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癌症的发展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癌细胞获得了克服复制潜能限制以及逃避免疫系统破坏的能力。与此同时,非癌细胞(比如基质细胞)逐渐被重新编程以支持肿瘤生长。
肿瘤发生的器官因其独特的组织驻留细胞类型,造就了肿瘤微环境(TME)的显著差异,并塑造了肿瘤不同的临床特性,例如分子亚型、侵袭能力和对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的反应。单细胞 RNA 测序(scRNA-seq)和空间转录组学(ST)的最新进展已成为探索肿瘤微环境多样性的强大工具。然而,表型相关的细胞类型是否普遍存在于不同癌症类型和阶段中仍不清楚。此外,构成肿瘤微环境内特定生态型的不同细胞类型之间的相互作用尚不明确。
因此,从泛癌角度探究肿瘤微环境成分的动态变化以及细胞间相互作用,对于阐明癌症的发病机制至关重要,并且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治疗靶点。
2025 年 8 月 25 日,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王晨飞教授、吴秋助理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博士后韩雅为第一作者)在 Nature 子刊NatureCancer上发表了题为:Spatiotemporal analyses of the pan-cancer single-cell landscape reveal widespread profibrotic-associated ecotypes regulating tumor immunity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集成了来自公共数据集中的 36 种癌症类型,746 个样本的超过 400 万个单细胞的数据;以及 6 种癌症类型 62 个样本的空间转录组学数据。涵盖癌旁正常组织、癌前病变组织、肿瘤组织和转移性肿瘤样本,建立了系统描绘肿瘤微环境异质性的泛癌图谱——TabulaTIME(http://wanglab-compbio.cn/TabulaTIME/)。研究团队对泛癌尺度肿瘤微环境内多个细胞谱系进行了详细注释,将其分为杀伤型淋巴细胞、调控型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髓系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内皮细胞六大主要的细胞谱系,探讨了这些细胞亚型与预后的关系,识别出在肿瘤发生和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亚型,并对肿瘤特异的细胞类型和多细胞互作进行了深度分析。
肿瘤微环境(TME)在肿瘤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并影响微环境中的细胞,从而为肿瘤生长营造有利环境。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收集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已发表的实体瘤相关单细胞 RNA 测序(scRNA-seq)数据集,包含约 400 万个细胞。利用这一庞大的数据集,研究团队构建了涵盖 36 种不同癌症类型的肿瘤微环境(TME)细胞的综合图谱——TabulaTIME。定义了肿瘤微环境中的六大主要细胞谱系和 56 种细胞亚型。由此产生的肿瘤微环境的全面蓝图,为理解肿瘤微环境的复杂性、识别与表型相关的细胞类型以及开发可能适用于多种癌症类型的创新治疗策略提供了宝贵的路线图。
进一步综合分析表明,CTHRC1 是细胞外基质相关的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的标志物,这些细胞在不同癌症类型中富集。时空分析进一步表明,CTHRC1+CAF 位于恶性区域和正常区域之间的前沿,可能阻止免疫细胞浸润。此外,该研究还发现,
SLPI巨噬细胞表现出促纤维化相关表型,并与
CTHRC1CAF 共定位形成独特的空间生态型。最后,研究团队证明 TabulaTIME 可用于分析肿瘤生态型组成,并可作为细胞类型注释的参考。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建立了异质性肿瘤微环境的全面单细胞图谱,并为癌症治疗中靶向促纤维化生态型提供了潜在的治疗策略。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018-025-01039-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