | 赵怡云
二审 | 薛竹影
三审 | 焦美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